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5-01-17田宗妍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师生新课程高中语文

田宗妍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性教学

1.有效性教学提出的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2.有效性教学的内涵。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1.主体性。有效教学的主体性是指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感受。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2.探究性。教师的主要角色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丰富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语文知识得以沟通。从这个意义上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建构、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的过程。

3.应用性。有效教学的应用性是指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材料,在融会贯通后,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三、高中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有效的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是对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详细而具体的描述。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

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与把握得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学生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2.有效的问题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并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

3.有效的师生互动。要做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一是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优化语文教学组织;二是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善于通过情感交流与互动,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新课程高中语文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