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美国军事打击“伊斯兰国”行动

2015-01-17王涛

现代军事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伊斯兰国武装伊拉克

王涛

2014年8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授权对“伊斯兰国”组织实施空袭行动。9月10日,奥巴马宣布将对“伊斯兰国”发动系统性空袭,并通过组建国际联盟达到挫败并最终消灭“伊斯兰国”的目标。此后,美军及其盟国军队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加强了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行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伊斯兰国”的扩张,削弱了其军事和经济实力。然而,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来看,美国军事打击“伊斯兰国”行动的后果尚难预料,可能仍然难以摆脱“愈反愈恐”的魔咒。

行动特点

打击固定目标与摧毁经济能力相结合

美军针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主要针对对手的固定目标。根据美国国防部提供的数据,在美军对“伊斯兰国”发动军事打击的前2个月,美军战机共进行了1768次空袭,其他盟国战机进行了195次空袭。美军和盟军战机投下近1000枚炸弹,其中包括47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值得注意的是,美军还试图对“伊斯兰国”实施“斩首”行动。2014年11月7日,美军在“伊斯兰国”占据的摩苏尔附近实施空袭,炸毁了一支由10辆武装卡车组成的车队。据判断,这些卡车上装有炮架,可能正在护送“伊斯兰国”高层人物。8日,美军战机炸毁了“伊斯兰国”头目在伊拉克西部重镇加伊姆附近的一处居所,造成至少12人死亡,多人受伤。据称,“伊斯兰国”在安巴尔省的负责人及其副手在空袭中当场身亡。

美国在打击“伊斯兰国”固定目标的同时,还着手切断该组织的资金来源,以削弱其后续恢复能力。2014年9月23~24日,美国及数个阿拉伯国家军队对叙利亚境内的小型“移动炼油厂”持续进行空袭,这是因为根据美方的估计,炼油厂每天可为“伊斯兰国”提供高达200万美元的石油收入。此外,美国政府还对与“伊斯兰国”有财务往来的组织和个人实施经济制裁,冻结其资产,以期阻断“伊斯兰国”的筹资活动。奥巴马表示,美国将与盟国共同努力,整合情报资源,切断“伊斯兰国”的资金网络,阻止追随该组织的外国武装人员进出中东地区。

美国主导与国际联盟联合行动相结合

2014年9月,经过与欧盟和阿盟等国际组织成员国的磋商,奥巴马正式宣布削弱和最终摧毁“伊斯兰国”的战略:第一,进行系统性空中打击而不是局限于“保护美国人员和人道主义目的”,包括打击叙利亚境内的恐怖分子;第二,装备和训练伊拉克政府军、库尔德武装和叙利亚反对派;第三,与阿盟、欧盟建立由数十个国家组成的国际联盟,在军事、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采取行动。有专家指出,美国此次应对“伊斯兰国”的决策过程表现出两个特点:首先,不追求短期见效,体现出美国对外战略决策中控制力度、渐次推进、顺势而为的奥巴马风格;第二,强调这只是美国“牵头”的战略,相关责任、风险、压力、费用等由国际联盟共同承担,这也是奥巴马全球战略调整的原则。

2014年9月,美国国务卿克里造访中东,与相关国家商讨建立打击“伊斯兰国”的联合阵线。共有10多个阿拉伯国家加入这一阵线,包括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以及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联酋等4个海湾国家。此外,在美国的号召下,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英国也确定向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提供军事支持。9月19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一份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名单,英、法等54个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赫然在列。声明表示,美国打击“伊斯兰国”行动并非单打独斗。英、法等欧洲国家,埃及、卡塔尔等中东国家以及多个地区组织均表示愿意加入打击“伊斯兰国”的阵线。其中,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对伊拉克境内多个地区进行了人道主义物资空投,10余个国家向伊军方提供武器、训练和咨询援助,仅沙特提供的资金援助就高达5亿美元。

军事打击与培训驻在国军事力量相结合

近年来,美国决策者对近20年的扩张型对外战略进行了反思。特别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让美国付出了数千军人的生命和数万亿美元的代价,换来的却是道德制高点的丧失、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和巨额财政赤字的困局,也迫使美国决策者正视现实,接受教训。时任美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在2014年8月谈及“伊斯兰国”所引发的大规模内战时称:“我们在伊拉克再次学到了代价高昂的一课,那时我们曾将自己置于一个并不真正了解的国家。”在美国看来,“伊斯兰国”的根源在于教派冲突和内政失误,因此不能再主要依靠外力,而要铲除其内在祸源。美国的空中打击就像一次“外科手术”,而肌体的真正康复需要内在免疫系统的修复。为此,美国试图重演波黑战争中的“波斯尼亚方式”,培训和武装当地军事力量,派遣军事顾问参与指挥,在外来空中掩护下先遏制和削弱对手,最终靠国家重建将其挫败并消灭。

2014年11月7日,奥巴马批准向伊拉克增派1500名军事人员,指导和训练伊拉克军队以及库尔德武装,打击“伊斯兰国”。伊拉克总理海德尔·阿巴迪表示:“这一步来得有些迟,但我们仍然表示欢迎。”根据计划,美军除了在巴格达和埃尔比勒外围建立2个军事顾问和协调中心外,还将在伊拉克北部、西部和南部建立多个训练基地,为9个伊陆军旅和3个库尔德民兵旅提供训练指导。法新社评论称,伊拉克安全部队面临训练不足和后勤严重匮乏的困境,这直接影响到与“伊斯兰国”的作战。美国的军事训练援助有助于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

主要目的

阻止“伊斯兰国”势力蔓延

美国军事打击“伊斯兰国”,首要目的就是阻止“伊斯兰国”军事力量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蔓延,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近些年来,“伊斯兰国”利用中东地区形势动荡日益坐大,传播宗教极端意识形态,并发动一系列恐怖袭击,对周边地区国家构成严重威胁。“伊斯兰国”不仅在恐怖凶残程度方面不亚于“基地”组织,而且谋求建立穆斯林哈里发国家。如果“伊斯兰国”能够实现以恐怖主义立国的企图,将是人类反恐事业的巨大挫折,现代国际关系将面临重大冲击,而美国作为现有国际秩序的“自命维护者”将受到空前挑战。

为此,奥巴马于2014年9月10日就打击“伊斯兰国”问题发表电视讲话指出:“‘伊斯兰国对伊拉克和叙利亚人民以及对更广泛的中东地区人民—包括美国公民、人员和设施构成威胁。如果不予遏制,这些恐怖主义分子有可能对这个地区以外的地方,包括美国在内,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虽然我们尚未发现针对我国国土的具体阴谋,但‘伊斯兰国的头目已经向美国和我们的盟国发出威胁。我们的情报机构认为,已经有数以千计的外国人—包括欧洲人和美国人—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加入了‘伊斯兰国。这些受过训练和经过战场磨练的作战者可能试图返回本国,发动致命攻击。因此,美国将以强大的力量和决心迎接挑战,对‘伊斯兰国进行有针对性的军事打击,阻止它的推进。”endprint

加强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安全形势的控制

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一个重要考虑是,加大对叙利亚“温和反对派”和伊拉克境内库尔德武装的支援,为美国间接控制伊拉克和叙利亚奠定军事基础。囿于此前伊拉克战争的教训,美国在对“伊斯兰国”实施军事打击、削弱“伊斯兰国”军事力量的同时,努力避免地面卷入,以免再度陷入中东“战争泥潭”。因此,美国需要借助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相关武装力量,在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中发挥作用,并为美国控制伊拉克和叙利亚创造有利条件。

据报道,由美国国防部制定的行动计划将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在伊拉克北部实施空袭行动;第二阶段将加强库尔德武装和伊拉克政府军的训练和装备。第三阶段的目标是摧毁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前,美国已向伊拉克派遣军事顾问,为伊拉克和库尔德武装力量提供军事训练、情报搜集、装备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并将支持伊拉克加强国民警卫队建设,遏制“伊斯兰国”控制伊拉克相关地区的企图。与此同时,美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叙利亚反对派的军事援助。奥巴马呼吁国会提供进一步的授权和资源,训练和武装叙反对派作战人员。奥巴马指出:“在与‘伊斯兰国的斗争中,我们必须加强叙反对派力量,将他们作为与‘伊斯兰国等极端主义势力抗衡的最佳力量,并寻求永久解决叙利亚危机所需要的政治方案。”

重塑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秩序

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最终目标是,拉拢更多的中东国家加入美国的反恐阵营,重整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秩序。“伊斯兰国”在中东腹地迅速攻城掠地,划地立国,切割殖民时代构建的民族国家边界,并且实施严酷的教派清洗,对阿拉伯世界构成了现实挑战,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公愤。在联合国,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支持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这也为美国巩固与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合作关系、发展新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契机。

在中东剧变发生后,美国寻求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对中东盟友安全承诺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引起盟国的不满。但事实上,在奥巴马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调整之后,中东仍然是其战略重点之一,美国仍在力图主导中东事务。自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至2014年9月,国务卿克里访问中东15次,造访东亚只有7次,这既是因为中东形势的复杂多变,也反映出美国对该地区的难以割舍。2014年6月,“伊斯兰国”武装占领摩苏尔和提克里特之后,美国先是派出由数百人组成的军事顾问团评估伊拉克局势和搜集情报,再是实施空中打击。奥巴马政府对“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赢得了海合会成员国和伊拉克的支持,显示了奥巴马政府维护在中东地区领导权的决心。沙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约旦等阿拉伯君主制国家皆直接参与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行动,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也在道义上表示支持,从而使美国与中东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效果分析

空中打击效果有限

美国采取的空袭行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攻势。由于担心遭到空中打击,“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纷纷弃城而逃,主动撤离了摩苏尔、提克里特等城镇。“伊斯兰国”除了在叙利亚东北部科班地区发动进攻外,在其他地区的武装分子纷纷转入地下,从战略进攻转向防御,现阶段以保持实力为主。

然而,美国的空袭难以从根本上消灭“伊斯兰国”武装力量。由于缺乏地面部队的侦察和引导,仅靠空中搜索难以寻找、区分和确定目标。而“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行踪不定,灵活性强,能够迅速化整为零,向平民区渗透,使定点清除的难度加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空袭造成的损失。因此,美军的空袭行动虽然在伊拉克北部偏远地区取得一定成效,却难以在极端武装盘踞的一些主要城镇发挥作用。

此外,美军针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行动投入有限。奥巴马政府从对外宣称进行空中打击到真正实施行动,间隔时间长达12天,使得“伊斯兰国”有机会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此外,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在前949次空袭中,只有约90次向地面投掷了炸弹。面对数万名拥有坦克和其他重型武器的极端组织人员,平均一天几次的空袭,能够达到的效果非常有限。因此,空袭可以形成威慑,但不可能从根本上彻底消灭“伊斯兰国”有生力量。

地面作战令人堪忧

美国目前主要是通过空袭来打击“伊斯兰国”,缺乏有力的地面配合。虽然自2014年6月以来,美国已向伊拉克增派了近1000名官兵,但基本都是承担安全保卫任务的特种部队以及负责情报侦察、指挥控制和协调联络的参谋人员,并不担负地面作战任务。从现有打击强度看,不仅空中打击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情报支持,而且地面部队反击力量很弱,难以形成有效空地配合。

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曾经表示,如果美方无法通过空袭行动摧毁“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他将建议总统派遣地面部队采取进一步打击行动。然而,由于受到美国既定战略和军费削减的影响,奥巴马政府难以做出向伊拉克派出地面部队的决定。目前,美国在打击“伊斯兰国”的地面作战中主要依赖5支力量,即伊拉克政府军、叙利亚政府军、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库尔德武装、叙利亚反对派武装。这些部队实力不强,制约因素多,难以形成有效威慑,也难以与美军进行有效配合。例如,叙利亚政府虽表示参加反恐,但只是希望借助外力打击“伊斯兰国”武装。伊拉克政府军在与“伊斯兰国”战斗中的表现令人担忧,难当重任。而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更是不堪一击,反恐联盟对其武装和培训才刚刚开始,其投入使用至少要等到2015年。相比之下,“伊斯兰国”武装的战斗力显然要更胜一筹。受宗教极端思想蛊惑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意志顽强,其中很多人是萨达姆时代的旧军人或曾混迹叙利亚内战,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面对强悍的作战对手,美国的计划似乎是“远水难解近渴”。

国际反恐力量难以形成合力

虽然美国高举反恐大旗,建立起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但这个联盟内部各有打算,无法形成合力。在伊拉克内部,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三大阵营泾渭分明,各方缺乏包容和达成共识的意愿,难以妥协。在伊拉克外部,相关盟国也是立场不一。在北方,土耳其的意图是借助美国的力量,在打击极端组织的同时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并遏制库尔德人。在南方,沙特等海湾国家表面上支持并参与打击“伊斯兰国”,但实际是希望借机削弱什叶派势力。北约盟国关注重点仍是防止加入极端组织的本国公民回国“兴风作浪”,空袭行动也多是为了表明政治立场,为国内反恐造势。endprint

更为甚者,美国将伊朗、叙利亚等重要力量排除在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之外。尽管伊叙两国坚决反对“伊斯兰国”,参与军事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也是防止“伊斯兰国”全面外溢的重要屏障,但美国政府公开表示:“敌人的敌人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朋友。”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坚持声称巴沙尔政府已失去在叙执政的合法地位,执意援助不堪一击的叙反对派。在伊朗问题上,美国并未因打击“伊斯兰国”而放松对伊制裁。就在奥巴马于9月10日宣布发动对“伊斯兰国”军事行动的前夕,美国政府又出台了对伊朗的新一轮严厉制裁措施。这种做法导致反恐联盟缺乏部分前沿国家的有力配合,严重阻碍了国际反恐力量形成合力。

发展趋势

难以实现“挫败并最终消灭‘伊斯兰国”的目标

奥巴马在2014年9月10日发表的电视讲话中提出了“挫败并最终消灭‘伊斯兰国”的目标。然而,对于美军能否有效打击该组织,战略界和国际舆论普遍持怀疑态度。埃及金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甘迪勒教授认为,尽管美国仍在拉拢更多国家加入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但从目前局势来看,包括空袭在内的多种打击措施对“伊斯兰国”并未真正起到遏制作用。在伊叙边境和土叙边境,恐怖组织的武装分子仍在对当地平民发动袭击甚至大规模屠杀。美国、英国乃至一些阿拉伯国家空袭行动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效果。布鲁塞尔安全政策智库“安全与防卫事务研究所”负责人梅里特也表示,“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肯定会因为美方势力的空袭而受挫,但这并不是长期的解决办法。如果美国和其他盟国派出地面部队,则将使当地的政治局势更加混乱。而《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联合组织的一次民调显示,对于奥巴马是否具备挫败并最终消灭“伊斯兰国”的能力,68%的受访者表示信心不足。

美军方人士强调,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将是长期的。有媒体称,美国已制定为期3年的作战计划。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奥巴马的任期。奥巴马之后,这场战争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目前难以知晓。

重蹈越战覆辙的危险

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奥巴马的空袭战略日益暴露出其局限性,不仅无法根除消灭该组织,而且会促使其从伊拉克-叙利亚扩散至约旦、黎巴嫩甚至土耳其等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并且通过征召大批欧美的穆斯林青年,对西方世界构成严重威胁。正如《纽约时报》评论指出,奥巴马目前战争决策与越南战争具有某种平行相似性,特别是华盛顿可能会陷入越战初期的“逐步升级”战略陷阱而难以自拔。

有专家指出,奥巴马面对“伊斯兰国”的困境,与约翰逊面对越共的境况存在相似之处。美国训练装备的伊拉克政府军和其他伊斯兰武装与当年的南越政府军同样孱弱。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将军在评论最新发布的《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时,也警告政府需避免重蹈越战覆辙的教训。克拉珀认为,美国政府未能预测“伊斯兰国”势力崛起的原因,正是重复了越战的主要情报失误—低估了敌手的战斗意志。他指出:“当年我们低估了越共和北越,而高估了南越的战斗意志。”

目前,奥巴马政府正在考虑针对“伊斯兰国”组织采取多项“逐步升级”措施,包括将每日实施空中轰炸的次数从十余次增加到150次以上;向伊拉克增派“阿帕奇”武装攻击直升飞机,遏制“伊斯兰国”的攻势;加快对伊拉克政府军和叙利亚“温和”伊斯兰武装的装备训练;在叙利亚北部边界设立“禁飞区”;甚至派遣“军事顾问”,可能直接参与伊拉克政府军的军事行动。人们不由担心,这些举措可能会导致作战行动“美国化”。

推动和解方为“制胜法宝”

当前美国把目标聚焦于“伊斯兰国”,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解决“伊斯兰国”问题,主要依赖军事打击显然只是“治标不治本”,必须把伊拉克危机和叙利亚内战等问题统筹起来,制定出整合性解决方案,才能有效挫败“伊斯兰国”。

不少有识之士积极呼吁,祛除“伊斯兰国”毒瘤的关键在于伊拉克国内各派实现和解。伊拉克国民议会什叶派党团—“公民联盟”领导人米萨勒·阿卢西认为,解决当前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进行对话,将那些愿意参与政治重建的反对力量纳入进来,实现社会团结。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国际政治教授拉米·胡里也撰文指出,对于中东地区宗教极端主义泛滥的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国家建设来消除。在建设国家体制时,务必注重包容性、公平性以及可持续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让该国国民都能参与到政府和政治体系的建设中。

其实,美国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选择对打击“伊斯兰国”行动大包大揽。奥巴马总统曾经表示,打击“伊斯兰国”并不是美军单独进行的斗争,美国的威力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不能越俎代庖,代替伊拉克人做他们自己必须做的事。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国际社会需要形成共识:围追堵截、赶尽杀绝不是应对“伊斯兰国”的明智之举,只有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调和疏通、标本兼治上,才有祛病除根的可能。唯有实现各教派间的包容,让民众安居乐业,才是遏制极端主义势力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制胜法宝。endprint

猜你喜欢

伊斯兰国武装伊拉克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爱红妆更爱武装
上淘宝女军迷也能武装自己
长满尖刺把自己武装起来
武装起来,让你认不出我!
激战正酣
伊拉克恐怖袭击百人死伤
萨科齐突访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