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2015-01-24陈伟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0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有效率护理人员

陈伟泽

(盘锦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盘锦 124010)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陈伟泽

(盘锦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盘锦 124010)

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介入治疗中出现心律失常,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急救措施,但是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越对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所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急,病情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1],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发热以及心力衰竭等。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出现心律失常,对其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介入治疗中出现心律失常,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2.1±2.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4.2±2.0)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均采用有效的介入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实行持续的心电监护[2]。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进行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将注意事项以及患者的病情等提前告知于患者的家属,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心中的真实感受,并且要用合适的言语来安慰和鼓励患者,使其消除不良情绪,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帮助患者进行皮肤的清洁、建立静脉通路等。同时还要叮嘱患者在手术之前不宜进食以及饮水,否则会引起不良的反应。护理人员应该提前告知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前应该保持膀胱处于排空的状态。但是,如果患者的意识不清醒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利用导尿管,帮助患者将膀胱排空。

其次,术中护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护理人员应该立即报告术者停止手术,同时要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3]。

第三,术后护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之后,将其送到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特殊的护理,要对患者的尿量、心律、心率以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果发现不良情况,应该及时报告医师,然后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多喝水,提高一些药物的排泄速度。同时,护理人员应该适当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多给予患者积极鼓励的话语,使患者消除不安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护理,护理人员配合医师将鞘管拔出之后,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认真的检查,主要是看有没有出现渗血或者是血肿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些不良情况,应该进行有效的止血,要求护理人员按压穿刺点的时间维持30 min。如果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出现了并发症,护理人员应该通知医师。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防止形成静脉血栓。同时,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并且戒烟戒酒,防止疾病复发。

1.3判定标准:通过对患者的各项指标的观察判断患者的临床效果。经过急救和护理之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完全恢复,则视为显效治疗;如果患者的各项指标有所好转,则视为有效治疗;如果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改善反而恶化,则为无效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是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5.0来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并且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5.0%(11/20),有效率为45.0%(9/20),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20/20);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0.0%(10/20);有效率为35.5%(7/20),临床总有效率为85.0%(17/20),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急促、病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当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采取急诊介入治疗法。但是,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需要施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4]。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急救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5.0%(11/20),有效率为45.0%(9/20),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20/20);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0.0%(10/20);有效率为35.5%(7/20),临床总有效率为85.0%(17/20),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总而言之,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使用和推广。

[1] 梁晓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10(20):11-14.

[2] 李婷,刘娜娜.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36(22)45-47.

[3] 刘淑燕,王爱媛,张春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23(6):24-26.

[4] 韩广云,初春梅,平欣,苏秀丽,罗双丽.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4例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78-79.

R473.5

B

1671-8194(2015)30-0229-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有效率护理人员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