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创新思路

2015-01-23昝林森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牧业农牧民粮食

林 清,昝林森,陈 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农牧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创新思路

林 清,昝林森,陈 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针对我国农业种植和养殖基本脱节的实际情况,粮食消费结构由口粮转向饲料粮为主的重大变化,从农牧结合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出发,进一步明确农牧结合的内涵、目标、思路和具体措施。

农牧结合;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创新思路

1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消费结构的新特征

1.1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

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9亿t,粮食进口也首次突破8 000 万t,全年粮食供给超过6.7亿t。2013年我国生产粮食6.01亿t,其中仅1.92亿t粮食供人类直接消费,0.93亿t作为工业用粮,高达3.16亿t作为畜禽鱼等饲料。另外,2013年我国还进口了7 000万t以上的大豆、谷物和油料,绝大部分也作为动物饲料消耗了,人与动物粮食消费已形成了“1:2”的格局。

1.2 粮食消费结构新变化

过去10年,中国人均农业产出增速达到了3%的年增长率,比全球1.7%的增长率高出近一倍。然而,粮食不仅没有出现明显过剩,粮食的进口依存度在10年间却从6.2%增长到12.9%,翻了一番多。目前,中国基本粮食(麦类、稻类、粗粮类)的自给率仍然在97%以上。可是,如果算上大豆,自给率则低于90%,所有农产品的自给率大约维持在80%。

同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粮食供求矛盾也日益突出,2003~2011年,粮食生产累计增长33%;同期消费累计增长41%,消费增速是生产增速的1.24倍。在每年1 700万农民进城之后,消费结构迅速从以谷物消费为主进而转向消费更多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仅2011年对新鲜疏菜的需求,城市居民比农民高出28%,植物油高出24%,肉类高出51%,家禽高出136%,禽蛋高出87%,水产品要高出两倍。而人均消费粮食由上世纪80年代的207 kg/a,下降到目前148 kg/a。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粮食安全的概念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首先:是粮食结构的安全问题,应当包括口粮、油料作物和饲料粮三者在内的安全问题,而不再是简单的口粮安全保障问题;其次:是粮食生产成本安全问题,而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处在低效率状态下运行,这本身就是由于保障粮食安全的相关制度设计存在重大缺陷,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再者:是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问题,粮食安全不应以资源浪费为代价,不应该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似乎也成了美好愿望;第四:生产方式的安全,需要跳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适度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化,从劳动密集型生产向技术密集型生产转化;第六:从食物生产的范围安全来看,我国已经从耕地延伸到国土面积,包括领海、公海等。除了绿色农业外,还有以大棚蘑菇等食用菌为代表的白色农业,以渔业、海水养殖业为主的蓝色农业。“五颜六色”的各类农产品齐头并进,未来的粮食安全必将是全方位地保障中国人的粮食安全。

总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环境变化,已经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的绝对安全?而未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用全新的粮食安全生产理念替代已有的不合时宜的传统的粮食安全观,应当解决包括饲料粮在内的安全问题,只有通过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水平对粮食消费的需求,只有通过提高农业包括畜牧业在内的生产效益来实现,其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只有通过农牧业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来实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肩负起依靠自己端好我们的饭碗这一历史责任。

2 农牧结合的重要性

2.1 农牧结合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如果说粮食安全是数量上的安全问题,那么,食物安全则是质量安全问题。随着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食品贸易的国际化,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武器之一。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源于农业生产环节,需要从生产环节的安全控制入手,制定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要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要依靠科技创新,其次靠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建立的安全管理机制。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用于食品加工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然而不少富含营养的植物茎秆和果实因加工技术手段的限制而难于直接食用、难以被消化、难以被吸收,造成资源浪费结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寻求新的保健型营养食品是一大趋势。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也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利用率。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产品加工起步晚,大量的农副产品不能被精深加工利用,造成了可食性资源的浪费。据估算现有15亿亩耕地,全年的农作物秸秆约有6亿(就食草动物而言,2 kg的玉米秸秆增重净能相当于1 kg的玉米籽粒)吨左右。大量的秸秆原料被废弃,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新技术在食品工业和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尚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因此也需要提高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最终到达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以弥补消费增长的需求,缓解粮食安全带来的压力。

2.2 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趋势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和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科技创新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要提高农牧业从业者的素质、农牧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因此,需要紧紧围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联合协作,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达到50%以上。

这样,中国粮食需求不断增长的农产品消费水平不但不会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威胁,也不会给缺粮的第三世界国家粮食造成威胁,依靠技术进步是中国过去粮食增长的原动力,也是中国现在和未来粮食生产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粮食问题的关键在于科技,而科技发展又取决于国家的科技投资政策。

3 现代条件下农牧结合发展农业的内涵、目标、思路、措施

3.1 现代农牧业结合协调发展的关系

农业和牧业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互为前提和条件,缺一不可,农业生产的目的或将直接服务于畜牧业,畜牧业又反过来作用于农业,他们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两者都是维持系统持续、平衡、稳定的动力。再从高效、安全生产角度来看,农业生产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饲料来源,秸秆资源,在现代化进程又有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而畜牧生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粪源,降低了农业对化肥的依赖程度,同时提高了作物吸收率,而这些都在高效、安全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节约了大量的肥料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是包括种植和养殖在内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因素,只有通过农牧结合、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有可能逐步消除包括气候、水质、土壤等环境污染等因素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进而改善生态环境。

3.2 农牧结合的内在含义

由于我国农区畜牧业的贡献率已经达到生产总量的95%。针对农业、牧业生产的严重脱节,旨在衔接粮食安全保障、饲料粮生产、农作物秸秆利用、动物粪便处理的物质和能量循环链条,实现农牧业绿色、高效、安全生产的目标,提出以农区农牧结合为统领,重点提高农牧业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在农牧业协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畜牧业为突破口,以农牧结合为重点,以牧促农、以农促牧、以农牧产品促进加工的“种、养、加”和“产、供、销”结合的新型农牧业生产体系。

农牧结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它是以资源节约为前提,以消费为导向,以保障农牧业产品数量安全为基础,提高农牧产品质量为关键,提高生产效益为核心、以环境改善为根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它至少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比较突出的实际矛盾,并在操作层面上切实可行。

3.3 农牧业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如果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难以持续进行。因此,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牧产品供给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第二,目前我国农牧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科技贡献率低20~30个百分点。因此,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牧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牧业效益。

第三,现代农牧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牧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我国农牧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牧产品商品率和农牧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

第四,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牧业已成为现代农牧业的重要特征。我国的农牧经营分散、数量多、规模小,而且结构、行为相似,要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非常困难,因此,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必须建成农牧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各种类型的农牧民合作社举办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使农牧民真正享受到农牧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

综合国内外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牧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可以对中国特色农牧业现代化道路的农牧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的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牧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3.4 农牧业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如果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难以持续进行。因此,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牧产品供给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第二,目前我国农牧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科技贡献率低20~30个百分点。因此,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牧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土地分类管理等来提高农牧业效益。

第三,现代农牧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牧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我国农牧业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牧产品商品率和农牧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能力,适度提高畜牧业生产规模。

第四,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牧业已成为现代农牧业的重要特征。我国的农牧经营分散、数量多、规模小,而且结构、行为相似,要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非常困难,因此,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必须建成农牧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农牧民合作社,建立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使农牧民真正享受到农牧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

3.5 农牧结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实现我国农牧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用培育新型农牧民发展农业,提高农牧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牧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针对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改变的客观现实,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标准,把热量、蛋白和维生素作为主要养参考指标;将人类粮食生产与动物饲料生产区分开来;在重视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充分发挥我国草地、湿地、海洋、森林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能力,减少耕地压力,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下生产健康的食品。

采取分类生产人的口粮与动物饲料粮的具体做法是:选择生态环境优良,远离工业污染,且具有传统耕作的农业区域,采取生态循环好精耕细作的办法,完全杜绝化肥或部分拒绝、农药、农膜、添加剂、除草剂、转基因,即采用“六不用”(有机标准)(仅此一项将全国化肥和农药用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30%,少生产这些化学物质的环保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和“五不用”(绿色标准)生产健康的口粮,实现一亩地满足5~6口人需求。这样,全国仅需要2亿亩多中低产田,即可满足13亿人对优质粮食的需求,将优质口粮的价位回归到理性的价位(按照CPI的变化,中国口粮价位应为现在的50倍,如果实现10倍即可,达到口粮10元/斤,对于3口城市中等家庭,其用于消费口粮的需求只有5 000~6 000千元,占收入不足5%),带动2亿农业工人长期就业。

而对于动物养殖需要的饲料粮食,则可采取粗放式的现代农业方法,可以使用大型机器设备。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扩大种植作物的种类,目前以玉米为主。

而在广阔的草原、湿地和海洋,应当多使用自然食物,进行自然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在这些优质的环境下,提供人类基本没有激素与农药残留的蛋白类副食。

对于蔬菜类的供应,目前我国已经严重生产过剩,蔬菜生产量(其中大部分反季节上市)约7亿吨,占全球的65%,必须根据实际需求,提高质量,减少数量,尽量发展优质蔬菜,将化肥农药的用量在现有基础上大大减少,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从源头分类生产人与动物的口粮,既明确了粮食生产的目的,有明确了农业生产的方式,增加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生产措施,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又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The InnovativeThough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Animal Husbandry

LIN Qing, ZAN Lin-sen, CHEN Hong

(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Northwest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ShaanxiYangling712100)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start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to further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goals, ideas and specific measures.

combining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rn agriculture; innovative ideas

2014-11-26 修改日期:2015-01-12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CARS-38),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助。

林 清(1966-),男,汉族,国家肉牛牦牛产业体系成员,近年来主要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及养殖场环境治理,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中国牛业科学》杂志编辑等。

S8-1

A

1001-9111(2015)02-0008-04

猜你喜欢

农牧业农牧民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我的粮食梦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黑龙江绿友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黑龙江绿友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