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体会

2015-01-24李剑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4期
关键词:肠穿孔肠套叠水压

刘 艳 沈 南 李剑白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 盘锦 124010)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体会

刘 艳 沈 南 李剑白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 盘锦 124010)

目的 探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超声诊断的36例肠套叠患儿在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诊断符合率100%,首次水压灌肠成功32例,再次灌肠成功2例,手术治疗2例。结论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成功率高,无创伤性,操作简便,经济,可作为小儿肠套叠复位治疗的首选方法。

超声监视;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既往普遍采用X线监视下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治疗,但X线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逐渐被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所替代。且具有简单、及时、费用低、成功率高的优势。本文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肠套叠患儿进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经临床及超声诊断的小儿肠套叠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6个月~4岁,2岁以上6例,发病时间3~60 h,24 h以上4例。临床表现:哭闹36例,伴呕吐28例,排果酱样血便14例,腹部可扪及包块17例,母乳喂养12例,混合喂养24例。

1.2方法:仪器采用GE P5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3.5~5.0 Hz。具体步骤:患儿镇静后取仰卧位,将Foley管涂抹石蜡油后插入肛管,注水25~35 mL入气囊堵塞肛门,防止滑脱。接三通管,三通管一端接血压计充气球囊接口,另一端注温生理盐水,观察血压计压力显示,一般予以5.3~10.6 kPa(40~80 mm Hg),全过程灌水量400~1000 mL,复位时间10~25 min。复位后拔出Foley管,让水从肛门排出,送入病房观察。

复位成功标准:①超声动态观察显示生理盐水依次沿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方向快速充盈肠腔,到达包块处,随着注水量增加,肠腔内压力增高,“同心圆”样包块逐渐向回盲部退缩,此时可见回盲瓣呈“蟹爪样”运动,同时包块逐渐缩小,直至最后消失,回盲瓣在周围生理盐水的衬托下显示呈“二叶状”。②无肠穿孔声像图表现,小肠可见液性暗区,此时水压迅速降到2.7~4.0 kPa(20~30 mm Hg)左右,并且继续下降,注水阻力感消失。③拔出Foly管,排出大量臭味大便、黏液血便或黄色水便。④患儿很快入睡,无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平软,触不到包块。临床上只要符合以上两项指标即为即肠套叠复位成功[1]。

2 结 果

本组36例患儿均行超声检查,于右上腹、右中腹及脐下横断时显示“同心圆”样或“靶环”样包块影,纵断显示“套筒”样包块影,即诊断肠套叠。并在外科参与下,行超声监视下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36例患儿中,首次水压灌肠成功32例,再次灌肠成功2例,手术治疗2例。灌肠过程中未发生肠穿孔,复位后5例出现低热,2例出现腹泻,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全部治愈。

其中1例手术治疗患儿超声声像图显示脐下见一3.2 cm×1.8 cm× 1.8 cm包块,横切时呈“靶环征”,但超声监视下灌肠进水量较少,水压尚未升高时,包块影即消失。且该患儿多次反复套叠,偶尔套叠包块会自行消失。该患儿经历8个月反复套叠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回肠肠管重复畸形,范围约5.0 cm×1.5 cm,且有系膜相连,重复畸形肠管套入回肠远端。另一例手术治疗患儿发病时间长,近60 h来医院且腹胀明显,有腹膜炎体征,行X线检查见液平,尝试超声监视下灌肠复位治疗,包块未消失,疑有肠坏死,立即改为手术治疗,术中见套叠肠管部分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为回结肠型肠套叠。

3 讨 论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肠近端剧烈蠕动,将痉挛的肠段推入远端肠腔内而形成的一种疾病[2]。临床按发生部位分为四型:①回结型:最常见;②小肠型;③回回结型;④结肠型。发病年龄多在婴儿期的4~10个月,2岁以内发病率占80%。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一经确立,只要患儿病程不超过48 h,全身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无中毒症状者均可采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文献报道对于发生在48 h以内的小儿急性肠套叠,采用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可达95.8%[3]。本组36例肠套叠患儿灌肠复位后部分患儿出现低热、腹泻、可能与内毒素吸收、肠道功能紊乱、感染等因素有关,所以术后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保护肠黏膜。

超声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与传统的X线监视下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治疗相比较,避免了患儿和医护人员遭受X线的辐射,保留了用钡剂或空气灌肠的技术特点,使绝大部分患儿免除了手术痛苦,复位中还可以动态观察,图像更清晰,复位成功的标准更明确。同时整个复位过程均在超声直视下进行,医师能确切掌握患儿的呼吸、腹胀变化及全身情况,及时客观的评估治疗效果,对患儿来说更安全[4]。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归纳起来有以下优点:①所需器械取材简便,安全无创伤。一经诊断明确,即可在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②利用生理盐水产生的持续压力使套叠的肠管缓慢退出复位,水压传递均匀,不易发生肠穿孔;③温生理盐水水温接近正常体温,对肠道刺激性小,减少痉挛,有助于复位的成功;④复位速度快,治疗期间,超声全程动态观察,有明确的复位成功的声像图特征,图像清晰直观,利于医师随时准确地了解患儿的呼吸、腹胀及腹腔内病情的变化,准确掌握继续灌肠或是改行手术的指征;⑤肠套叠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同时可起到一定的补液作用。⑥复位成功后,水可以缓慢释放,避免肠管过快减压。

超声监视下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安全可靠,但也要注意在复位灌肠时注入液体不宜过快,压力不宜过高,以免发生肠穿孔。以下情况一定要慎重:①病程超过48 h以上或全身一般情况差,有高热,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及休克等情况;②腹胀且透视下腹腔内见多个巨大液平或超声下见腹腔积液较多者;③腹膜刺激征明显或疑有腹膜炎或肠坏死者;④肠套叠多复发疑有器质性病变者;⑤对复位中发现套叠肠管有缺血坏死的复杂性肠套叠,应放弃复位而及时行手术治疗,以避免发生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⑥复位压力已达100 mm Hg,且反复多次复位不成功者。本组肠套叠患儿有两例最后行手术治疗,一例患儿属于肠管重复畸形;另一例患儿病程较长,且有腹膜刺激征,X线下见液平。所以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注水量的多少与患儿肠套叠的类型和年龄有关,回结型肠套叠注水量较少,回回结型肠套叠注水量较大,年龄大的患儿肠管容积大,相对注水量也较大。

总之,肠套叠是婴幼儿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早期为单纯性肠梗阻,晚期由于肠系膜血管受压,肠管供血障碍导致肠壁淤血、水肿、坏死,形成绞窄性肠梗阻,严重可引起死亡[5]。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广泛开展,大大减少了手术给患儿带来的创伤和痛苦,同时减轻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且具有操作简便、直观、安全无辐射,并发症轻,复位速度快,成功率高等优点,被广大医患普遍接受,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 葛午平,俞钢,王颀,等.B超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1,1(1):31-32.

[2] 石尧君,张崇南.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12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19(6):465-466.

[3] 邓国军,李枝鸣.B超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4):569-577.

[4] 于海红.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28例[J].中国医学创新,2009,6(9):124-125.

[5] 范森,叶滨宾.小儿急腹症的影像诊断(二)[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3(20):188-189.

R726.5

B

1671-8194(2015)34-0088-02

猜你喜欢

肠穿孔肠套叠水压
新书《土中水压原理辨析与应用研究》简介
水压的杰作
老年人结直肠穿孔临床分析
水资源配置工程中多层衬砌结构形式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研究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结肠癌术后肠穿孔中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肠穿孔的疗效研究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