APP下载

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分析

2015-01-24廖永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滴度梅毒阴性

廖永平

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输血科,江西 樟树 331200

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分析

廖永平

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输血科,江西 樟树 331200

目的:对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提高梅毒临床检验过程中准确率。方法:选取检验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梅毒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主要是实验操作不当、试剂用量及检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结论:为有效提高梅毒检验准确率,要求患者、实验室医师、临床医师以及家属之间要紧密配合。

梅毒;检验;假阴性;假阳性

临床中诊断梅毒主要采取血清学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法和酶联免疫试验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但在实际工作中,易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的情况,给临床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为有效提高梅毒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笔者对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门诊实验室进行检验的8万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1,年龄0~82岁。

1.2 方法 对进行检验的8万例患者中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原因。主要采用血浆反应素试验法 (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法进行检测 (TPPA)。操作时,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其中,TPPA测定:首先对待验的血清进行稀释处理,然后将其加入到非致敏粒子与致敏粒子中,运用平板混合器混合半分钟后,将其放置到15~30℃的室温下静置,两小时后观察结果。RPR滴度测定:在纸卡圆圈内放置50μl梅毒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以及待检血清,使用专用滴管将1滴RPR试剂加入到纸卡圆圈内,按照100r/min的速度摇动,8min后观察结果。

2 结果

对8万例患者检验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共出现1024例错误结果,占检验患者的1.28%。其中,假阳性492例,占错误率的48.0%,假阴性532例,占错误率的52.0%。

3 讨论

临床中,部分患者患有疾病,但血清学试验后结果显示为阴性,而部分正常人群,经血清学试验后显示为阳性,大大加大了临床诊断难度,给临床工作带来较大麻烦。因此,对检验的阴性、阳性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十分重要。以下对梅毒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3.1 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对梅毒的检测主要采取血清学试验,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法为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主要具备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检测费用少的优点,在采供血单位和医疗单位中应用广泛[2]。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通过对梅毒假阳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基础疾病因素:肺癌、肠癌、子宫内膜癌、腹腔内膜癌等癌症,肺结核、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因自身免疫环境改变,导致出现误诊。其中,肿瘤患者具有高抗体滴度的特点,炎症、老年人则具有低滴度的特点。因此,对炎症、老年人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将检测滴度小于1∶9的情况排除梅毒,但癌症患者具有高滴度特点,易导致发生误诊的情况。②标本因素:导致的假阳性主要包括血液标本离心处理不彻底、发生溶血以及细菌污染等因素。其中,血液标本溶血后,血细胞被破坏,细胞内液中的活性酶以及其具有酶样活性的物质能够和底物非特异性结合;血红蛋白具备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效应类似于辣根过氧化物酶,发生溶血后,孔非特异性会吸附Hb,催化产物会产生显色,进而升高本底A值,导致为假阳性。如血标本内纤维蛋白析出不完全,容易在板孔内形成絮状物或者纤维蛋白薄膜,并残留于相应孔内,进而提高吸光度值,导致假阳性。血液标本被细菌污染后,细菌体内会出现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而影响相应酶的测定方法产生影响,出现非特异性干扰,最终导致出现假阳性。

3.2 假阴性的原因分析 梅毒出现假阴性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①技术因素:受到部分检验人员自身技术因素影响,对实验条件比较模糊,存在不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加入抗原量、随意改变试剂量的情况,进而降低实验灵敏度和抗体滴度,导致发生假阴性。②检测方法学:梅毒患者早期血清内的反应素含量较少;或部分患者体内含有的血清反应素量较高,导致假阴性出现。③其他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就诊率增高、滥用抗生素等[3]。

为有效提高早期梅毒确诊准确率,降低假阴性发生率,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对试验中的仪器、试剂等进行严格监测,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最大程度减少操作因素带来的误差。另外,做好稀释试验,有效避免前滞现象导致发生的假阴性;临床医师在进行实验室检查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嘱咐患者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检查,如检查前保持空腹、停止服用其他药物等。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应用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查法。患者、临床医生以及实验室检测之间的紧密配合,能够为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梅毒患者检验结果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为有效提高梅毒检验准确率,要求患者、实验室医师、临床医师之间要紧密配合。

[1]武强,章双虎,柯文才,等.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梅毒筛查的可行性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769-771.

[2]谢昭宁.多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比较[J].安徽医药,2013,17(5):797-799.

[3]谭旭明.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分析 [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86-2387.

R275.3

A

1007-8517(2015)13-0149-01

2015.03.06)

猜你喜欢

滴度梅毒阴性
隐性梅毒更危险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二期梅毒误诊为男性尿道旁腺炎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