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艺术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影响

2015-01-20石海涛

关键词:视觉艺术艺术教育高校

石海涛

摘 要:视觉艺术已经上升到现代社会文化形态的主导地位,影像文化尤为突出,并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这对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艺术的发展与艺术教学的创新关系着眼,主要探讨了电影、电视艺术对于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创新影响。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视觉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2-0072-02

艺术是不断发展的。艺术是一条活的、连贯的、永不停息的长河。艺术的发展有自身传统,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借鉴性和创新性,这是艺术发展的内因或者说自身规律。艺术随着社会、文化、科技、媒介等的变化而变化、不仅艺术表现的内容、题材、生活、观念、价值会发生变化,艺术的风格、形态、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也都发生着变化,甚至新兴艺术门类也会不断产生(如电影、电视、多媒体艺术等)。这是艺术发展的外部推动力。此外,在一个全球化时代,艺术的交流更为频繁、便捷、迅速,互相影响的规模更大,可能性更强。艺术发展的形态、样式、风格、主题、内容在今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的发展需要艺术的创新,而艺术发展和艺术创新又势必会碰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视觉艺术依着势不可当的绝对地位成为了社会主体媒介,作为社会文化转型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与大众消费和工业技术大规模崛起的需求不谋而合,即影视传播面是如此之广,对人的强大作用力是如此令人叹服。原因就在于影视文化作为一种视听知觉、声画合一、具有逼真性效果的独具优势,传播范围直接纳入了大多数的群众,自己创造了一个独立影像空间,视觉艺术代表了现实,并成为现实,成为经验的符号和自我的符号。英国作家王尔德对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很好的解释,即“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这一令人费解的假设无疑在影视艺术这儿得到了实现。可见视觉艺术拉近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视觉艺术的崛起打破了传统艺术存在形式,打破了其传播形式和影响。形式,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发展的势头甚至取代传统艺术的文化中心地位。由此可以得出,视觉文化的发展势必会影响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与变革创新的进程与结构。

一、艺术的发展与艺术教学的创新

艺术形式的变化使得艺术理论的发展遇到了挑战,艺术理论的发展就速度而言要慢于艺术形式,其中的视觉艺术就是很好的例子,进而出现了艺术形式倒逼艺术理论的调整和适应,更有甚者出现了结构性的调整,是一场观念的变革。

艺术的最初阶段的艺术形态是象征性的,在这个阶段,年轻的人类心灵力求用符号来象征型地把他所朦胧认识到的理念表现出来。这种象征艺术往往带有朦胧神秘的性质。典型的象征艺术是中国、印度、埃及等文明古国的文字和建筑艺术,如甲骨文、神庙、金字塔等。这一类艺术往往用形式离奇而体积庞大的东西来象征一个民族的抽象思想。

由象征型艺术发展到较高类型的艺术是古典主义艺术。在古典艺术中,精神理念的内容与物质形式达到了完美的契合统一。这种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古希腊雕塑艺术所表现的内容不像埃及、印度所表现的那么抽象,而是具体的。所以,古希腊雕塑中大量表现的人体既是具体的、生动的,也是精神最适合的住所和表现形式。古典艺术的风格形态则是静默和悦。黑格尔在艺术上指出:“希腊艺术的美好日子和中世纪晚期的黄金时代一样是过去了。”在他看来,“(希腊)古典艺术达到了艺术的感性化所能做到的极致”。

人的精神在本质上追求的无限性与人体的有限性的矛盾,又导致了古典型艺术的解体并进而发展到浪漫型艺术。浪漫型艺术是从物质世界又退回到心灵世界的艺术,它把“自我”置于很高的地位,非常强调人的主观性。在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关系上,浪漫型艺术恰好与象征型艺术相反:象征型艺术是物质超出精神,浪漫型艺术则是精神超出物质。近代的浪漫型艺术中的冲突主要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与古典型静默和悦的风格形态不同,它所表现的是动作与情感的冲突和心灵的激动。

19世纪以来,以摄影艺术和电影艺术等视觉感官艺术文化改变了现代人的审美和认知方式,彻底地改变了艺术存在的方式成为现代社会艺术文化的主流,视觉艺术开始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逐渐取代了传统艺术的绝对优势,影响着艺术的发展与变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培养知识和能力以及素质结构的学生为目标,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进而当代的视觉艺术文化形式的转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即艺术设计软件和多媒体技术等能力,是一个具有创新和合作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具有获得多方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都给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提出了挑战和新的问题,急需要解决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即对新兴的视觉艺术的影响捕捉不足,艺术教学中的清晰思路等,严重缺乏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没有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正对变化中的艺术形式教学计划。艺术文化的存在形式的变化可以说是对艺术教学尤其实践教学提出了新挑战,要求艺术教学不断调整和适应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消费,反之,艺术的教学发展会受到阻碍。

二、电影艺术对艺术教育的创新影响

本·雅明认为的“赋予瞬间一种追忆的震惊”的现代摄影技术,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感官和实物直接接触的艺术,发展了电影艺术文化,观众的观看方式和距离发生了变化,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个幻觉时空,于是,接受主体与艺术作品客体之间的距离感也由于摄影形象和电影拉近了,甚至消失。

现代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对观众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他发现,艺术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物理距离不变,但是由于摄影镜头焦点和拍摄角度的变化,使得观众在心理上自己制造了一个真实世界,因此,一种新的艺术出现了,即不用考虑艺术本身的完整性,不用消除主体和客体的物理距离,就可以看见自己创造的虚幻空间的艺术,这是艺术现实多种审美和时空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改变,艺术设计也由传统的平面化逐渐向动态的综合方向转变。艺术教育和新的电影艺术的结合使得艺术和现实拉近了距离,可以实现艺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可以解决学院化的艺术创造弊端和不足。

三、电视艺术对艺术教育的创新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和电视的出现是社会艺术文化更进一步的结果表现,观众看到视觉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电影给观众的视觉形象还没有完全摆脱“他性”即客观存在和主体之间距离感。视觉艺术发展到电视阶段,这种“他性”使观众这种距离感逐渐消失,因为电视已经走入家庭,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加上内容大都是和家庭生活有关的内容,使得观众觉得荧幕上出现的形象和自己很近,甚至就是自己。是高度日常生活化的,甚至好像就是生活本身。因此,在电视媒介中,电视影像艺术与日常生活现实的距离感逐渐消失,随着而来的是审美观距离感也打破了,不再是与审美对象拉开观照的距离,而是要从视觉感官开始,全身心地投入,迅速地产生“似真性幻觉”,参与成为必要条件。

电视和一些影像艺术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接触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变得与生活一样,成为密不可分的朋友,不再是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观看电影电视,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的仪式,甚至很多时候,影像似乎比生活还真实。比如观看大型演出、某些天象转播,看电视比实际现场看似乎还要清晰。因为电视建立起一种比真实还真实的“超级真实”。

电视艺术的发展展现的是视觉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新的视觉艺术的传达将打破统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让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界限逐渐模糊。艺术教学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不仅仅是理论的知识,还会引导学生精神层面上的感官认识,找出艺术作品中精神层面的艺术存在,好的艺术作品是作品本身和观赏者审美认识和理解高度的统一,当代艺术现实真真切切地具备这种精神层面的美感,影响着我们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以影视为核心的艺术新形式或新型文化形态不但全方位地冲击着旧有的艺术形态,还改变了原有的艺术格局和生态,超越艺术的领域并渗透和覆盖了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语言方式以及思维逻辑等。声音和影像发展,尤其是视觉艺术统率了观众,对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艺术文化的教学形成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要做的是既要继承优良传统艺术理念,还要学习再创造新的视觉艺术教学观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而,当代文化正变成一种影像文化,而不是传统艺术形式,这种视觉现实文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艺术教育发展与变革创新的进程与结构。

参考文献:

[1]唐光斌.科学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研究[J].传统与现代的抉择,2009,(8).

[2]张立.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理论月刊,2006,(9).[3]常跃中.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的互动[J].美术大观,

2005,(9).

[4]张恬君.从艺术观点看科技与人文的对话[J].艺术观点,2000,(4).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艺术教育高校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