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5-01-21王玲玲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有效率

王玲玲

(山东省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山东 滨州 25650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王玲玲

(山东省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山东滨州256504)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溶栓方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生活方式影响的扩大,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生活节奏也变得极为紧凑,使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增长的趋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是一种预后较差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超声及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临床症状:具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2.58±2.56)岁;观察组男32例,女31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3.56±2.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将尿激酶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200 mL中,静脉滴注,进行溶栓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经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心脏射血分数的水平进行对比。

1.4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心电图、影像及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轻或消失,但影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仍有异常现象。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有减轻,甚至较治疗前有所加重,影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与治疗前检查结果无明显的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痊愈率为50.79%、好转率为30.16%、无效率为19.05%,总有效率为80.95%;实验组痊愈率为66.67%、好转率为26.98%、无效率为6.35%,总有效率为9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心脏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LVEDd与LVEF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预后较差的心内科疾病。这类疾病对患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1] 黄 莉.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529-530.

[2] 李国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176-177.

[3] 刘 静.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328.

[4] 刘 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9):4889-4890.

[5] 宁伟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8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39-40.

本文编辑:张 钰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18.086.02

王玲玲(1978-),女,山东省博兴县庞家镇王图村人,主治医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内科临床研究和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心肌痉挛导致心肌的供血减少;或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在病情加重时,血小板会形成血栓,导致心肌供血减少,从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目前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心肌梗死,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但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偏高,长期疗效及预后效果较差。通过其他研究资料分析,在临床实践中将溶栓治疗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降低病死率,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4]。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痊愈率为50.79%、好转率为30.16%、无效率为19.05%,总有效率为80.95%;实验组痊愈率为66.67%、好转率为26.98%、无效率为6.35,总有效率为93.65%。并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LVEDd与LVEF水平明显改善。本次研究证实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5]。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有效率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很有效率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