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证指南医案》胃食管反流病相类病症的中医辨治

2015-01-22戎锦锦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叶氏叶天士医案

戎锦锦 叶 蔚

·学术探讨·

《临证指南医案》胃食管反流病相类病症的中医辨治

戎锦锦 叶 蔚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治;叶天士

胃食管反流病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而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所著的《临证指南医案》记载了大量有关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病证的医案及临证经验,今试从叶氏临证医案中探寻该类疾病的辨证论治及用药物规律,总结叶天士辨治胃食管反流相类病症主要法则。

1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紊乱,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2],临床主要表现为烧心、胸痛、反酸及反食。中医虽然没有胃食管反流病一说,但与该病相关的如“反胃”、“吐酸”、“噎膈”、“胸痛”等中医症候,历代医家对此均有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清代医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候的中医病机、治疗大法及具体用药皆有详细的论述。叶天士认为该类病症病位主要在脘管,即现代医学所述的胃、食管等解剖部位,而与肝、脾密切相关,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六淫等因素引起,而情志内伤是引起该类病症的关键,如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篇》指出:“郁怒之伤,少火皆变壮火,气滞痰聚日拥,清阳莫展,脘管窄隘,不能食物,噎膈渐至矣”。又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吐逆、吞酸、嗳气诸证皆起。此外,食伤脾胃,脾失健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亦是引起该类病症的重要病机,叶氏有云:“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据此,我们总结叶氏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病症中医病机的认识,主要包括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肝郁脾虚,脾胃运化失常;食伤脾胃,气机升降失职以及年老体弱,胃阳衰败等。

2 治 法

2.1 疏肝理气法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证见呕吐,吞酸,嗳气,呃逆,反胃,胸胁胀满,时有脘痛腹鸣,气撑至咽,夜寐不安,胃纳减少,舌淡红,苔薄,脉弦等。叶氏认为气郁伊始,非辛不达,用药不可呆补碍气,须辛香透达,擅用苏梗、乌药、香附、延胡索、柴胡、红豆蔻、枳实、木香、广皮等辛香宣通之药,疏达肝气。但肝为刚脏,非柔不和,气郁日久,必从火化,易耗伤肝阴,而证见心烦易怒,口干苦,小便黄,舌红苔黄,此时,辛香宣通之药切不可再用,用之则更伤肝阴,以致他患,故叶氏常以白芍、麦冬、石斛、玉竹、生地等甘凉之品以柔肝养肝;以郁金、瓜蒌皮、川楝子、薄荷等辛凉之品以调肝,若肝郁脾虚,伴有腹胀,腹痛,便溏,纳差等症,此乃肝郁克脾,肝强脾弱表现,叶氏则以痛泻要方、逍遥散之类加减治之。

2.2 泄肝安胃法 叶氏非常重视肝胃关系,强调肝病传胃,多数病案属于肝胃阴液未亏,肝阳亢逆犯胃之型,证见目微微黄,舌黄烦渴,胸脘胀痛,胁肋板实,呼吸周身牵掣,频吐食物痰涎,口苦反酸,叶氏认为肝阳亢逆犯胃,诸气痹阻,气阻脘中,食少碍痛,胃口为逆。乃气火独炽之象,忌用燥热劫津,治疗以平肝安胃。肝为刚脏,易于阳化,用药宜酸苦泄肝,但胃为肝气所伤,胃气失和,用药又须辛甘和胃,故在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中最为常见的即是泄肝安胃法,泄肝如白芍、山栀、黄连、黄芩、代赭石等,安胃如半夏、吴茱萸、生姜、枳实、厚朴等,中虚者必以人参通补胃气。

2.3 运脾降胃法 脾阳不足,水湿不运,凝阻于胃,即痰湿阻胃,主证可见脘中痛胀,形寒怯冷,呕涌清涎,食下略胀,大便溏滞不爽,舌淡苔白,脉弦涩等。脾阳略虚,不主默运,胃腑不能宣达,叶氏认为胃之通降,赖乎脾阳之温运,故首当治以温燥升运,常用人参、白术、陈皮、木瓜、炙甘草、半夏、茯苓、益智仁、厚朴、生姜汁、淡吴萸、公丁香、淡干姜等,方有平胃散、四苓汤、异功散等温脾通胃。若脾阳不虚,胃有燥火,主证可见不饥不纳,脘痞嘈杂,舌绛咽干,口中火辣,便通不爽,此九窍不和,都属胃病,则应遵循叶氏首创的养胃阴之法,主方用麦冬、火麻仁、生扁豆、玉竹、桑叶、沙参、粳米、石斛等甘凉濡润之品,以养胃阴,津液来复,胃自然通降,腑以通即是补。

2.4 温通胃阳法 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叶氏注重养胃阴以清补,但叶氏医案亦有胃阳虚引起胃食管反流相类病症。若病久正气已衰,喜热恶寒,或年事已高素体阳虚,此类胃阳虚衰者,不能收纳腐熟水谷,又脾生内湿,以致饮食入胃,不能运化,证见知饥不欲食,晨起吐痰沫、吞酸,腹中虚痛绵绵,脉濡自汗,口淡无味、大便不爽等。腑阳宜温通,多用人参、生益智、桂心、良姜、干姜、淡附子等温通胃阳;但胃为燥土,喜凉喜润,不能概用辛燥大热之品,故叶氏常佐乌梅、白芍、粳米酸甘化阴,广皮、炒荷叶、豆蔻醒脾化湿,生津益胃。

3 结语

叶氏用药以平淡、轻灵为特色,注重通胃(化痰、燥湿)、泄肝(调肝、清肝)、运脾等法,通胃选用大小半夏汤、平胃散、二陈汤、厚朴温中汤等;泄肝用左金丸、戊己丸、金铃子散、半夏泻心汤、安胃丸等;运脾用异功散、参苓白术散等。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62.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

(收稿:2014-12-09 修回:2014-12-20)

杭州市中医院消化科(杭州 310007)

叶蔚,Tel:13018989296;E-mail:yewei7752@163.com

猜你喜欢

叶氏叶天士医案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基于字向量的BiGRU-CRF肺癌医案四诊信息实体抽取研究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叶天士棋子治病
叶天士巧借蚊叮治天花
商水县邓城中和堂研究
叶天士拜师谦学
医学家叶天士治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