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手法配合刮痧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观察

2015-01-24朱毅,王维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0期
关键词:棘突胸椎刮痧

太极手法配合刮痧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观察

朱毅王维

(重庆市开县中医院,405400)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属中医“骨错缝”“骨痹”范畴,指相邻胸椎上下关节突关节在长期外力作用下发生细微侧移,导致关节囊韧带及局部肌肉组织紧张痉挛、粘连、压迫、牵拉、刺激神经产生临床症状。由于胸椎的特殊解剖结构,椎间孔分出的神经支配着重要的内脏组织、器官,一旦挤压、牵拉、刺激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脏器官的症状[1],韧带反射性保护致关节面不对称,关节囊充血、水肿,滑膜嵌顿,加重神经组织损伤、刺激,出现胸肋部疼痛,呼吸活动阻碍,重者出现胸腔、腹腔脏器的功能性改变[2];还可导致消化、循环多系统、多脏器的“脊柱相关疾病”复杂病变,药物难以解除位移和粘连,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及正常工作和生活[3]。我们采用太极手法复位配合刮痧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50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8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的4 d,最长的12 d。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0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的3 d,最长的18 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4]:①病史:有受伤史或长期低头工作劳损史等;②主症:肩背部疼痛,深吸气或咳嗽时疼痛加重,或伴腹部疼痛、阵性运动性心悸、失眠、多梦等;③触诊:胸椎段可扪及偏歪棘突、凹陷、棘突间隙改变、压痛、痉挛、肌紧张、痛性筋结、条索等阳性反应点;④脊源性疾病受累神经节段与错位节段相符;⑤检查:DR或MRI示棘突偏歪,两侧横突不等长,或椎间隙两侧不等宽,可伴胸椎侧弯、骨质增生、生理曲度改变等,心电图示正常,胸部DR检查无特殊异常改变。

纳入标准:①符合胸椎小关节紊乱诊断标准;②年龄20~65岁;③DR或CT排除胸椎段脊椎的其他疾患(胸椎结核、肿瘤、脊柱外伤脱位、压缩性骨折或手术治疗后、重度骨质疏松等);④除外合并心脑血管、造血系统疾病;⑤除外精神病、妊娠、临产及皮肤疾病。⑥除外胸腹器质性疾病(肝胆疾病、消化道溃疡疾病)。

治疗方法

1.治疗组采用下列方法治疗。

(3)刮痧: ①局部皮肤涂依托芬那酯凝胶或凡士林;②循行路线: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由上向下刮拭,视病人体质、病情选用补泻太极手法[6],用力均匀无间隙停顿,见出痧即止,隔2~4 d施术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作1~3个疗程。

2.对照组采用双掌叠按推拿手法[7]。以较重按压法、多指拿法于肩背部反复放松局部,于压痛点或条索样结节部做连续滑动、弹拨按压施术,再用掌根等待呼气将尽时顺棘突纵轴作瞬间冲压用力复位[8]。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3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痊愈: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正常;显效:症状与阳性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大部分恢复;有效:症状与阳性体征有一定改善;无效:原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中医学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属中医“骨错缝”“骨痹”范畴,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出:“背骨,自后身大椎骨以下,腰以上之通称也。先受风寒,后被跌打损伤者,瘀聚凝结,若脊筋隆起,骨缝必错,则成佝偻之状。”《灵枢·九针论》载:“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西医学认为,肩背部筋膜长期反复受到牵拉或外伤后治疗不当发生退变,在劳累、受凉等作用下,发生无菌性炎症,使局部组织红肿、粘连、疼痛或发凉、麻木、痉挛,或运动障碍,呈体姿改变性疼痛加重[10]。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以T2~9多见。其病因病机为:因于劳损,导致胸椎“错缝”,局部筋膜受损,气血瘀阻,经络不通,复感外寒,导致胸背部的疼痛及功能障碍,遇寒加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其高者,因而越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得寒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因此,合理运用太极手法,辅以刮痧,理顺筋脉,祛寒邪,活血通络,即可迅速解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导致的各种症状和体征。通过上述80例患者治疗分析认为,要达到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简便快效的治疗目的,不加重医源性损伤,应通过压敏点、形态、位置变化等方面情况,了解病变节段部位、性质,根据年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及棘突的突、陷、偏歪具体情况,辨证选用手法力度,才能达到较佳疗效。太极手法有调和阴阳、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喻阴阳合力于无形万变之中,手法应轻柔,符合“筋喜柔而恶刚”的治疗原则,能有效缓解或消除病损处肌肉紧张或痉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促进消炎、解除嵌压、纠其“错缝”、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障碍,促使致痛物质迅速排泄,使错缝得以整复,使脊椎重归力学平衡[11],从而减轻或消除对神经根刺激、压迫和牵拉,有效改善血液循环,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进一步得以舒展,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从而消除疼痛,对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二者相得益彰,临床疗效显著。

刮痧使用的介质依托芬那酯凝胶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容易透皮吸收,具有疏通经络、排毒祛邪、消炎止痛等作用,更增加了治疗止痛效果。

注意事项:①脊柱手法治疗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②太极手法须配合呼吸,不可屏气,动作协调,力道稳准,快速果断,不能刻意追求响声,否则效果不显著或加重病情。同时,咔哒声响与力度大小无直接关系,疗效的好坏关键在于棘突错动感的出现。③刮痧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冬季应避风口,夏季应避风扇直吹,出痧后一天内忌洗凉水澡,再次刮痧需间隔2~5 d,以皮肤痧退为准;出痧后饮一杯温开水(或淡糖盐水),休息15~20 min。

太极手法与传统冲压法均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传统冲压法部位局限、作用力大、对于年龄偏大或骨质疏松者冲力不易掌握控制,治疗后局部疼痛明显。太极手法接触面广,采用旋切力方式,直下压力小,力道易掌握,复位快,损伤小,治疗后局部疼痛轻微,辅以刮痧,散寒祛瘀、通络消结,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朱军,李赛玲,郭效东,等.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右胁部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01,14(8):478-479.

[2]吴斌.膝顶臂提太极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97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4):30.

[3]刘新友.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J].中医学报,2009,24(5):108-109.

[4]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5]朱毅.太极胸椎推拿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22-23.

[6]查炜,顾一煌.论推拿补泻的影响因素[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3):166.

[7]王云凯.中国推拿大成[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74-375.

[8]邢京禹,王晓艳.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推拿辨证[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58-59.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2.

[10]卢穗锋,陆卫华.扳机点推拿配合胸椎小关节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3):55-56.

[11]王惠利.推拿、整脊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60例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6):35-37.

·自拟经验方·

收稿日期(2015-02-06)

猜你喜欢

棘突胸椎刮痧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搓腰
——壮肾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推拿结合砭石刮痧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效果
退行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固定不同上端固定椎选择比较的 Meta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