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第五批中医药师承班教学管理工作的设想与实践
——以上海地区为例

2015-01-2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陈嘉峣陈跃来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承继承人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陈嘉峣 陈跃来 邹 菁

·医药学史·

全国第五批中医药师承班教学管理工作的设想与实践
——以上海地区为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陈嘉峣 陈跃来 邹 菁

为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201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始开展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针对第四批师承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学校从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展开中医药师承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 中医药 传统文化 教学管理

为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推进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发展,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在全国范围开展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要承担上海地区此次师承的教学管理工作。

师承与学位相结合的探索

200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卫生局合作,在全国率先试点进行了中医师承与临床医学专业博士衔接的试点工作,采取“统一管理,集中上课,分散带教,定期考核”的教学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口传面授与统一讲课相结合,继承整理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首批18位师承学员被授予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为在全国范围推广师承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衔接的政策制定和中医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开创了先河。200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又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开展了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在职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博士、硕士学位工作,共招收学员66名(上海市40名,浙江省18名,福建省8名),其中拟申请硕士学位18名、申请博士学位33名(上海市7名,浙江省18名,福建省8名)。2012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领导下,继续开展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共招收学员70名(上海市62名,福建省8名),其中拟申请硕士学位10名、申请博士学位27名(上海市19名,福建省8名)。

第四批师承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1.传统文化基础较薄弱

在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总结中,师承分会专家们就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师承学位论文总体情况指出了一些不足,如师承学位论文缺乏针对某一重点问题从理论到临床深入探讨一气呵成的气势,结论缺乏理论提升的内容,对中医经典古籍的理解不够,创新观点的提出不足等。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相关专家剖析,主要是与继承人传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有关。

2.理论学习时间较少

回顾第四批师承教学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相关文件要求继承人须从事中医药临床专业工作累计满8年,受聘担任主治医师满2年。被选中的继承人都是各家医院临床的骨干力量,每天要承担大量临床工作。一方面要跟师抄方,另一方面要保证自己门诊,完成日常的临床工作,工作负担重、强度高,有体力透支现象。所以在第四批师承学员的回顾性调查问卷中,大多数继承人认为在师承学习过程中最困难的问题是时间投入有困难。

3.论文撰写缺乏经验

第四批师承虽然是第二次将现代中医师承工作与学位教育相结合,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如何将师承与学位教育更紧密结合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许多继承人在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对于如何达到硕博士学位论文要求,继承导师学术思想和经验与专业学位论文相结合,如何将有许多把握不住的地方,还有如何使中医辨证论治个性化的治疗特色符合现代临床科研的要求等[1]。

第五批师承教学管理工作的设想与实践

1.教学设计侧重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国医大师裘沛然老师曾经说过“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2]。要学好、学通中医,需要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针对继承人中普遍存在的传统文化薄弱的现象,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多次专家论证,在课程设置中精选了三门传统文化课程《周易讲读》、《四书导读》、《古文观止选讲》。《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传统文化的奠基石,其中的阴阳观念、八卦方位和五行思想等等,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成为中医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古人说“医者,易也”。“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经北宋大儒著名理学家朱熹厘定,成为儒家经典著作,科举考试的教材,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处世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讲授上,更加偏重讨论传统道德修养和文化实践领域,以帮助师承学员深入理解和思考医患关系和社会现实。《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其中《季札观周礼》、《师说》、《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裘沛然先生就认为,习医者应熟诵《古文观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时代背景介绍、精心选编的课文讲释、结合课堂讨论,让师承班学生在掌握重点字词、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阅读古医籍,包括医案医话等著作的能力。

提倡“大中医”概念 古代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由此可见古代的医师是全科医生,中医理论在临床各科都是适用的。现代中医受到西医的分科影响,如消化科医生不会看心血管病、内分泌病等非消化系统的疾病,这对于中医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从这批学生的专业来看,涉及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各个专业。所以在部分教学内容中,学校有意识安排不同专业的专家进行授课,使得不同专业学生都能获益,贯穿“大中医”概念。

强化课题设计环节 此次师承学员中大多数都经历过研究生教育,有些还是硕士生导师,但是大多数学员对于如何做好中医师承类课题没有经验。为了强化课题设计,学校安排师承分会的委员在开题前给所有同学开设了一次“如何做好师承开题工作”的讲座,还安排所有拟申请学位的师承学员模拟集体开题,由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学员充当点评专家提问,并最后由本校内的博士生导师作总结性点评,将学员间互动式讨论与专家的点拨相结合,切实有效地帮助学员提高课题设计水平。

2.教学计划安排

授课形式多样 师承教育与学位相结合,不同于传统的院校教育。从学生的来源看,大多数学生受过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且均通过考试入学,有较好的中医理论基础。传统授课形式如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讲座式授课无法满足师承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上海中医药大学将“讨论式教学”引入课堂,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在跟师中学到的临床经验通过ppt汇报的形式在课堂中展示,再由同学组成的专家组提问点评,通过互动式的讨论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不仅如此,由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还承担福建省师承学员的培养任务,学校组织所有学员走出课堂,远赴福建观摩体验当地特色中医诊疗技术,聆听福建省名中医的讲座,学员对于这种“体验式”的授课形式十分欢迎。

强调学以致用 中医经验根植于临床,师承除了向老师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在临证过程中灵活应用导师经验。所以在这次继承工作中改变了以往只是继承人单纯总结导师医案的做法,在培养方案中特别规定继承人需提交70份医案总结(60份为指导老师医案的总结,10份为独立运用指导老师经验的医案总结),要求每份病例需有按语,能够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通过“学以致用”环节,让继承人能够真正领会老师的经验。

3.教学管理严格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针对一线临床医生工作比较忙的特点,在教学计划中规定所有理论课学习都集中脱产学习。这样就避免了以往利用双休日上课,经常会与医生轮换值班时间撞车,导致部分学生为了临床工作而放弃理论学习。脱产学习保证了继承人的教学顺利开展。

制定管理制度和措施 在第五批师承工作开始之前就会同有关专家讨论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和考核体制,成立上海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制度制定;上海市卫计委、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组建了上海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联合办公室,负责师承工作的具体实施。为了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为第五批师承班专门聘请了一位退休教师作为师承班的班主任,负责教学的联络和考勤工作。

建立教学反馈机制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师承教学质量,上海中医药大学还在阶段学习后采用学生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例如通过座谈会,第一阶段学习当中有学生反映天气炎热,教室比较闷热,授课教师年龄都偏大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学校在后面阶段的学习中将授课地点改为有空调的教室,很好地解决了这个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综合上述,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在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管理三个环节精心安排,在中医师承教学新模式上进行了良好的探索,本次改革主要侧重传统文化培养、学员参与互动等方面,旨在培养造就一批继承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精通中医理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上海中医药大学对于师承教学工作还在不断摸索中,随着全国师承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希望通过学校的不懈努力,为业界培养更多高级别中医药精英,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1]陈晓,曹健美,陈计.上海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学位论文分析与评价[J].中医教育,2012,(3):51.

[2]黄素英.关于中医师承的几点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24(1):8.

Imagining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the Fifth Batch of the Old Chinese Medicine Experts in Academic Inheriting Experience of Shanghai Area

CHEN Jia-yao,CHEN Yue-lai,ZOU J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To inherit and arrange academic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of the old Chinese medicine experts,cultivate high-leve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professionals and Chinese medicine technical personnel,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2012 began to carry out the fifth batch of the old Chinese medicine experts in academic experience inheriting.the problems found from For the fourth batch of heritage education,the school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lesson plans,teaching management,practice and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itage.

heritag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ulture;teaching management

G463

:A

:1006-4737(2015)03-0055-03

2014-11-25)

猜你喜欢

师承继承人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授受经验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Stitching together a glorious career
师承与独创之美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可以分得遗产吗
浅谈被转继承人之配偶可分割所得的遗产份额
——以一宗转继承纠纷为例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