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体会

2015-01-24段海琪白璐江淑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人性化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段海琪 白璐 江淑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体会

段海琪 白璐 江淑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2例,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3.13%, 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为9.38%, 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5.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 对照组满意度为81.2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人性化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内科急危重症, 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同时采取及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治疗、降低危险系数, 人性化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本院选取了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共纳入64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 且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确诊。其中男38例, 女26例, 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6.5±5.4)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具体操作严格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 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常规护理:患者卧床期间, 严密监护生命体征, 每1~2小时记录1次, 夜间增加巡防次数,时时监控患者身体情况;及时给患者吸氧, 通常采用鼻导管持续给氧, 病情严重时氧流量可设置为4~6 L/min, 患者疼痛消失或减轻后氧流量可降为2~3 L/min, 吸氧保持7 d, 吸氧期间, 定期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 病房定时通风换气;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输液速度一般控制在15~20滴/min,输液量1500 ml/d为宜, 心脏功能较差的患者, 输液速度要控制在0.5~1.5 ml/min[1];病房环境管理, 保证病房的清洁卫生,保持病房内的安静, 限制家属探望患者的人数和时间;恢复阶段的临床护理。帮助家属对患者进行锻炼, 可从床上坐起锻炼开始, 慢慢进行到步行、跑步锻炼。告知患者饮食、起居应有规律, 定期复查。②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性心肌梗死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损害, 患者患病后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反应, 身心都较为痛苦。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给予安慰和开解, 通过诱导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缓解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让患者看到疾病康复的希望,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最好能够和患者拉近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③饮食护理:患者治疗的前几天应当以流质饮食为主,后期可给予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一次饮食不宜过多, 应少食多餐。禁忌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尽量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可多摄取, 最忌增加心脏的负担。④排便护理:及时排便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卧床休息, 排便需要护理人员协助, 可指导患者在床上排便。待患者能下床后可在床旁对便桶排便, 以减少心脏负荷与机体能量的消耗。老年男性患者因有前列腺增生疾病可能会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一旦排尿出现困难会导致心律失常, 致使病情加重。很多患者病后会变得非常敏感, 排便不能自理,会使患者感到难为情、自怨自艾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排便护理时, 一定要有耐心, 语言亲切, 操作技术熟练, 避免增加患者的不适, 避免引发患者的尴尬和不良情绪。⑤睡眠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发后身体症状表现明显, 影响睡眠, 如患者睡眠质量差, 心脏耗氧量增加可诱发心肌缺血, 甚至猝死。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采取睡眠护理干预措施。例如可指导患者采用肌肉放松和深呼吸的形式分散注意力, 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和环境, 辅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⑥出院指导: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为敏感、出院后没有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容易复发, 因此, 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是必须的。护理人员应当将出院后的主要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出院后活动量可逐步增加, 但是短期内最好不外出、不参加剧烈的活动, 避免过度脑力和体力劳动。注意维持血压正常水平, 饮食、作息都应有规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90分为非常满意,70~80分为基本满意, <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心绞痛的患者1例(3.13%), 发生二次心肌梗死患者2例(6.25%);对照组发生心绞痛患者4例(12.5%), 发生二次心肌梗死患者6例(18.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其中非常满意20例(62.50%), 基本满意11例(34.38%), 不满意1例(3.13%)。对照组满意度为81.25%, 其中非常满意14例(43.75%), 基本满意12例(37.50%), 不满意6例(18.7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且易发于中老年人群, 救治不及时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 护理工作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提升患者满意度,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刁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9):134-1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57

2015-02-14]

100029 中日友好医院

猜你喜欢

人性化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