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arrett 食管内镜及病理分析

2015-01-21艾合买提江库尔班高峰依尔潘艾山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腺癌上皮胃镜

艾合买提江·库尔班 高峰 依尔潘·艾山

Barrett 食管(Barret esophagus)是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在内镜及组织病理上有一定的改变。Barrett 食管已被认为一种癌前病变,尤其是与食管腺癌有密切关系,但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Barrett 食管的患者发展到腺癌率仅0% ~0.5%[1]。目前确诊Barrett 食管的主要方法是胃镜及病理。现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 年1 月至2015 年5 月确诊为Barrett 食管的36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从2013 年1 月至2015 年5 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Barrett 食管的365 例患者,其中男212 例,女153 例,男女比例为1.3∶1,年龄23 ~82 岁,平均52.5 岁,其中40 ~60 岁患者占68.7%(251/365)。

二、方法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主诉、临床表现,其中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典型的反流症状(反酸、反食、胃灼热、胸骨后疼痛等)和其他不典型上消化道症状(上腹痛、上腹胀等)。采用日本Olympus GIF-260 型电子胃镜,胃镜下主要观察齿状线上2 cm 以上食管黏膜出现岛型、舌型及全周型分布酷似胃黏膜样的桔红色柔软的黏膜,记录Barrett 食管的长度及形状,并取组织活检。

三、Barrett 食管诊断标准及分型

病理检查有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伴有不伴有肠化即诊断为Barrett 食管。内镜下Barrett 食管组织分型分为胃底型、贲门型及肠化型。按内镜下形态分为:(1)全周型:病变的红色黏膜向食管延伸累及全周,与胃黏膜无明显界限,游离缘与食管下括约肌距离≥3 cm;(2)舌型:病变与齿状线相连,伸向食管呈舌形或半岛状;(3)岛型:齿状线1 cm 处以上出现斑片状红色黏膜或红色黏膜内残留岛状灰白色黏膜。

结 果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症状,反酸278 例(76.1%),胃灼热171 例(46.8%),上腹痛167 例(45.7%),胸骨后疼痛77 例(21%),无症状49 例(13.4%)。

二、胃镜下表现

电子胃镜下表现为岛型234 例(64.1%),舌型74 例(20.2%),全周型57 例(15.6%)。

三、病理结果

肠化腺型上皮98 例(26.8%),胃底腺型上皮134 例(36.7%),贲门腺型133 例(36.4%)。

讨 论

Barrett 食管是由英国病理学家Barrett 于1950年首先描述,1957 年被正式命名。2014 年英国消化病学会最新的Barrett 食管诊治指南提出,只要内镜下表现为Barrett 食管,并经病理证实为柱状上皮细胞,即可诊断为Barrett 食管,特异性肠上皮化生并非必要条件[2]。

Barrett 食管一般发生率为1% ~1.5%,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Barrett 食管发病率可高达10% ~15%[3]。本研究中诊断为Barrett 食管的男女比例为1.3 ∶1,这与Amano 等[4]的研究相符,男性的Barrett 食管患病率多于女性,可能跟社会压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心理因素等有关系。本组研究显示40 ~60 岁Barrett 食管患者较多,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符。内镜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对中老年患者不管伴有或无消化道症状要警惕Barrett 食管的可能性,而且尤其建议中老年男性伴有消化道症状患者推荐每年一次行胃镜检查,该措施很有助于Barrett 食管的早诊断、筛查及治疗。

Barrett 食管常见症状主要是GERD 的症状,主要包括反酸、胃灼热及胸骨后疼痛,也有吞咽困难、呕血、上腹痛,腹胀及无任何症状。本研究中患者主要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及胸骨后疼痛等表现,无症状患者较少(13.4%)。因此,对伴有GERD 症状的患者推荐行胃镜检查并活检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有无Barrett 食管。无症状的Barrett 食管患者与GERD 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可能具有Barrett 食管相关的危险因素,比如男性、高龄、平喘药、粗糙饮食及喝热饮料习惯、吸烟、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肥胖及饮酒等[5],也可能有遗传性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对Barrett 食管来说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治疗Barrett 食管上除给予抑酸剂(PPI、H2RA)、胃黏膜保护剂及内镜治疗外,还要提高患者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Barrett 食管胃镜下分为岛型、舌型及全周型,本研究显示岛型最多(64.1%),全周型最少(15.6%),与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相符。现在普遍认为这种化生上皮源自食管下段鳞状上皮基底层的多功能干细胞或黏膜下腺体的腺上皮。BE 上皮的转变可能是对长期反流或其他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目前认为,食管黏膜肠化是发生食管腺癌的前提,BE 的癌变将经历特殊肠化-轻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腺癌这一序列演变过程。但这种恶性转化机制目前仍不确切,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启动机制[6]。环氧合酶2在Barrett 化生-异型增生-腺癌序列中表达增高,可能是参与食管腺癌癌变过程的重要因素[7]。

Barrett 食管癌变风险是正常人的30 ~125 倍。大量统计资料结果证实,Barrett 食管患者中发生食管腺癌的发生率约5% ~20%,而在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中,半数以上的患者起始病因为Barrett 食管[8]。Barrett 食管发展成食管腺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涉及p16(9 号基因短臂杂合子丢失、增强子甲基化、突变),p53(17 号短臂杂合子丢失、突变)和流式细胞计数异常(4 倍体、非整倍体)。Bhat等[9]的一项世界范围内关于Barrett 食管发展为食管腺癌风险的人群研究发现,有特殊肠上皮化生的Barrett 食管年癌变率为0.27%,无特殊肠上皮化生的柱状上皮的Barrett 食管年癌变率为0.06%。Chandrasoma 等[10]的研究认为无肠上皮化生的柱状上皮没有发生腺癌的风险,但伴有不典型增生的Barrett 食管的进展为腺癌风险明显增高。Barrett 食管的病理组织分为胃底腺型、贲门腺型及肠化腺型,本研究显示胃底腺型及贲门腺型较多,分别为36.7%级36.4%,肠化腺型较少(26.8%)。苏帅等[11]的研究认为在Barrett 食管病理类型上肠化腺型占的百分比最高。这与既往研究略不符,这可能跟民族、生活习惯、操作医生的取活检部位及病理医生技术等因素相关。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要掌握Barrett 食管的内镜和病理组织的诊断标准。对伴有GERD 症状,年龄较大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胃镜时多处取活检,而且内镜医师和病理医师加强合作及沟通,避免漏诊及误诊。早发现、早处理Barrett 食管,有效地避免食管腺癌。

1 Desai TK,Krishnan K,SamalaN,et al.Howden CW(2012)The incidence of 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in non-dysplasticBarrett'soesophagus:a meta-analysis[J].Gut,2012,61(7):970-976.

2 Fitzgerald RC,di Pietro M,Ragunath K,et al.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arrett`s esophagus[J].Gut,2014,63(1):7-42.

3 Devesa SS,Blot WJ,Fraumeni JF Jr.Changing patterns in the incidenee of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J].Cancer,1998,83(10):2049-2053.

4 Amano Y,Kushiyama Y,Yuki T,et al.Prevalence ofand risk factots for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intestinal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6,41(8):873-879.

5 Labenz J,Koop H,TannapfelA,et al.The epidemiology,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Barrett's carcinoma[J].DtschArzteblInt,2015,112(13):224-233.

6 张秋瓒.Barrett 食管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4):405-407

7 曾荣耀,刘静.Barrett 食管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0(12):807-809.

8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5-18.

9 Bhat S,Coleman HG,Yousef F,et al.Risk of malignant progression in Barrett'S esophagus patients:results from a large population based study[J].J Natl Cancer Inst,2011,103(13):1049-1057.

10 Chandrasoma P,Wijetunge S,DeMeester S,et al.Columnar-lined esophagus without intestinal metaplasia has no proven risk of adenocarcinoma[J].Am J SurgPathol,2012,36(1):1-7.

11 苏帅,王邦茂,方维丽,等.Barrett 食管的内镜与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1):20-22.

猜你喜欢

腺癌上皮胃镜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三七总皂苷对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