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供给问题研究

2015-01-17詹乐燕

2015年21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

作者简介:詹乐燕(1987-),女,浙江省温州乐清人,乐清市财政局,文书,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地区存有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由此,在社会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在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打工的背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供给问题尤其突出,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资源,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且也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供给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地区存有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由此,在社会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指的是外地来本地城市打工的人员,在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打工的背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人口流动中家庭迁移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批学龄儿童随父母流入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突出,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为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来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996年4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1998年3月,国家教委、公安部联合制定了《流动儿童就学暂行办法》,规定了流动人员子女在户口所在地无监护条件的可以在流入地入学。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提出了“两为主”的原则:即以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以下简称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達到当地水平。这个文件明确了流入地政府负责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教育问题的主要责任人。2012年8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政策,要求各省市制订具体方案付诸实施。这些政策都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提供了法律制度上的保障,但地方政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仍然较难得到落实。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根据现在所能收集资料来看,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始于1994年华耀龙在《天津教育》第6期发表的《招收流动人员子女入学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一文。文中主要介绍了天津市招收流动人员子女入学的经验。

在同方中国知网(CNKI)根据“农民工子女教育”这一主题进行搜索,有722篇相关文献,时间上最早的是2003年10月30日,周佳在《中国教育学刊》第10期上发表的《遏制贫困: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一文,文中阐述了贫困是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生产的原因,并提出国家应从道义性扶贫转向制度性扶贫,修改《义务教育法》以明确流入地政府的法律责任,并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设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专项经费等建议对策。最近的一篇相关文章则是2014年1月20日,李素梅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第32卷第1期上发表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歧视现象与消除对策——基于社会支持主体向度的考量》,从教育公平这一切入点作为研究主题,提出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现象,要消除这种不公平现象,就要明晰政府职责和义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以学校为核心、社会组织为载体、家庭为基础的立体化支持模式。

在同方中国知网中再选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这一主题进行检索,则得到268条文献记录,其中最早的一篇是1997年2月,在《天津市科教院学报》上发表的《天津市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它是天津市“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小组受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焦点问题研究”课题组的委托,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发布的研究结果。文章对天津市解决外来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综合、系统的方法,即使流动人口有序、合理地流动,注意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采取鼓励措施,吸引流动人口将适龄子女留在原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

从文献总量上来说,国内学者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有一定的规模。从研究范围上看,较大部分文献是全国性研究,以某个具体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少;按学科类别分组上看,主要以教育学、社会学以及人口学为主,从公共管理学角度研究的文献也有不少,但其内容以供给体制研究居多,从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及其子女义务教育供给现状角度出发的研究比较少。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中指出,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2000年中国大约有14周岁及以下的流动儿童1409.68万,占流动人口总量(10229.79万)的13.78%,其中跨省流动儿童338.63万,占全部流动儿童的24.02%,省内跨县(市)、市区流动儿童492.84万,占全部流动儿童的34.96%,县(市)、市区内流动儿童578.21万,占全部流动儿童的41.02%。对于这些流动人口子女来讲,当他们随父母迁徙到城市或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以后,摆在他们面前最严峻的问题便是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上学读书的问题。并且提出流动人口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了入学率比全国学龄儿童的平均入学率低、超龄现象严重且普遍、许多流动儿童具有辍学或失学的经历、入读的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等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而且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这个群体的人数将会来越庞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否公平有效的享受城市(镇)义务教育供给,已变成全社会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强调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资源,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且也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华耀龙.招收流动人员子女入学全面普及义务教育[J].天津教育,1994,(06)

[2] 周佳.遏制贫困: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10

[3] 李素梅.农民工子女教育歧视现象与消除对策——基于社会支持主体向度的考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32(1)

[4] 天津市“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小组.天津市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J].天津市科教院学报,1997,02

[5] 王放.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5,09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SW+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相关问题浅析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