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新农保实施现状分析

2015-01-17蒋成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新农保民族地区现状

蒋成

摘 要: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针对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的,其“新型”主要体现在资金筹措方式跟以往不同。在全国各地纷纷展开试点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文化落后等原因,新农保的实施存在着资金筹措、管理等困难。想要顺利、高效地在民族地区实施新农保,必须结合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特点和当地风俗文化,采用有效的宣传方式、加大新农保资金投入和对新农保进行科学的管理。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农保;现状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普遍,农村家庭劳动力不足、农村家庭收入低等问题接踵而至,农村养老问题面临严重挑战。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传统方式随着社会转型、城镇化进程等逐步被淘汰,因此,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运运而生,从2009年在全国各地先后展开试点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农村养老和推进农村现代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和以往各个地方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险不同,新农保在集资渠道上主要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联合方式,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参保率。

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低等原因,新农保实施效果不甚理想,参保意愿不足,农民选择的参保档次偏低,新农保实施面对种种困难,如资金筹措、新农保管理、实施新农保遇到的阻力等等,这些都限制了民族地区新农保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在民族地区有效地开展新农保工作成为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的当务之急。

二、关岭自治县新农保实施现状

(一)关岭自治县新农保实施情况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关岭县)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总面积1468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32309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7571人。居住有布依、苗、汉、仡佬、彝等22个民族。2011年7月1日起,关岭县开始实施新农保政策,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新农保试点,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完成新农保政策全覆盖。但是,关岭县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低,新农保实施存在一定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关岭自治县实施新农保的情况,笔者针对关岭县的永宁镇、花江镇、顶云乡等乡镇的200名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

(二)关岭自治县新农保实施中存在的問题

1.农民参保意愿不高

据调查发现,33%的农民表示不愿参加新农保,56%的农民愿意参加,11%的农民表示随大流。在针对少数不愿意参加新农保的农民访谈中发现,得出他们不愿参加新农保的原因可以归为以下三类:26%的农民认为自己离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还很长,担心国家政策变化;47%的农民认为保险养老收入过低,家庭养老、土地养老才是长久之计;27%的农民认为目前生活条件不够宽裕,没有闲钱来缴纳社会保险费。此外,农民参保档次过低。对于八个档次的养老保险费缴纳标准,根据安顺市人保局农保处的统计结果,以关岭县花江镇为例,在总共参加新农保的人数41200人中,有39140人选择了100元的最低缴纳标准,占总人数的95%。对于较高的800、700和600的缴纳标准,选择人数仅为53人,占总人数的0.13%。

2.新农保资金筹措困难

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集体补助是新农保的三大资金筹措来源。关岭县目前新农保的资金筹措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在个人缴费方面,关岭县95%以上的农民选择了最低标准的100元缴费。在政府补贴方面,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第37号的规定,地方政府按照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在集体补贴方面,关岭县仅有板贵乡、顶云乡、岗乌镇等乡镇的少部分农民得到了集体补贴。进行集体补贴的总人仅数为854人,占全县总数的0.26%,集体补贴的金额仅为每人50元。

3.缺乏科学管理

关岭县在新农保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足。在对50名村民的访谈中,有71%的农民对新农保的缴费档次、资金来源和领取养老金的金额等知识不了解,参加新农保只因政府提倡、村干部带动或者随波逐流。在大部分少数民族村寨,民族语言是他们的母语,本地方言的普及率很低,因此新农保宣传就会遇到困难。其次是新农保实施进度缓慢,关岭自治县从2011年7月1日开始,到目前才基本完成新农保全覆盖,在养老保险费缴纳,养老金发放上存在拖延的情况,在文件统计、归档上也相对落后,不能运用快速的信息设备,有的村寨还实行手写登记,管理方式落后。

三、关岭自治县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一)采用高效的宣传方式

首先,要结合当地民族风俗特点进行宣传。在宣传人员的选派上,针对不同民族的村落尽量用相同民族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提高当地少数民族农民的认同感。在宣传方式上,尽量结合当地风俗进行宣传。在宣传渠道上,要善于和当地村干部和有声望的家族首领沟通,取得一致认识,使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拓宽宣传的思路和渠道。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发传单、听广播等已经不太适应。应该结合家庭彩电、手机网络等现代化方式进行宣传。宣传人员往少数民族村寨挨家挨户地进行耐心讲解,利用实例辅助说明,使少数民族农民深刻理解新农保,自愿、积极地参加新农保。此外,还可以成立专门的政策宣传小组,利用新农保主题电影下乡、主题晚会等方式进行宣传。

(二)增加新农保资金投入

国家和政府作为新农保的强大后盾,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直接关系到新农保实施的好坏。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能够激发农民对新农保的热情和信心,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第37号规定,对参保人每年按3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由此可见,贵州省在各个地区的新农保政府补贴上都是一个标准,没有单独针对较为贫困的民族地区进行扶持。但是从贵州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农民缴纳医疗保险费存在实际困难,因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实施。针对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新农保实施,给予更大的财政支持,或者采取政策适当倾斜,对于农村符合相关条件的低保户、贫困家庭应该给予一定的费用支持,减免等。

(三)对新农保进行科学管理

首先要建立新农保的基层管理机构。建立“县—镇(乡)—村”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和系统,能对新农保各种问题及时处理,利用网络电子技术,建立起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节约管理时间和管理成本。增加相应的人员编制,使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相适应,提高新农保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体现国家对新农保工作的重视,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自愿参加新农保,引导新农保健康快速地发展。对新农保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知识培训,让新农保工作人员真正了解农村农民需求,以便高效地开展工作。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新农保监督机制,保证资金安全。对新农保的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对收取养老保险费、发放养老金等详细信息进行公开。新农保是一项长期的惠民政策,不能用“搞运动”的形式开展工作,要把新农保纳入各级政府的常规性工作来开展。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洪涵.民族地区实施“新农保”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战线,2011(03).

[2] 程令国,张晔,刘志彪.“新农保”改变了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吗?[J].经济研究,2013(08).

[3] 胡晓义.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J].中国人口科学,2014(01).

猜你喜欢

新农保民族地区现状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云南省新农保制度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