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是趋势

2015-01-20李海红井琪

时代人物 2015年1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竞争性所有制

李海红 井琪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經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和深化改革,提出了“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相比于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国企改革的决议更加凸显出了中央高层的改革决心。

国有经济布局如何调整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在宏观层面,国有经济要在整体布局上有进有退,需要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企业进行具体的分类管理,这是国企改革的基础和症结之所在。事实证明,国企在哪些经济领域存在的比例越大,这些领域的竞争性和活力就越差。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尽管国有企业在竞争性经济领域已大大缩短了战线,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整体比例仍然很大。这自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充分竞争市场经济的建设。

中国的国有企业80%以上分布于金融、航空航天、基建、电信等领域。国企在众多领域的垄断地位,一方面导致了效率低下、管理僵化、寻租空间广阔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与建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相违背的。

当前有些人还在争论国企应不应该从竞争性经济领域退出的问题。其实,国有经济力量从竞争性经济领域完全退出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现在已经不是国企应不应该退出的问题了,而是如何退出的问题。中共决策层的一系列会议和决策已经说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重点就是退出竞争性经济领域,需要考虑的只是退出的具体途径和方式而已。

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变化

推动混合所有制是全面推进国企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国有资本仍掌握控股地位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中的民营经济力量难以发挥自身优势。

近几年来,政府一直在推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担心国有资产流失,民营企业家担心在混合之后资产被套牢,失去自主权并给自己带来损失,一些民营企业本来就势单力薄,更担心资产如一滴水珠流入大海,完全失去控制能力。

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重点是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混合意味着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外商资本在一个企业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这就带来一个改革后国有资本要不要放弃控股权的问题。国有资本应该在哪些领域保留独资,在哪些领域控股,在哪些领域仅仅参股,而在哪些领域要完全退出,这些都是需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此外,“混”是形式,“合”才是关键,如何在统一目标的指引下,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组合是非常关键的。

所有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国企有双重特殊身份:一方面,国企属于政府直属企业单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本质上是企业。凭借政府提供的众多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国有企业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由此而产生经营效益低下、管理机制僵化、贪污腐败等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环节,改革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道路却是艰难的,只有奔着国企的核心问题去,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突破。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竞争性所有制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探讨TPP国家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及互补
在传统国企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办法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季晓南
工业企业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