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是延安精神的实践者

2015-01-17吴继金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实践者延安精神

摘 要:延安精神是毛泽东亲自倡导和培育的,毛泽东是延安精神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延安精神,不断地丰富和深化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今天,延安精神作为革命的传家宝,仍然具有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毛泽东;延安精神;实践者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033-02

1942年12月,毛泽东最早提出了延安精神。他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所做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报告中,赞扬了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他说:“延安县的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像生龙活虎一般能够征服一切困难。”[1]这是历史上首次关于“延安精神”的一段论述。新中国刚刚成立,毛泽东就在一封电报中提出,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在延安和陜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2]

毛泽东是延安精神的缔造者,不仅亲自倡导和培育了延安精神,科学地概括了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而且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身体力行地弘扬着延安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实践者和杰出代表。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在1938年6月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题词时指出:“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用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3]他还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相提并论,运用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人物做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肯定了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意志,猪八戒的吃苦精神,孙猴子的机动灵活性以及唐僧骑的那匹小白马任劳任怨、朴素、踏实的作风。

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凝聚人心的武器。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公开树起的一面旗帜、一座灯塔,有助于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了解革命前进的目标,并使之团结起来为之奋斗。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下,毛泽东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巧妙地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结合在一起,指出抗战时期国内外形势决定了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从而在政治思想上剥夺了国民党反共的精神武器,在理论上武装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时地提出抗日救亡十大纲领,指明坚持持久抗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正确的斗争方向,从而最大限度地把中国人民动员、团结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使自己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全党整风运动,批判了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着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给全党和中国革命事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提出和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1938年10月所写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在1940年1月所做的《新民主主义论》报告中,毛泽东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绝不能解决问题的。”接着,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4]801

毛泽东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延安精神正是建立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的,毛泽东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生动体现。正如彭真所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中国的具体问题上,就是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来具体解决中国的问题。”[5]毛泽东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在革命战争年代撰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不仅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调查研究的态度、目的、意义和方法,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全党的调查研究工作树立了楷模。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影响下,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可以说,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贯穿于延安整风的全过程中。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毛泽东在1938年所做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6]毛泽东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从事一切革命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毫不动摇的。在1944年9月《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4]10041945年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又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1096。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泽东无论走到哪里,始终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毛泽东还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闻过则喜,闻过则改,以人民利益为工作的最大出发点。1941年6月,陕北安塞有位农民因为当时陕甘宁边区政府征购公粮过多、自己负担过重,说了一些对毛泽东表示不满的话。边区保卫部门的同志听到后,非常生气,主张将这位农民抓起来法办。毛泽东制止这样的行为,对群众的意见进行了认真反思,从这些不满的言论中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于是派出秧歌队去安塞慰问演出,并着手提出了减轻征粮任务的行动。在毛泽东同志的言传身教下,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准则。无论是党政工作人员,还是干部、战士,都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办好事,培养了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为了减轻人民负担,由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党中央和毛主席迅速采纳了“精兵简政”策略,并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政府向农民征收公粮的任务,从1941年的20万石,到1943年减到16万石,1945年又减到12万石。访问过延安的美国《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曾指出:“我觉得在延安访问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动而且深刻起来。第一件是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所亲见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是货真价实的”[7]。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从而使党和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快速发展。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毛泽东在1939年2月召开的延安生产动员会上指出:在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强调:“我们是确信我们能够解决经济困难的,我们对于在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四个字。”[8]在1942年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毛泽东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作自力更生。”“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9]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参加生产劳动。毛泽东在杨家岭的河边开出一块菜地,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白菜、土豆等蔬菜。每当工作之余或其他空余时间里,毛泽东就在地里浇水、锄草、施肥,干得不亦乐乎。自长征以来,毛泽东喜欢在夜间办公,一直到次日凌晨。一大早,延安城和周围的窑洞还在沉睡中,劳累了一夜的毛泽东未睡觉之前,就扛着锄头出来开荒,干一会,再回窑洞休息。在延安时期的艰苦日子里,毛泽东“过着同老百姓一样的清苦生活。他和军民们住一样的窑洞,吃一样的小米、山药蛋,穿一样的灰粗布衣服……”对此,人们都说:“他是伟大的领袖,又是我们中的普通一员。”[10]毛泽东穿着缝有补丁的衣服,住在土窑洞里,吃着粗茶淡饭,过着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光辉形象,人民群众更加崇敬这位生活朴素的伟人。毛泽东这种俭朴生活,伴其一生。

毛泽东亲自倡导和培育了延安精神,并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同样,在今天,延安精神作为革命的传家宝,仍然具有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58.

[2]毛泽东.给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同志们的复电[N].人民日报,1949-10-27.

[3]毛泽东手书真迹:上卷[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8:433.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彭真年譜: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00.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

[7]延安文萃[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811-812.

[8]毛泽东选集:下册[M].武安: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1948:805.

[9]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G]//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32.

[10]李成远.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传承,2009(1):79.

收稿日期:2015-01-14

作者简介:吴继金(1963-),男,湖北黄冈人,教授,从事政治理论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者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伟力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把延安精神带到长庆石化
延安精神传万代
弘扬新时代“挑山工”精神 永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努力做ICC OPINION的实践者
做好煤化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
“自然小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