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五部曲
——“连除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片断、评析及感悟

2015-01-10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镇中心小学315400姜立身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6期
关键词:先求问题解决书架

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镇中心小学(315400) 姜立身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五部曲
——“连除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片断、评析及感悟

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镇中心小学(315400) 姜立身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经常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会。通过教学“连除解决问题”一课,以窥一斑见全豹,概括出“问题解决”教学的普法,即“审题、分析、择优、建模、练习”五个基本步骤,能有效提高“问题解决”的教学实效。

问题教学 基本步骤 连除 策略 审题 分析 择优 建模 练习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赛课活动,教学内容是“连除解决问题”,这一内容将集体舞表演作为情境,先以纯文字形式呈现信息和问题,接着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鉴于对教材的解读,我把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使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学会收集、分析相关的信息数据,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会列综合算式;2.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和解决,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是初步感悟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基于以上认识,如何展开本课教学,我进行深入的思考,现将主要的教学片断与思考整理如下。

教学片断一:情境引入,寻找信息

师(出示主题图):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圈出关键词句。

师(整理关键词句):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评析:课伊始,教师直接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碰到问题时首先应该收集、整理关键信息,明白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能力。]

教学片断二:列式解决,分析数量关系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答?独立列出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

(1)60÷2=30(人),30÷3=10(人),这里根据什么先求什么,根据什么再求什么?

(3)60÷3÷2,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小结):把3个组想象成一个整体,每个小组的人数变成原来的2倍再除以2,就是每个小组的人数。

师:这些算法的结果正确吗?怎么验证?

师:哪种方法最简便?

[评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根据……先求……根据……再求……”的句式来提炼总结思考方法,并通过“结果正确吗?怎么验证”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计算结果放到题目中进行检验,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使学生体会到验证方法的优越性。最后让学生选择最简便的解决方法,发现方法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众多方法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片断三:数形结合,建立连除模型

师(多媒体动态呈现下图):这场集体舞共有60人,用一个长方形来表示,平均分成2队,就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即把长方形中的一份平均分成3小份,求每组有多少人,就是求长方形中的一小份有多少人。像这样,连续两次平均分就可以用连除来解决。

[评析:通过图形动态演示,沟通数与形的关系,使所有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连除就是表征连续两次平均分”的概念,初步建立直观清晰的数学模型。]

教学片断四:分层练习,巩固数学模型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第53页的“做一做”。

2.变式练习:选一选,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1)6只猩猩一个星期吃了168千克水果,每只猩猩每天平均吃多少千克水果?

A.168÷6 B.168÷6÷7

(2)饲养员用90元钱买了3箱水果,如果买5箱同样的水果,要花多少钱?

A.90÷3÷5 B.90÷5÷3 C.90÷3×5

3.拓展练习:共有756本书,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几本书?

(1)列出算式,把算式的意思用图表示出来。

(2)全班交流。

生1:756÷3÷6,先求一个书架放的书本数,再求每一层放的书本数。

生2:756÷6÷3,先求3个书架一大层放的书本数,再求每个书架每层放的书本数。

生3:756÷(6×3),先求3个书架共有18小层,再求每一小层放的书本数。

师(小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评析:练习层次清晰,先通过“做一做”巩固所学新知;再通过“选一选”培养取舍有效信息,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书架放书”一题,让学生画直观图表示算式的意思。这样教学,使学生经历从算式到图形的思考过程,借助图形清楚地解释每个算式的实际含义,为中下水平的学生理解题意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而巩固连除的数学模型。]

……

教学感悟:五个步骤,让问题解决更容易

上述教学过程较好地实现了课前的预想,虽说没有绚丽的情境,没有教师苦口婆心的阐述和解释,但学生始终能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状态参与学习并学有所成。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连除解决问题”这课的教学,让我对“问题解决”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可从以下五个步骤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重视信息收集分析,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由于学生对图文结合的呈现形式不太理解,不能从图画中抽取出数学本质,更缺少选择有效信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利用读一读整道题、画一画有用信息、写一写图画信息、圈一圈关键词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上述案例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画一画关键词,找一找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使学生明白碰到问题时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寻找信息。在后面的练习中,我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6只猩猩一个星期吃了168千克水果,每只猩猩每天平均吃多少千克水果?”这题隐藏了一星期(7天)这个重要信息,学生在解决过程中体会到有时信息是隐藏的,只有细心审题才能发现。又如,教学中设计了一道乘除两步计算的练习题,目的是要学生仔细读题,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如能经常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练习,必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审题的习惯。

2.注重数量关系分析,梳理提炼解题思路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认为“问题解决”的教学只要学生会做习题就行了,可以不讲数量关系。其实不然,如果学生弄不清楚数量关系,就不可能从纷繁复杂的情境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只有学会了分析数量关系,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时,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答。关于这一点,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先根据……求出……再根据……求出……”等,这些提问看似简单,事实上恰恰是梳理和提炼解题思路的拐杖,因为它能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的解题思路,让隐性的解决问题策略显性化。如上述案例中,我不仅运用“根据……先求……根据……再求……”这一句式,还配以具体形象的解题思路图,突出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提炼,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立足学生认知水平,筛选问题解决策略

同样的问题有时有不同的解决策略,即一题多解。如上述案例中,教材介绍了两种解决方法,有学生想到了60÷3÷2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的意思难以理解。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解决策略,教师要有指向性地优化更具普遍性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让优生经历好中选优的过程,让一般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策略,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得到真正落实。

4.巧用数形结合方法,建构问题解决模型

吴卫东教授曾说过:“问题解决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数形结合是把数学问题中的运算、数量关系等与几何图形或图像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使数与形各展其长、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从而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示意图、线段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形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经常进行根据线段图列算式、根据题意画图等训练,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悟出画图的方法,感受数形结合的优点,养成画图帮助理解的习惯,提高数形转化的能力,建构一定的数学模型。如上述案例中,我先通过把一个长方形连续平均分,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连除就是表征连续两次平均分的表象,接着通过“书架放书”这一练习,沟通了图形均分与连除的内在联系,丰富了知识的表象,帮助学生真正构建应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模型。

5.精心设计分层练习,巩固数学模型建构

著名数学教育家顾汝佐多次倡导:“小学数学课堂要保证学生有静静思考和独立解题的时间。”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保证学生学有所得的观念出发,精心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如上述教学中,基础练习中的“做一做”确保学生能应用当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完成,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变式练习中的“选一选”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将隐藏条件或多余信息的数学问题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取与舍的选择中有效解读信息,正确分析与解决问题。如果练习中的所有题目都用建立的连除模型来解决,那么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因此,我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道不是连除解决的问题,即拓展练习中的“书架放书”问题,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问题解决”是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如果能引领学生落实审题、分析、择优、建模、练习这五个步骤,相信解决问题不会再成为学生的问题。

(责编 杜 华)

G623.5

A

1007-9068(2015)26-026

猜你喜欢

先求问题解决书架
求油和壶的重量
灯笼填数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新书架
新书架
新书架
巧解周期数列
需要先求出半径吗?:2013年南京市中考第25题的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