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浊方法探析※

2015-01-23唐娜娜骆始华刘中勇

中医药通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症见宣肺舌质

● 唐娜娜 李 林 骆始华 刘中勇



治浊方法探析※

● 唐娜娜1李 林2骆始华2刘中勇3▲

本文将浊邪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浊邪,提出治疗浊邪的多种方法,如宣肺祛浊、健脾运浊、温肾利浊、芳香透浊、渗湿泄浊、清热利浊等法。

浊邪 治法 探析

浊是一类具有浑浊不清、粘滞重着、病程较长、致病程度较深特性的物质,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一方面,它是外界不时之气或非正常之气的产物(外源性),另一方面,它是人体内气血津液代谢异常且停聚较久的产物(内源性)。前者包括雾浊、水浊、秽浊等,后者主要包括湿浊、痰浊、脂浊、瘀浊、血浊、气浊、浊毒等。笔者认为,浊邪的产生较为复杂,涉及的脏腑较多,主要在脾肺肾,涉及心肝两脏,所致病证繁杂[1]。现探析其治疗方法。

1 外源性浊邪

1.1 雾浊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有净化吸入气体之用,雾浊与肺密切相关。症见咳嗽,气喘,咳痰,甚者肺气闭塞,喘促不已,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浮。当以宣肺化浊为其治疗大法。笔者创用宣肺化浊汤治疗本浊邪,方用麻杏苡甘汤合华盖散而成。

1.2 水浊 肺、脾、肾参与水液的代谢,水浊主要与此3脏相关。故临床治疗大法主要为宣肺祛浊,健脾运浊,温阳利浊法。笔者分别选用荆防败毒散、香砂六君子汤、真武汤加减配合化浊之品加以治疗。

1.3 秽浊 秽浊吸入,首先犯肺,肺失宣发,可出现咳嗽、气喘等症;下传中焦,中焦失于运化,可出现泄泻、呕吐、黄疸等症;下传肾与膀胱,可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秽浊致病比较复杂,初期在肺,当开宣肺气、辟秽祛浊;秽浊在中焦者当芳香辟秽、醒脾运浊;在下焦者温阳利水,辟秽化浊;逆传心包,当开窍宁心,通浊辟秽。笔者治疗秽浊用三仁汤合甘露消毒丹为主方。上焦者加黄芩、银花、连翘;中焦者加黄连、百花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莲;下焦者加黄柏、红藤、败酱草;在心包者神志往往不清,用凉开三宝,即偏于高热者用安宫黄丸,痰浊者用至宝丹,惊厥者用紫雪丹,可鼻饲灌服。

2 内源性浊邪

2.1 湿浊 当以健脾祛湿化浊贯穿其治疗始终,主要关注脾、肺、肾,又根据湿浊的病因、病性、病位及相兼之邪不同,具体又稍有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法:

其一,芳香透浊法。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或藿朴夏苓汤化裁以苏醒脾胃,祛湿透浊。适用于湿气困脾、浊邪内生证,常为外湿日久变生湿浊所致。适应症:脘腹痞满,身体困重,嗳气吞酸,食少体倦,呕吐泄泻,胸闷,口淡,苔厚腻。

其二,渗湿泄浊法。在治湿基础上还应该加用泄浊之品。以五苓散合萆薢分清饮加减以淡渗利湿,分清泌浊。适应症:水肿日久,可见皮肤萎黄,按之凹陷不易起,小便不利或点滴而出,或尿液混浊不清,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滑或濡缓。

其三,清热利浊法。以加味四妙散化裁以清热利湿,化浊和胃。适应症:肢体困重,倦怠乏力,或湿热带下,有湿疮(甚至溃烂),小便短少,有口渴但不欲多饮,大便稍干,舌质红,苔淡黄厚腻。

其四,宣肺祛浊法。在开宣肺气的基础上配合化湿祛浊之品,常选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或宣肺化浊汤治疗。主症为喘咳、口吐涎沫、口黏不渴、舌质淡,舌苔黏腻、脉弦滑等症时,兼见身体困重、倦怠等症。通过宣肺,使得一身气机通畅调达,水液代谢正常,则湿浊得以化解。

其五,健脾运浊法。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为主,以益气健脾,祛湿运浊。适用于脾虚滋生内湿、日久变生湿浊所致病症。症见短气痞满,食少便塘,倦怠乏力,苔白厚腻,脉虚缓等。

其六,温阳利浊法。常用真武汤加减为主,以温阳利浊。适用于湿浊内蕴后期,久病及肾,累及真阳,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症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怕冷,舌质淡,苔白腻不渴,脉沉。临床上见本证往往病情较重,扶正与祛邪当权衡之。

2.2 痰浊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治疗痰浊,当以脾肺为主。笔者将痰分又为阴性之痰浊与阳性之痰浊。具体治法如下:

其一,通阳化痰祛浊法。此法治疗阴性之痰浊为主。患者往往怕冷,顽痰日久,变生痰浊。症见头目眩晕,痰浊壅盛,胸膈痞满,胁肋胀满,头痛吐逆,涕唾稠粘难咯,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滑。常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合二陈汤加减。

其二,清热化痰祛浊法。此法治疗阳性之痰浊为主。患者往往感觉到烦躁,怕热。此为痰热,日久壅盛,浊邪内生。症见痰稠色黄,咯之不爽,胸膈痞闷,呕恶,舌质红,苔稍黄,厚腻,脉滑微数。常用清气化痰丸加减。

其三,健脾化痰运浊法。此法主要治疗脾气失健,不能运化痰浊之证。症见倦怠乏力,肢体困重,纳差,呕恶,舌质淡,苔白腻,脉滑。常用平胃散加减。

另外,痰浊湿浊往往相兼出现,临床可运用上述治疗湿浊之法,兼去痰浊。

2.3 脂浊 脂浊为病。患者常常食欲较旺,摄食过多,而脾之运化能力有限,不能长期承担负荷,形成胃强脾弱矛盾之象。健脾运浊调脂则为其治疗大法。笔者创用健脾运浊调脂方(由香砂六君子汤加荷叶、决明子、苡仁、白扁豆等组成),广泛运用于临床,颇收良效。

2.4 瘀浊 当以祛瘀化浊为其治疗大法。根据所停滞部位的不同治法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头面之瘀浊,当以祛瘀化浊通窍法,适用于瘀浊阻窍之证。症见头晕头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滑或涩。在治疗时适当加以开窍之品,以达祛瘀化浊通窍之功。可用通窍活血汤为主方加减治疗。

上焦之瘀浊,当以行气化浊祛瘀法,适用于瘀浊阻遏心肺之证。症见胸闷心悸,甚至胸痛,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苔白腻,脉滑或涩。在治疗时适当加以行气之品,以行气祛瘀化浊。可用血府逐瘀汤为主方加减治疗。

中焦之瘀浊,当以健脾运浊祛瘀法,适用于瘀浊阻遏脾胃之证。症见纳差,胃脘不适,满闷不舒或疼痛,或见胁肋胀闷不舒,甚至疼痛,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滑或涩,或弦滑。在治疗时适当加以健脾之品辅佐疏肝,以祛瘀运浊,健脾疏肝。可用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为主方治疗。

下焦之瘀浊,当以祛瘀化浊通利法,适用于瘀浊阻遏下焦(主要为肾)。症见腰酸腰痛,怕冷,小便不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或涩。在祛瘀浊的同时适当加以温通补肾之品,以温阳通利,祛瘀化浊。可用桂枝茯苓丸合少腹逐瘀汤为主方治疗。

四肢之瘀浊,当以祛瘀化浊通络法,适用于瘀浊阻四肢。症见上肢或下肢疼痛,或四肢皆痛,屈伸不利或活动受限,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滑或涩。在治疗时适当加以通络之品,以通络止痛,祛瘀化浊。可用当归四逆汤合身痛逐瘀汤为主方治疗。

2.5 血浊 血浊是本虚标实之证,以先天虚损为主。活血化浊为其治疗大法,治疗血浊时又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治法有所差异。创用活血化浊方(由桃红四物汤加荷叶、苡仁、竹茹组成)为主方治疗。

血浊实证,当用行气活血化浊法,以主方加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治疗。血浊虚证,当以补肾活血化浊法,以主方加六味地黄丸予以治疗,或益气活血化浊法,以主方加黄芪、党参治疗。血浊热证,当以凉血活血化浊法,以主方加丹皮、生地治疗。血浊寒证,当以温阳活血化浊法,以主方加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

2.6 气浊 即重浊之邪气。气机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皆可产生气浊。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有净化吸入气体之用,气浊与肺密切相关。肺与大肠相表里,充分发挥大肠以通为用的特点有助于降浊。故当以宣肺通腑降浊为其治疗大法。可选用华盖散或宣白承气汤加减治疗。腑病不显者用华盖散,腑病明显者用宣白承气汤。

2.7 毒浊 浊邪日久停聚体内,蕴化而成毒。具有毒与浊双重的病理产物特性,与单纯浊邪相比,更易耗伤气血,败坏脏腑。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浊毒主要与脾相关,涉及肝脏[2-4]。症见大便黏腻, 臭秽不爽, 小便或浅黄或深黄或浓茶样, 汗液垢浊有味,或有呕吐胆汁;舌质暗,苔白,或黄白相兼,且腻, 或薄或厚;脉滑,或弦滑。治疗当用解毒化浊为其大法。

3 案例举隅

李某,男,46岁,心前区闷痛5天,加重3小时入院。患者平素喜食猪头肉,喜饮啤酒,近两年来,胸部闷痛反复发作,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可缓解。近日工作压力大,常加班,胸痛再度发作,且有加重趋势,为求进一步治疗要求住院。症见:心胸满闷不舒,如窒,闷痛,伴心悸气短;体沉乏力,形体偏胖,体宽脂厚,胸腹胀满,头晕目眩,行动迟缓;舌质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或自滑,脉缓无力。辨病为胸痹心痛,辨证为脂浊壅盛。方用健脾运浊调脂方,药用:党参15g,白术10g,茯苓20g,陈皮10g,法夏10g,砂仁6g,木香10g,荷叶10g,决明子10g,北山楂20g,苡仁20g,白扁豆10g,桃仁10g。住院第1周配合西药阿司匹林与普伐他汀,在心痛发作时,配合麝香保心丸。1周后,撤西药单服本方,药服20余天,心痛症状逐渐稳定,出院。之后门诊治疗,以上方为主方加减,嘱改善生活方式,坚持服用2月余,病情基本稳定,之后半年未见心痛发作。

按 患者长期喜食膏梁厚味,超过脾之运化能力,损伤脾胃,不能完全被运化输布,代谢异常停聚体内,形成病理脂浊。体沉乏力、体宽脂厚、舌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脉缓无力为众多脂浊壅盛病人共同表现。该患者以心前闷痛为主症,说明脂浊主要停聚在胸中。施以健脾运浊调脂方:方中香砂六君子汤,功在益气健脾和胃,补气药与行气药相配,使补气而不滞气,有助有消除脂浊的停留,促进脾胃的运化;荷叶、决明子调脂力强;山楂调脂、防治动脉硬化;薏苡仁健脾渗湿;白扁豆健脾和中;桃仁活血化瘀化痰,辅助健脾运浊调脂之功。

4 小结

本文将浊邪理论内涵进行探讨,并根据各种浊邪的不同,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了治疗各种浊邪的方法,以期为浊邪理论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1]唐娜娜,李 林,骆始华,等.关于浊的理论探析[J].中医药通报,2014,13(6):28.

[2]李佃贵, 李海滨, 裴 林,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浊毒论治[J].四川中医, 2004, 22(1): 17.

[3]吴深涛. 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浊毒[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18(1): 24.

[4]许筱颖, 郭霞珍.浊毒致病理论初探[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8.

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项目)(No.201355BBG70002)

1.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330025);2.江西中医药大学(330004);

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30006)

▲通讯作者 刘中勇,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西省名中医。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E-mail:lzyongmail@163.com。

猜你喜欢

症见宣肺舌质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养咽止咳桑叶方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