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2015-01-12张兆霞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扩展,现代社会日益呈现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巨大的变化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模式以及资源建设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努力开发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服务,成为其积极探索和创新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网络时代对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影响,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当如何创新服务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信息资源;资源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1-0023-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012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新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信息量呈现几何倍数增长,现代社会日益呈现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巨大的变化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模式以及资源建设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方面:

1.1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更加丰富

目前,高校图书馆已经基本处于网络环境中,以各个院校校园网为基础的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已经初具规模。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更加丰富。传统概念中典藏丰富的图书馆,其知识宝库的形象也正在向着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新的方向转变。大量的电子图书、数字信息成为馆藏的一部分,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服务。

1.2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有所提升

网络环境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为高校读者提供的服务不再单纯地只是借书还书,其功能和服务方式也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教师、科研人员等为主体的教科研用户将可以完全通过电话、电传、电脑终端、电子邮件和Internet等多种方式和技术手段,利用图书馆产出的信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当中。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多样便捷的服务。

1.3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网络环境为传统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也带来了便捷的工作方式:例如办公软件的开发使用、数据库的建立、检索系统的使用等,都大大减轻了传统图书馆的繁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网络环境对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冲击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已经不再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高校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拓展到了互联网等其他方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有资源丰富、获取速度快、可选择性强等特点,使得读者越来越少地与传统图书馆进行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受到严重的制约:

2.1 传统的信息资源没有及时进行更新

由于网络信息的多样化、便捷化、开放性和共享性,使读者更加倾向于从网络中寻找自己所需求的信息。传统纸质文献不再是读者最理想的选择,传统的以纸质文献作为馆藏的高校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发展。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应当更加多样化。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馆藏,以适应网络环境下迅速扩大的信息量。

很多高校图书馆虽然及时地配置了工作网络设备,硬件配备也比较先进,可以通过系统实现文献资源网上采访、集中编目和馆际互借,但是并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利用和培训普及,致使这些功能都成为摆设。还有些图书馆馆藏资源虽然极其丰富,但不能与读者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不能为读者所用,达不到充分为高校读者服务的目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2 与读者互动交流不畅通,服务模式封闭

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较为被动。由于图书馆受规模、馆员人数或馆员自身素质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读者大多要依靠自己从大量资源中搜索并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耗费了诸多的时间和精力。网络环境下,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的读者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或者专业性的网站寻求帮助。而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使图书馆固步自封,逐渐失去竞争力而越来越少被问津。

2.3 服务方式单一,不能适应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著名互联网企业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信息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有业内分析专家指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发现和满足用户的

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各高校图书馆要紧跟步伐,不能安于现状。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员很多还仅限于“借借还还”的机械重复劳动,如果只局限于借书还书的机械劳作,对于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和个人的发展和提升都有很大的阻碍,自身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实现。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如果不能做出服务模式方面的改善,不能充分发挥为读者服务的功能,必将在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下被逐渐淘汰。

3 网络环境下服务模式必须要有所创新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的形式更加丰富,信息服务功能有所拓展,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构建与工作需求相适应的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3.1 服务模式应朝多样性发展

单一的借还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的需求,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紧密配合科研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多样服务。不但要从内容上增加资源、丰富馆藏,还要从服务方式向多样化迈进。

图书馆要转变角色,从文献资料的保管者和提供者转化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从简单的借还服务,转到多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例如可以考虑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检索、代翻译、代复制、联机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开始在原有单一化的用户服务基础之上不断开发更具人性化、多样化的“增值”服务业务。

3.2 服务模式应朝主动性发展

高校图书馆应当一改封闭被动的服务模式,突出围墙,跳出固定场所的传统思维,主动走出去,摆脱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等方面面向网络环境,建立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其服务对象也不仅仅局限于本校、本馆的读者,而是可供千千万万的用户共享利用,打破了传统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单一性。

因此,图书馆员应提起高度的责任感。首先应加大对读者的宣传服务,使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有哪些服务方式、当前都有哪些信息资源;及时更新和分享馆藏信息、行业及学术动态。例如,向高校学生传播文献分类常识和图书馆目录的使用以及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图书馆员应当主动与读者加强交流,了解读者需求,采用网络等新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

同时,高校图书馆应主动进行馆际合作,如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共享共建、资源优化重组工作。例如数据库的团体采购,既解决了区域间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的问题,又大大丰富了信息资源,而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也大大丰富了读者获取资源的渠道。

高校图书馆还应当主动与其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合作对象包含本校内部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及其他部门。图书馆与政府部门合作的领域将会越来越多,同时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项目,将服务范围扩展到更大领域,为更多读者服务。

3.3 服务模式应朝个性化方向发展

即针对用户的具体需求为用户定制服务。例如根据用户的习惯、爱好、专业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达到用户满意。网络环境下,信息呈现爆炸型的增长趋势,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读者迫切需要迅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很多情况下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缺乏专业性和有效性,导致读者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得到权威而专业的答案,尤其是一些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信息。这就导致用户对于信息需求量增长的同时,对信息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读者对信息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信息检索人员能够提供更为直接明了的个性化服务,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复杂的检索,并根据读者需求对检索结果进行重组和整合,从中提炼出对其研究开发至关重要的有针对性、有深度、及时而新颖的信息。

由于大学的读者层次参差不齐,对网络技术的了解程度也有差别,因此在面对众多读者时,图书馆员可能会束手无策。首先,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存在差距;其次,管理人员掌握网络技术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要面对不同的读者,图书馆员要迅速准确地提供所需信息,就需要图书馆员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水平。

3.4 培养新型服务人才,优化专业队伍

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服务人员的配置和素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员知识结构单一,严重缺乏专业学科相关知识,对于深度挖掘信息资源有一定的专业障碍,仅仅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个性化需求,一旦达到该领域学术水平的瓶颈,便无法继续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图书馆人员配置存在匮乏的现象,使得参考咨询、网络检索、信息分析、市场调研、营销公关等相关服务无法正常进行,使得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难以开展。

专业的图书馆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因素。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必然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图书馆不但要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素养培训,突出图书馆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还要适当引进高素质人才,在观念上、技术上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员也要全身心投入到服务工作中来,提高工作热情,及时进行角色转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信息专家、信息顾问,成为网络资源利用的专家,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为读者服务。

4 结语

网络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加快了图书馆信息知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网络环境下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目的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发展。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服务,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满意程度是评价图书馆业绩的重要指标。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站在读者的角度,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手段和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是需要不断研究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刚.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2).

[2] 陈万梅.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初探[J].科学之友,2011,(9).

[3] 徐玉红.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服务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2014,(2).

[4] 姬曼姝.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J].人才,2014,(3).

[5] 刘澜,秦立国.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

作者简介:张兆霞(1967—),女,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理馆员。

(责任编辑:周 琼)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