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2015-01-20陈立平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36期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及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同时分析了西部旅游业总体水平偏低、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及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制约,并提出大力发展西部旅游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西部旅游 区域不平衡 环境制约

一、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迅速

2000年初,作为国家区域总体战略的第一步,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启动。经十几年发展,西部地区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

西部地区各省市区也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在入境市场方面,西部地区在宣传、开发、拓展市场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联合促销,使得欧洲、北美、日韩和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游客大幅增长。除2003年因“非典”导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滑坡以外,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均稳中有升,而旅游外汇收入基本上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2010年,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达到了1708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26%,旅游外汇收入5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在国内旅游方面,除2003年外,实现了逐年递增,其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至2010年,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11.3亿人次和7925.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3%和29.4%,而旅游总收入为8281.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9%。

(二)对地区经济带动作用增强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十几年间,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逐年递增,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稳定在5.3%—9.5%之间,占第三产业总收入的比重(“非典”期间除外)保持在16.89%—25.35%之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仍然较高,这与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产业布局和发展的侧重点有关,但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支柱,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

(三)成为西部地区各省的竞争优势产业

旅游业是西部地区的综合优势产业,从西部12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规划来看,各省基本上都不约而同地把旅游业列为优势产业,四川、云南、西藏、陕西更是明确了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址,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的需求趋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因此,与其它产业相比,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潜力巨大,已初具产业竞争优势。

二、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东部地区经济、交通较为发达,原有基础较好,是我国旅游创汇和国际旅游接待的主要基地,国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也是国内游和出境游的主要客源地。东部地区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完善,观光、度假、商务旅游同步增长,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而西部地区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产品为主,旅游产业要素处于全面建设过程中,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仍限制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尽管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基础薄弱,在产品结构、产品质量、资源开发、市场结构等方面,仍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000—2010年我国三大地带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比较显著,东部地区的旅游收入最高并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区域,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少。

就国际入境旅游而言,2000年东、西部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分别为118.06亿美元和12.78亿美元;到2010年,两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分别为419.67亿美元和44.59亿美元。西部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约为东部地区的1/10,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大致持平。

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星级饭店总量为11676家,星级饭店数量位于前十位的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北京、云南、湖南、四川、湖北和辽宁②,绝大多数属于东部省份,西部地区只有云南和四川两省上榜。同期,全国旅行社总数为23690家,旅行社数量前十位依次为江苏、山东、浙江、广东、河北、辽宁、河南、北京、上海、湖北,上述省市的旅行社总量占全国总量的56.16%③。值得关注的是,中西部地区旅行社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西藏、宁夏自治区的旅行社数量增幅最大,超过24%,显示了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区域内旅游发展不平衡

除了东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外,西部地区内各省市旅游业也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西南片区在旅游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及开发条件等方面优于西北片区。

以2011年国际旅游收入来看,西南片区的云南省列全国第10位,广西、重庆、四川也排在西部地区前列。而在西北片,陕西省旅游业处于一枝独秀的位置,在接待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等几十个主要指标中,陕西省都占到整个西北地区的40%左右。但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基础条件非常落后,旅游接待设施也非常有限,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旅游业发展指标列全国末三位。2011年,云南省旅游外汇收入是宁夏的近260倍。

区域内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利于西部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使西部旅游业发展后劲不足。究其原因,首先是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次,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育能力分配也不均衡。西部地区12个省市的旅游科研院校共有635所,其中仅四川和重庆的旅游科研院校就高达481所,占西部地区旅游科研院校总数的76%,而内蒙古、西藏、青海和宁夏等西部六省区的旅游院校均不到10④。

(三)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制约

生态环境始终是制约西部地区旅游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区是我国许多江河的发源地,江河源头及上游生态环境一旦破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会对全国气候和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同时,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多为沼泽、戈壁、山石、沙漠,相当部分处于高寒、缺水地带,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加剧。endprint

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方面形成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很多地区旅游承载力有限。在这种资源环境下发展旅游业,必须慎之又慎。由于旅游开发不当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案例,在西部地区比比皆是。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普遍经济基础差,区位条件相对差,交通相对落后,产业构成较为单一,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各省区市间经济实力不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也不同,特别是甘肃、贵州、西藏、青海、宁夏等省区投资规模偏小,愈发扩大了区域间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距东南主要国内客源地东南沿海地区较远,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稀疏、机场数量少,吞吐能力有限,对旅游业发展是极大的限制,同时西部航空口岸数量太少,或远离主要航空口岸,国际旅游条件严重滞后,缺乏像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成本也相对较高,对吸引国际游客无疑是个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与制约因素,笔者认为西部旅游应改进以往粗放式增长模式,走集约发展内涵增长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特别要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利用西部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发展旅游,同时强化利益分享机制,保障原住民在旅游发展受益。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建设西部大旅游圈,加强大视野下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从而打造西部旅游整体品牌,提升旅游竞争力。

注:

①西部地区指由西部大开发计划定义的12个省区市,包括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

②《2011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 http://www.cnta.gov.cn/html/2012-6/

2012-6-28-8-42-36760_1.html

③ 2011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http://www.cnta.gov.cn/html/2012-10/2012-10-25-

9-0-71726.html

④中国旅游研究院,http://www.ctaweb.org/html/2010-1/2010-1-1

4-17-37-69350.html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编.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历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3]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www.cnta.gov.cn

[4]中国旅游研究院,http://www.ctaweb.org

(陈立平,湖南邵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与公益旅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