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书有感》及其英译文的主位结构对比

2015-01-08刘永芳成汹涌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观书方塘主位

刘永芳,成汹涌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郑州 450001)

一、引言

《观书有感》作者朱熹以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活水为意象,通过池水长清不腐表现出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自然至理。言近旨远,物秉理成,诗作既含自然规律于诗内,更寓读书进学之理和儒家义理于诗外。研究者多从文学评价和欣赏方面对原诗做了分析,如原诗的“理趣”[1]和语篇隐喻分析[2]等,而从语言学角度来探讨的较少。本文尝试运用功能语言学的主位分析理论,对《观书有感》及其英译文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以期探索其语篇纯理功能的体现形式之间的异同。二者具有可比性是因为在表达语篇功能时,汉语也具有与英语相似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3]。

二、主位结构分析理论

关于主位的定义和概念在Halliday的论著中有多种描述,但概括起来有两点:(1)主位是小句谈论的内容,(2)主位是小句信息的起点[4]。小句被展开的部分叫“述位”[5]。同时,提出了主位的标记性并对主位作了详尽的分类,如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es as Theme)。另外,Martin和 Rose将小句层面的主位-新信息结构投射到段落甚至语篇层面,提出了宏观主位(macro-Theme)、宏观新信息(macro-New)、超主位(hyper-Theme)、超新信息(hyper-New)等概念[6]175-205。他们认为:段落主题句可以被看做更高一层的主位,即超主位,它不仅是段落的出发点,而且预测其后各小句的内容;比超主位更高一层的是宏观主位。宏观主位(如语篇的题目)预测超主位、主位,宏观述位(如语篇末尾的结论)浓缩超述位和述位。

三、《观书有感》的原诗分析

按照功能语言学关于主位和述位的划分标准以及古诗语言精简凝练、节短而韵长、词约意丰的特点,《观书有感》原诗语篇的主位结构分析如下(T-Theme;R-Rheme):半亩方塘(T)/一鉴开(R)[超主位],天光云影(T)/共徘徊(R)[超述位]。

《观书有感》[宏观主位]

问渠哪得(T)/清如许(R)[超主位],为(渠)有(T)/源头活水来(R)[超述位及宏观述位]。

题目《观书有感》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内容,是全诗的起点,所以可以看作“宏观主位”,读者可以从中猜测到下面各级述位所讲的内容(如书的特征、内容、给人的启示等)。根据绝句“起承转合”的特点,合句结束全篇,结得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本诗末句议论式的总结与宏观主位呼应,构成“宏观述位”。诗的前两句写风景或事实,后两句议论,构成了先景后议法,使得诗的主体部分可以分有两个超主-述位结构。首起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做超主位,二句承接首句引出“天光云影”,形成超述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的超主-述位模式而推进发展。第三句作者笔锋一转“问渠哪得清如许”,开拓新意,形成议论复合句中的超主位,末句道出新信息,合而为超述位。二者构成因果关系,问答之中投射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形成延续型的主位推进模式。从每一句的主-述位来看:开头首句的主位“半亩方塘”同时也是小句的主语,所以是无标记性的主位,述位是“一鉴开”。第二句主位是无标记主位“天光云影”,述位是“共徘徊”。第三句是特殊疑问句且位于句首的是疑问成分,所以是无标记性的主位“问渠哪得”,述位是“清如许”。第四句看上去没有经验主位,但是根据上句和语言的衔接手段来推断,该句其实省略了经验主位“渠”同时由语篇主位成分“为有”构成。

四、《观书有感》的英译文及其主位分析

《观书有感》的英译文版本有多种,笔者选择许渊冲[7]和曾冲明(2012)二者的译文进行比较分析。为叙述方便,分别用“许译”“曾译”来指这两个译文。

许译的主位结构分析:

The Book[宏观主位]

There(T)/lies a glassy oblong pool(R),[超主位]//

Where light and shade(T)/pursue their course(R).[超述位]

How could it(T)/be so clear and cool(R)?[超主位]//

For fresh water(T)/comes from the source(R).[超述位及宏观述位]

许译文将题目译为the book,作为宏观主位主体概括和预测下文要讲述的内容,末句点题,画龙点睛式地呼应标题,形成宏观述位。第一句主位是there,述位是lies a glassy oblong pool。第二句主位Where light and shade是复项主位,where是语篇主位,light and shade是经验主位;述位是pursue their course。前两句超主-述位结构构成派生型主位推进模式,扩展增强了方塘的环境成分。第三句是疑问小句,而且位于句首的是疑问成分,所以它的主位是无标记的疑问部分How could it,其中包含了人际主位How could和经验主位it;述位是be so clear and cool。第四句主位是复项主位,由语篇主位for和经验主位fresh water构成,后面部分做述位。后两句超主-述位结构构成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言辞投射式地浓缩了文章主旨。

曾译的主位结构分析

Thoughts After Reading[宏观主位]

The book(T)is compared to a square pond like a mirror(R),[超主位]

We(T)see the shadows of clouds in the blue sky wander(R).[超述位]

If you(T)ask how its water could be so clear and fresh(R),[超主位]

Because(T)it comes from the source active and flourish(R).[超述位及宏观述位]

曾译文将题目译为Thoughts After Reading来作为宏观主位,强调 thoughts,末句 it comes from the source active and flourish点出观书之感,形成宏观述位。首句主位是The book,后面是述位。第二句主位是we,后面做述位。前两句超主-述位结构形成并列的句式关系而实质内容上又有扩展延伸关系,以此而推进了主位发展。第三句主位If you是多项主位,if是语篇主位,you做经验主位;后面是述位。第四句由语篇主位Because和经验主位it构成,后面是述位。三、四句形成因果关系解释而构成了超主述位推进形式。

五、原诗与英译文的主位结构比较与分析

1.题目:“观书有感”

原诗题目整体看来是由“观书”和“有感”两个动宾词语构成的并列结构短语,以“观书”作为信息的出发点引出新信息“有感”,观书做主位,有感做述位。许译文将题目译为The Book,只突出了观书,而没有点到有感,造成了信息的缺失。曾译文题目为 Thoughts After Reading,thoughts做主位和信息的起点,reading做述位和新信息。一般说来,主位是交际双方已知的信息;述位则是发话人要传递的新信息。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所以比较来看:原诗题目核心在“有感”,许译和曾译却强调了“书(读书)”;两个题目译文比较来看曾译略胜一筹。

2.第一句:“半亩方塘一鉴开”

原诗主位 一鉴开许译半亩方塘原诗述位主位 There 许译述位lies a glassy oblong pool曾译主位The book曾译述位is compared to a square pond like a mirror

在这一句的翻译中,许译主位以指示代词there引出述位“如镜方塘”glassy oblong pool,there作为信息的起点,最后信息落在“glassy oblong pool”,翻译过来是“那儿落有一块如镜方塘”,而原诗主位是“半亩方塘”作信息起点,信息落点在“开”字。从经验主位对等来看,原诗小句是汉语主谓结构,许译是存在过程,相比没有原诗表达得更形象和完善;曾译从诗的主旨出发将原诗主位半亩方塘译为 the book,述位是 is compared to a square pond like a mirror(将书比喻为像镜子的方塘),添加了信息“the book”。二者译文都体现了如镜方塘的平静和清晰,但没有译出“开”的内涵。原诗中的“开”字赋予了“半亩方塘”一种主动积极的色彩,池水主动打开它这一面明镜而为下文蓝天、白云与水波的“共徘徊”做了铺垫,笔者认为“开”字的翻译是有必要的。

3.第二句:“天光云影共徘徊”

原诗主位 共徘徊许译主位天光云影原诗述位pursue their course曾译Where light and shade许译述位主位 We 曾译述位see the shadows of clouds in the blue sky wander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形式体现意义”的观点,曾译所表达的意义和原诗是不同的,因为凸显的主位部分不同。原诗主位是“天光云影”作为信息的起点,许译保持了与原诗的一致;曾译主位是we,将译者与读者相融合富有了主观色彩。原诗述位是“共徘徊”,许译在此成功拟人化呈现了自然景观在水中的动态美;曾译在述位中体现出了原诗的主位,但使成分显得冗繁,没有许译的简练。原诗的述位“共徘徊”勾勒出天光云影的大千世界现身于半亩方塘中的生动景象,形成了大小相随、小中聚大的奇观并富有动态美感。二者的述位成分中都体现了这一点,实现了经验元功能对等,如许译的“pursue”和曾译的“wander”。

4.第三句:“问渠哪得清如许”

原诗主位 清如许许译主位问渠哪得原诗述位be so clear and cool曾译How could it许译述位主位 If you 曾译述位ask how its water could be so clear and fresh

在该句的翻译中,许译以How could it发问,it指代原文中的渠,与原文的主位一一对应;述位简洁明了地译出了“清如许”so clear and cool。曾译主位由if衔接,you代词外指向读者,这是译者与读者关系的共建亦充分体现了以形合语言见著的英语注重显性衔接的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的特点,这一点在原诗的主位中虽然没有体现,但是这不乏是译者创作的一方面。二者的译文都完整表达原诗的含义,展现了人际功能方面的对等,但曾译没有许译简洁明了。

5.第四句:“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诗主位 为有 原诗述位 源头活水来许译主位 For 许译述位fresh watercomes from主位 Because 曾译述位the source曾译it comes from the source active and flourish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的译文都运用了表语篇主位的词“for”和“because”,很好地衔接了上下文并且与原诗主位“为有”相对应,形成了语篇功能对等。许译将活水译为fresh water,曾译用it指代上句的water,并在后文用后置形容词active and flourish予以修饰,同样体现了水的通灵活跃源源不断,达成了概念对等。

通过上文逐句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原诗与译文的主-述位对照方面许译比曾译更忠实于原诗,表达地客观而具体。曾译更侧重与读者的互动,the book,we,you,its water,it这些词将书、方塘、译者、读者(观察者)、活水紧密联系起来,突出了原诗本身以“半亩方塘”因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补充而“清如许”为喻指出读书的意义,但忽略了诗歌形式的美感。

六、结语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古诗《观书有感》及其英译文进行了主位结构分析和比较。一方面发现各译文的得失,另一方面透过宏观主位、超主位、主位,宏观述位、超述位、述位逐层分析,使得读者对原诗及其英译文整体结构及句子之间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和认识,构成开放性的等级层次的篇章节奏,有利于研究篇章的信息流,掌握篇章组织过程中的信息脉冲,从而更好地捕捉文章的意义。

[1] 伏涤修.未觉诗情与道妨,尽除理障出理趣——朱熹《观书有感二首》赏析[J].名作欣赏,2005(23).

[2] 李气纠.对朱熹《观书有感》的语篇隐喻分析——兼与任绍曾先生商榷[J].湖南学院学报,2010(1).

[3]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黄国文,黄志英.语篇功能中的复杂主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

[5]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 MARTIN J,ROSE D.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175-205.

[7] 许渊冲.中国古诗词三百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观书方塘主位
观书有感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半亩方塘,妙趣横生
观书有感(其一)
观书有感(其一)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观书有感
希拉里败选演讲稿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