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中心的“一分钟”教学法在医学生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尝试

2015-01-10曲艺苏颖朱健宋继伟齐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

曲艺,苏颖,朱健,宋继伟,齐丽

1.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脑外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1;2.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传统医学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相对忽视医 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1],或是反应慢,或是无法快速准确找到主要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接受急重患者的科室要求工作人员不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能力。为提升这种能力,该研究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对来该院实习的医学专业学生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一分钟”教学法开展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某医院实习的医学生,共90 人,其中男78 人,女12 人,平均年龄(21.22±0.35)岁。按性别相同、入学成绩相近原则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45 人)和对照组(45 人),实验组以问题为中心的“一分钟”教学法带教,对照组以传统临床教学法带教,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入学成绩、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内容确定 根据实习大纲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要以真实案例为基础,围绕考核要点设计教学问题及评价细节,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1.2.2 “一分钟”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一分钟”教学法是教师以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为前提,依据原始临床资料撰写教学案例,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学生阅读资料后,围绕问题在短时间内快速找到解决方案、实施步骤、判断依据,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教师依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和方案实施效果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给予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验组学生分别给予教学案例及患者所处环境背景资料,规定时间了解资料后,让学生短时间内快速找到威胁灾民生命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判断依据、如何开展救护及救护步骤、并实施救护。从评估,判断,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实施,所有过程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完成时间限制,要依据教学案例中患者受伤程度、病情等资料计算。如,以心搏骤停患者为例,从发现到救治成功时限为4 min。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带教。

1.2.3 教学评价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后采用同样方法评价,评价方法有口试和操作,其中口试占50%,操作占50%。学生根据病例进行分析题,并实施操作,依据病例分析答题标准和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3 统计方法

数据的统计描述以中位数和四位数间距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设计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处理,取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教学前后比较和对照组教学前后比较

对实验组测试前后得分、前后得分差值以及对照组测试前后得分、前后得分差值经K-S 正态性检验,各项得分均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故采用配对设计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见表1。

表1 “一分钟”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教学前后效果比较(n=90)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前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2,P=0.214),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某种程度上起始水平相当,组间均衡可比,具备开展实验的实施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前后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17,P<0.001),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前后分值差值不同,实验组学生经过培训取得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组,说明在实验组中开展教学方法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详见表2。

表2 “一分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比较(n=90)

3 讨论

应急能力是接受急危重症患者科室的医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在抢救患者时,有很多人将“时间”比喻成“生命”,此时,必须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和处理,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分析和商讨[2]。这种快速反应能力与前期的教学训练密切相关[3-7]。传统医学教育是带教教师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学生缺乏主动性,过分依赖教师的指示,不善于思考,缺乏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一分钟”教学法,改善了这种状况,提高学生快速反应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8],使学生分析思路进一步清晰。

真实病例为素材的教学案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详细了解病例资料和主要工作内容时,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并调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做到了“学生自问自答,教师辅助教导”,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

研究结果提示以问题为中心的“一分钟”教学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学生分析思路进一步清晰,最终学生快速解决问题效果提高。而传统教学因为只有老师带教,学生听的内容较多,实际参与的较少,所以当再次面临分析具体问题时,仍无法紧密联系实际案例,从表1 结果看出对照组教学后教学效果明显,但较实验组教学相比准确率相对较低,说明传统教学方法也能完成教学目的,但与实验组相比,实验法教学效果比对照组教学效果更好。以问题为中心的“一分钟”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经过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模拟真实案例后实际掌握的知识较多,特别是在经过学生自己亲自进行分析病例后,再次强化了学生对该类情况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增强了知识的领悟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一分钟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为案例撰写和师资问题。真实案例与教学大纲有一定差距,需要调整和编排,另外学生在教学中会提出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在短时教学中有更多的师资回答问题。

[1]陶骏贤,施长春.我国医学教育学制与培养方式现状及改革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33-34.

[2]李书梅.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3]公斌,孔兵,孙志宏,等.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的特点及建议[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11):638-640.

[4]潘李芬,石曼,代清,等.现场急救情境教学在急诊医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5(2月中旬):160-161.

[5]张晴.多元化教学用于七年制麻醉专业研究生的临床带教[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67-68.

[6]邓海艳,王惠珍.综合模拟训练在护理本科生护理技能强化训练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18-121.

[7]赵亚锋,李敏玲,李会玲.基于案例的PBL 教学法对急诊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J].中国临床护理,2014,6(5):434-435.

[8]万晓燕.高职内科护理课程工作过程模式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3):141-142.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