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在儿科研究生教育中的探索与研究

2015-01-23郑百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儿科研究生案例

郑百红,黎 萍,田 昕,陈 鹏,许 忠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吉林长春130041)

案例教学在儿科研究生教育中的探索与研究

郑百红,黎 萍*,田 昕,陈 鹏,许 忠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吉林长春130041)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为基础,以案例(病例)为基本素材,在特定的病例中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转换成临床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地调动授课对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能够更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最初由美国法学院前院长克里司托夫-朗代尔于1870年提出,后为美国哈佛商学院大力倡导;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才得以引入我国,并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目前已在管理学、法学和其它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案例教学法中所用的案例绝大多数来源于真实情境或事件,因而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活学活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哈佛大学的课堂里,教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课堂时间基本都用于案例讨论。该教学法注重“以学员为中心”(Participants centered learning),学生们通过开放、互动的讨论,在提问、倾听和反馈过程中提高了决策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关儿科研究生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的鲜有报道,本文着眼开发儿科研究生的创造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培养儿科研究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儿科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儿科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

1 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近年来,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日趋增大,我校自2004年起,七年制学生招生人数每年达到三百余人,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远远多于学术型,儿科学是研究自出生至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促进身心健康的医学科学,涵盖各个器官和系统,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组织胚胎学、营养学、免疫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关,该学科应用性极强,现代儿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能力全面、潜力良好的综合性儿科学人才。长期以来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仍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基础课、临床学位课及见习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教学缺乏培养研究生独立动手,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失去了研究生的教学特色。不少医学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反映临床实践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这提醒我们儿科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侧重于临床执业能力的提高,因为实践性、经验性极强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虽然仅仅通过研究生教育不能使他们立即成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但是研究生阶段最大程度地强化他们临床医学思维的培养,对他们在医学成长道路十分必要。

2 案例教学的原则和要求

2.1 针对性 针对性是选择案例的最重要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编教学案例时候,必须针对性的在各种层次和时间选编针对性的临床案例[3]。对于医学案例来说,某个疾病包括生理、解剖、组胚、病理、药理、内科、外科等多学科知识。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必要因素。对于研究生阶段教育来说,由于学生已经系统的完成了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并且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开展以病例讨论为主的案例教学相对容易,因此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尤为重要[4]。儿科疾病的季节性明显:如春夏交界季,可以突出手足口病、水痘、麻疹、腮腺炎等;秋季以轮状病毒肠炎为主,而在冬季见习的学生则很难见到此类疾病;而腹泻、佝偻病、肺炎及贫血四种儿童最常见疾病可与各系统疾病相伴随等;并且有些疾病来得快,恢复也快,如高热性惊厥、幼儿急疹等出疹性疾病。所以不是每批学生都能见到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疾病。故要求带教教师要根据每批学生见习时间不同,将遗漏的疾病以生动的案例呈现,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2.2 真实性 选编案例应是临床最常见,最能体现疾病临床表现且真实可靠的。带教老师应坚持在临床第一线,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丰富,病例也来源于临床工作中,案例涵盖各系统,与多学科相关,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胚胎学、营养学、免疫学、心理学等,因而这样的病例为学生创造了高度仿真的教学情境。来源于实际真实的案例是最有说服力,最生动的,可极大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及讨论的兴趣,且能记忆终身。

2.3 启发性 案例必须渗透多方面的知识点,还要求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且能激发思考、具有一定启发性。这些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和细致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其综合判断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可以从不同思路去解决案例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达到培养临床思维的目的。如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内因与遗传有关,外因与病毒感染、药物、大剂量的射线照射、母患疾病、缺氧及不良习惯如饮酒有关,这就涉及到营养学、免疫学、心理学等学科,归根结底主要由于心脏的胚胎发生出现问题,心脏及大血管出现异常导致各种类型的先心病,主要与组织胚胎学有关,故在编写案例时,可包含先心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案。通过典型案例,使学生将所学的各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3 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进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临床实习的临床七年制学生,主要针对毕业见习和课间实习,以毕业见习为主进行教改。儿科毕业见习一般为4周,入科后每轮同学均进行关于儿科规章制度的入科教育;儿科四大常规培训:儿科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的讲座;儿科用药的专题讲座;儿科基本技术“四穿一复苏”的技能培训,可采取多媒体或模型演示;儿科急重症及疑难病和罕见病的讲座。采取案例教学为主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毕业见习。

3.1 课前准备

3.1.1 教师准备 我们要求参与案例教学法的教师不仅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儿科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有丰富的儿科临床工作经验。正式开始课程之前,儿科教研室教师严格按儿科教学大纲的要求集体备课,依据儿科学教学大纲,整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选好实施案例,充分熟悉所收集的案例,熟悉案例过程,把握案例要领,对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需要掌握[5]。结合儿科科研成果和实际工作经验,阅读大量的医学文献,掌握本学科最新动态,精选和分析典型且有启发性的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是真实的,是从科室实际工作中选出来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肺炎、佝偻病、腹泻、贫血、先心病、麻疹及水痘等,并结合科内设施而定。

3.1.2 学生准备 每节课前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计划自学教材,熟悉案例内容和中心内涵,积极思考案例所列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教材外的最新动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和难点。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课前要求同学在网上查阅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在课上讨论,将所查阅的资料共享,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2 课堂案例讨论的组织

3.2.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案例 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案例介绍,教师和学生讨论,互动,民主教学,集思广益,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在讨论这些和案例相对应的问题时,同时注意调整和引导学生案例分析的重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分析和讨论重点围绕教学的主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解决案例。可采取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及集体辩论形式,各抒己见,紧扣主题。

3.2.2 在教师引导下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人们对于理论和概念的最长记忆时间不超过6个月,而生动的案例则可让人终生不忘。教师作为组织者,主要负责提供案例,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并且创造性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独立分析案例过程中,将各系统的知识结合到一起,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临床思维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3.2.3 案例点评是搞好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分析给予客观评价,在积极肯定他们的科学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及时更正其中的错误和不足;这种对案例系统归纳和全面总结对学生的提高十分有益。但一个案例可存在多种合理的解决办法,病例的解决方法不一定有最优方案,可同时有多个满意方案。另一方面,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学生通过案例去研究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也将有相应的成绩记录,并占期末总成绩的一定比例[7],藉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课后交流工作

我们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还会召集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本身的讨论,就案例讨论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教师工作的建议,对改进今后的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有哪些好的建议等征求意见。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今后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教师之间亦可互相交流案例教学的经验及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总之,高素质教师和典型病案的质量是案例教学法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案例教学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儿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十分有必要。通过以上案例教学的实施,其最终目的主要是提倡“以医学研究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进而有助于教师医疗、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

[1]闰凤武,孙正海,曹运华.案例教学法在精神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6,27(4):464.

[2]刘 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23(5):89.

[3]朱 涛,马 恒,刘 强.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91.

[4]张艳青,孙沛毅.案例教学—医学教育后PBL时代的新选择[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11.

[5]唐咏梅,袁聚祥,范雪云,等.案例教学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8):3489.

[6]经柏龙.论案例教学在教师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2006,22(5):39.

[7]李绍兰.案例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4):102.

郑百红(1971-),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小儿心血管疾病。

2014-10-25)

1007-4287(2015)09-1610-02

吉林大学2012年研究生教学改革课题(2012J06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儿科研究生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