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梅毒树胶肿影像学误诊为恶性脑膜瘤1例

2015-01-23申智蒙,韩聪,甘信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脑膜瘤脑膜梅毒



神经梅毒树胶肿影像学误诊为恶性脑膜瘤1例

申智蒙,韩聪,甘信涛,程赛明,佟丹*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13002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因右上肢麻木伴感觉减退1月,加重12天入院。CT示:左侧颞顶叶见片状低密度影。MRI检查示:左侧顶部颅板下见大小约1.7 cm×1.7 cm×1.5 cm的结节状长T1、稍长及短T2异常信号,FLAIR呈稍低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紧贴脑膜,局部脑膜呈线样强化、略增厚,周边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邻近脑组织略受压,影像学初步考虑左侧顶部占位性病变,恶性脑膜瘤可能性大。入院进一步MRS示:Cho峰略升高,NAA峰略减低。查体:神清语明,右上肢肘部以下痛觉减退,右上肢腱反射活跃;左侧肘部、枕部头皮可见皮疹。血清学检查示:血清RPR 1∶16阳性,TPPA阳性;脑脊液RPR阴性,TPPA阳性。追问病史有冶游史。综合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为左侧顶部占位性病变(考虑梅毒性肉芽肿可能性大),给予患者大剂量苄星青霉素驱梅方案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右上肢麻木感觉明显缓解,血清RPR:1∶4阳性,滴度明显减低;复查MRI示:左侧顶部病变,周围水肿明显减轻,强化结节明显缩小。符合神经梅毒树胶肿的诊断。

2讨论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脑、脑膜或脊髓引起的不同症候群。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升高[1,2]。颅内梅毒性树胶肿(Intracranial syphilitic gumma)为NS的一种少见类型,影像学表现不具有明显特征性,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而行手术切除或开颅活检[3-6]。树胶肿病灶可出现在脑组织任何部位,如桥小脑角区,脑干等,也可发生于大脑凸面[4,6]。病理改变为:由于硬脑膜或软脑膜局限性强烈的炎症反应而形成肿块,由脑膜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中心为干酪样坏死,但坏死不彻底,周围多为大面积水肿带,邻近脑膜常因炎症反应而增厚。影像学表现为: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常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可出现干酪样坏死,周围有较大面积水肿,有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呈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最大病变层面显示病变的边缘与周围强化脑膜以钝角相交[3]。本病例为颅内单发梅毒树胶肿,位于大脑凸面颅板下方,可见中心坏死、脑膜尾征,病变周边水肿明显,有轻度的占位效应,这些表现与恶性脑膜瘤相似,导致影像学误诊,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鉴别两者:①脑膜尾征,仔细观察本病例脑膜尾征拖尾较长,但结节较小,不符合刘忆[7]关于“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影像分型及病理”研究中的特点;②虽然恶性脑膜瘤可出现病变水肿大而瘤体较小,本病例瘤体较小,水肿非常大,其比例关系更倾向炎性病变;③本病例MRS改变,与文献所报道一致,而脑膜瘤的MRS特点为NAA缺乏,Cr信号降低,Cho明显升高;④本病例患者有明确梅毒感染史、查体皮疹、血清及脑脊液检查的临床证据,支持梅毒树胶肿。

梅毒树胶肿因神经梅毒发病率上升而逐渐增多,结合病史、影像学、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可以通过足量青霉素治疗达到症状好转或治愈,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本病例通过对颅内梅毒树胶肿的影像学特点进一步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1]Karsan N,Barker R,O'Dwyer JP.Clinical Reasoning:The “Great Imitator” [J].Neurology,2014,83(22):188.

[2]Timmermans M,Carr J.Neurosyphilis in the modern era[J].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2004,75(12):1727.

[3]孙承同,杨丽华,高波.单发脑梅毒树胶肿一例及文献复习[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8):756.

[4]文明,缪体宗,郑履平,等.树胶肿型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附三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2):117.

[5]Li JC,Mahta A,Kim RY,et al.Cerebral syphilitic gum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eurol Sci,2012,33(5):1179.

[6]Darwish BS,Fowler A,Ong M,et al.Intracranial syphilitic gumma resembling malignant brain tumour[J].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2008,15(3):308.

[7]刘忆,漆松涛,方陆熊,等.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影像分型及病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5):499.

(收稿日期:2014-06-14)

作者简介:申智蒙(1989-),女,河南安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

文章编号:1007-4287(2015)07-1203-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脑膜瘤脑膜梅毒
隐性梅毒更危险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如何治疗脑膜瘤?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梅毒血清固定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