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措施

2015-01-21杨继芳

关键词:心血管我院护士

杨继芳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555)

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措施

杨继芳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555)

目的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病例分析,发现在护理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不到位,所以来说护理一定要随时发现问题和漏洞,不断完善工作流程。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中,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只有护士的业务水平过硬,才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减轻痛苦,赢得患者的认可,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形成和谐的护患氛围,加快患者康复的进程,早日出院。

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出现法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的允许范围外的身体、心理或功能上的损伤、障碍、缺陷或死亡的现象。护理质量的主要标志就是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能够保证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有助于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和保证社会的治安稳定。近几年来,我国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导致越多的老年人得心血管方面疾病。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的退化和疾病本身所具有的突发性、多发性、死亡率高等特点,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高龄的住院患者是我们医院护理的高危人群。鉴于老年患者属于高风险的特殊的人群,我们就要认真分析患者在住院时的安全隐患,找到影响安全的因素,解决这些护理风险的措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54~89岁,这些患者除了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脂症、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专科疾病外,还有其他类的疾病;主要有:颈腰椎骨质增生、支气管哮喘、糖尿病、脑梗死、肺心病、白内障、老年便秘、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老年痴呆、骨老化、牙列缺失、下咽部吞咽困难等。患者一般采用静脉和口服2种途径给药,其中有80例患者还要通过如肠道、皮下注射等途径给药。初次入院60例,两次或者多次住院治疗40例。

2 安全隐患表现及原因分析

2.1安全隐患

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主要有:①环境方面的因素;②身体平衡出现失调和紊乱的步态;③药物方面的因素;④感觉机能方面的因素;⑤疾病影响的因素。我院这100例老年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起床时因为身体位置改变过快,下床站立时出现头晕感,险些摔倒。

2.2患者不配合治疗

这100例患者中有4名患者由于自己去调节扩血管药物的滴速,导致出现心慌和胸闷,经过吸氧和用利尿剂缓解了上述的症状。急性心衰的患者3名由于不习惯吸氧,自己取下吸氧管导致氧疗中断,造成缺氧和呼吸困难加重,护士发现后进行了说服教育再次吸氧。心肌梗死患者3名忘记服用某些重要用药,再护士问讯后又补服。

2.3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不到位

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都会及时告诉患者如果有便秘、在用力排便时比较容易出现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心衰或脑卒中等,部分老年患者不理解进而不配合,抱有侥幸心理,很容易导致出现心衰甚至猝死。有3名患者在用力排便后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和出大汗的症状,经过紧急处理后上述症状得到缓解。

2.4诊疗过程中的运送方式安排不合理导致等候时间过长

主动脉夹层患者1名在做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前,没有与相关的科室进行协调,指示患者等候的时间较长,病情有了新的变化,家属对此很不满意。

3 措 施

3.1仔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老年患者出现跌倒与低血压有密切的关系(饭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药物相关性低血压)。老年人如果卧床时间过长就会有站立不稳和头晕。护士在给患者做入院评估时,要认真关注患者的病史和存在的危险因素,特别是自护能力和伴随症状,要明确患者有无视力方面的障碍,能否自如蹲起,是否存在跌倒的危险因素,详细的记录危险因素放置警示牌。患有贫血、关节炎、脑卒中、老年痴呆、体位性低血压等的患者,都要被划为高危人群。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询问,并检查他们的衣裤鞋袜,提醒衣服要合身,拖鞋有防滑的功能,以免在行走中绊倒。病房在清洁地面后,及时放置易滑到的警示牌,来提醒患者。老年人夜间起床次数多,护士要在夜晚留地灯。患者行动不便,护士及时请家属进行陪床,家属不能进行陪床,护士要把病情说明,并要求患者及其家属签字,防止不必要的纠纷,夜班值班护士要及时帮助患者入厕。

3.2采用多变灵活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医患建立和谐的氛围,能有效地促使老年人发挥积极性,帮助老年人自我护理。但是教育的方法因人而异,老年人的个体有很大的差异,接受能力、教育的程度、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等都各不相同。对患有心功能不全并多次住院的老年人,做教育工作时一定要灵活多变,稳步推荐,不求实现全部目标。对高血压病的老年人,我们在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时,要重视患者的自我功效有效促进自我护理,加强认知,护士要经常去询问患者服药的时间和药物的名称、血压多少、服药后注意事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根据具体情况来改变教育的具体内容,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3做好药物护理

老年患者经常有错服、漏服和多服等“服药能力下降”的表现。而老年患者的药物种类繁多,主要有血管扩张药、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凝血药、强心药、降糖药、安眠药、止泻药等。患者在服降压药后可能会有体位性低血压,要帮助患者起床和嘱咐变换体位时动作要慢;患者在服用镇静安眠药会出现昏睡、头晕和精神萎靡不振,及时安排患者卧床后再服用药物,尽可能不要走动;在服用降糖药时要按餐前或进餐服,叮嘱患者按时进食,防治出现低血糖。护士要根据患者的排便规律,合理安排服用泻药的时间,防止出现受凉和夜间病情变化,尽量避免患者晚上排便。老年患者经常服用抗炎药、洋地黄类、利多卡因、抗凝血药、安定等药物,大多有增高血药浓度、减慢代谢、延长半衰期等特点,仔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3.4加强风险管理机制

医疗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个体差异大及疾病的复杂性等特点,造成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要随时发现问题和漏洞,不断改善工作流程。例如我院的护理制度,每名患者都有自己的责任护士,会对患者的情况做各项评估,和患者及家属交流,进行入院的宣教和指导。认真交班,保证值班护士掌握详细病情,做到手续有人办、入院有人接、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回家有人访。在我院开展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有效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工作更加顺畅,消除安全隐患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此外,护理安全管理另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只有护士的业务水平过硬,才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减轻痛苦,赢得患者的认可,提高治疗的信心,有效产生护患互动的和谐氛围,加快患者康复的进程,早日出院。

[1] 史自强,马水祥,胡浩波,等.医院护理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5:238.

[2] 昌 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10(3):10-11.

[3] 周丽霞,等.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1,8(27):185-186.

[4] 蔡 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32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1,03:20-21.

本文编辑:吴 卫

R47

B

ISSN.2095-6681.2015.017.158.02

猜你喜欢

心血管我院护士
最美护士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