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翠英教授辨治急性期膝骨关节炎经验

2015-01-24雨孙素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猪苓化瘀急性期

孙 雨孙素平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周翠英教授辨治急性期膝骨关节炎经验

孙 雨1孙素平2*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周翠英教授认为骨关节炎急性期与湿热痹阻密切相关,确立了利湿清热、化瘀通络的基本治法,以蠲痹汤为基本方,临床随症加减,效果良好。

膝骨关节炎;名医经验;周翠英

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好发于膝、髋、手、脊柱、足等关节,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大、骨摩擦音及活动受限[1]。临床上以膝关节受累最为常见,急性期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周翠英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第三批、第四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带教指导老师,从事风湿病临床研究四十余载,经验丰富,辨治急性期骨关节炎方法独特,疗效显著。笔者从师学习,现将其辨治急性期骨关节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骨关节炎属中医学 “骨痹”范畴,以骨骼疼痛、麻木无力、关节僵硬变形、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2]。急性期膝骨关节炎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灼热,遇热痛增,肿胀积液,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数[3]。周老师认为其病机为湿热痹阻,究其病因,皆为素体多湿多痰、年高体衰、骨弱肌肤盛、外湿侵袭,湿郁化热、相互胶结所致。下肢负重,膝为枢纽,湿热易下注于膝关节,故有关节肿痛灼热。湿性重着黏滞,阻碍气机,阳气、精津无力布散,故膝关节麻木无力、下肢困乏、酸重疼痛;湿热痹阻,络脉失和,经筋扭错挛缩,故可见膝周肌肉僵硬、紧张度增高。现代医学发现急性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炎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常有血沉、C反应蛋白的轻度升高,周老师将这些客观依据与 “湿热”联系,并以 “热痹”论治。

2 治则治法

根据急性期膝骨关节炎 “湿热痹阻”的病机特点,周老师确立了利湿清热、化瘀通络的基本治法。其中以利湿清热为关键,周老师认为 “无湿不成痹”,湿是导致 “骨痹”的关键因素,故拟利湿清热之法,以去黏腻之湿。年老脾阳虚弱,内湿难化、外湿易袭,内外之湿相互为患,黏滞不化,阻碍气机、郁遏阳气,以致湿郁化热、生痰生瘀,湿热互结使病情缠绵难愈,且治疗中热蕴于湿、热易除而湿难消,若仅祛内湿或仅祛外湿,胶结之湿热不能分利,故惟有兼顾内外之邪,分消其势,方能使湿邪同热邪一并而除。既不过用苦寒,防其败胃,又湿热两清,防其耗气伤阴。湿热壅滞,瘀阻脉络,故辅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使脉络滑利,血行通畅,邪有出路。

3 用药特色

3.1 基本方 周老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自拟 “蠲痹汤”用于治疗急性期膝骨关节炎,该方由薏苡仁、土茯苓、黄柏、猪苓、苍术、木瓜、川牛膝、狗脊、王不留行、徐长卿、甘草组成,具有利湿清热、化瘀通络之功效。应用时重用薏苡仁、土茯苓、黄柏为君,利湿清热,并顾护脾胃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利湿而不伤阴津。苍术、猪苓、木瓜助君药祛内外之湿,俱为臣药。川牛膝与王不留行、徐长卿相配活血化瘀通络,与狗脊相配补肝肾、强筋骨,俱为佐药。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此方对中医辨证为湿热之骨关节者皆可加减运用,疗效显著。

3.2 辨证论治 ①辨湿热偏盛:湿热虽相兼致病,临证时仍需辨清其轻重,以抓住主要矛盾施治。若膝关节漫肿,沉重感,阴雨天加重,灼热不甚,当辨为湿重于热,应重用薏仁、猪苓,适当加绵萆薢利水渗湿;若膝关节局部灼痛明显,遇热痛增、遇冷则舒,当辨为热重于湿,当于方中加红藤、蒲公英、虎杖清热解毒。②辨瘀血轻重:湿热蕴结,气血不畅,致瘀血阻络,若膝关节刺痛明显,活动加重,休息减轻,局部皮色暗红,当加大活血通络力量,重用川牛膝、王不留行,适当加赤芍、水蛭。③顾护脾胃:急性期膝骨关节炎常需抗炎止痛药缓解症状,其虽有效,但久用易致胃部不适,周老师认为此类药性味苦寒,长期服用苦寒败胃;另外,清热之中草药亦多属苦寒,加之年老脾胃素虚,湿热黏腻不化,痰瘀内生,加重胃肠道负担及痹痛症状。所以在治疗中,周老师多以性味甘寒中药替代苦寒之品,并于方中适量应用温中燥湿行气之干姜、荜澄茄、陈皮、厚朴等。④缓则治本。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性期湿热症状明显,当以利湿清热为主;本病根本在于肝肾亏虚,故缓解期以补益肝肾为主,辅以活血通络,健脾利湿。

4 验案举隅

孙某,男,49岁,双膝关节疼痛2月余,就诊时双膝关节肿痛,阴雨天、活动后加重,休息减轻,屈伸不利,蹲起困难,双下肢怕冷。睡眠可,大便粘滞不畅,小便调,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查体:双膝关节广泛压痛,触之皮温高,膝周肌张力高,双磨髌试验 (+)、浮髌试验(+)。查RF、CCP(-),双膝关节正侧位线示:双膝关节退行性变。西医诊断:骨关节炎;中医诊断:骨痹(湿热痹阻证);治则:利湿清热,化瘀通络。予中药治疗,方选蠲痹汤加减,药物如下:土茯苓30g,薏苡仁30g,黄柏12g,猪苓30g,绵萆薢18g,炒苍术12g,川牛膝18g,桂枝15g,威灵仙15g,徐长卿30g,木瓜15g,独活18g,王不留行15g,狗脊9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服药2周。二诊时膝关节肿胀减轻,皮温正常,疼痛、怕冷缓解,仍蹲起不利,舌质暗苔白,脉弦,上方去土茯苓、猪苓、黄柏、绵萆薢,加益肾健骨之桑寄生15g,活血舒筋散结之赤白芍各20g,水蛭6g,夏枯草15g,服药1月余。三诊时膝关节无肿胀,疼痛、怕冷明显缓解,久行觉膝关节不适,舌暗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去苍术、木瓜、徐长卿、水蛭,改狗脊15g,加杜仲15g、枸杞15g、陈皮9g,间断服用2月余,病情稳定。

5 结语

周老师认为,急性期病机属湿热痹阻,针对急性期湿热痹阻这一病机关键,创立了利湿清热、化瘀通络为主的治疗方法。在急性期治疗中以利湿清热为本,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但当其急性期过后,周老师强调还应 “治病求本”,以补益肝肾为主。周老师辨证准确,用药灵活,故临证时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416-419.

[2]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3]刘志豪,卢敏,戴志波.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症候分型规范化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13):26-28.

R249.8

B

1007-8517(2015)13-0021-02

2015.04.01)

猜你喜欢

猪苓化瘀急性期
长白山不同产地猪苓的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猪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