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电子政务成为下一个泡沫

2015-01-05李宗磊

信息化建设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成本政府

李宗磊

电子政务作为科学、实用的管理手段,有利于提高行政人员素质,优化行政管理结构,增强行政信息共享,促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推行电子政务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已经成为共识。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政府机关把电子政务建设当作“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不少行业和部门争相申请资金,要求在系统内或部门内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必须对电子政务领域的铺张浪费提高警惕,做好研究工作,避免盲目建设,防止电子政务成为信息化领域的下一个泡沫。

铺张浪费 乱象纷呈

由于政出多门、标准不统一,建设的结果出现了“有电子无政务,有网站无信息”的状况,一边是重复建设,一边是闲置浪费,大量的财政资金付诸东流,电子政务建设名实不符。同时,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普遍对电子政务的成本问题存在着乐观主义看法,一方面高估电子政务所能节约的成本,另一方面低估了实行信息化改造所增加的成本,对电子政务投入的巨大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目前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资源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

重复建设。目前存在政府机构条块分割较严重现象,大量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盲目效仿,给政府系统各垂直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违背了区域性网络“一个大脑和一套神经系统”的原则,不仅增大了建设地区性统一政府网络的难度,而且在人力、物力上造成极大浪费。

缺乏调查研究。许多政府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对自身所处的综合环境缺乏了解和评估,不考虑实际需要,一哄而上,导致电子政务系统脱离本部门实际和客观环境,造成资源浪费或资源不足等问题。

缺少统一规划。在电子政务项目规划、方案设计、资金安排、绩效监管、标准规范建设等方面,各政府部门各自为政、自搞一套,信息建设不重关联、自成体系,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缺乏统一调度和有效整合,影响了信息化整体应用。在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各部门开展或推进共享协同主要满足内部业务需要,数据资源“自留地”意识很深,资源共享“纵强横弱”。

不重成本。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是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事实上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却需要增加多项行政成本,主要是初始投入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此外,由于信息化系统无形磨损大,建设周期长,风险系数高,还存在许多隐性成本,如政府工作方式的转变。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之初,行政总成本必然会增加,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行政总成本才会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多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如果针对电子政务的大量投资产生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失去了建设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之所以出现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电子政务的建设资金多来源于政府财政,相对于电子商务,所受到的约束和回报期望少得多。

过度保密。无节制的保密也是造成电子政务浪费的重要原因。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电子政务更应该“全心全E”为人民服务,以公众为中心,建立开放服务的系统。对过度保密行为必须进行约束,可以减少因太多的保密问题而增加的电子政务成本。

盲目求新。一直以来,掏自己的钱包,“够用就行”是共识。但是在政府机关却往往有人认为必须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才符合“高大上”的标准,才有“远见卓识”,才是具有前瞻性的表现。但很明显,电子政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没有充分的调研、需求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再先进的设备也难以发挥作用,何况IT领域技术更新速度极快,盲目求新必然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

破解核心 有的放矢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不外乎两个:一是精简机构,压缩政府运营成本;二是提高效率,增进政府服务水平。而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的目标又可以划分为三点:第一,使民众能更方便地获得政府服务并与政府交流;第二,增进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反应能力;第三,促进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和机构运转的高效化。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划分电子政务建设目标,电子政务的基本原则必须是:以民众为中心,即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大众,而非服务于政府机构;以结果为导向,即电子政务要有明确的绩效度量指标,评价其成本效益;以市场为基础,即结合各地实情(如民众对电子政务的期望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等),采用不同层次的电子政务战略。只有把握了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与基本原则,实施电子政务工程才会有的放矢。

电子政务建设要达到理想状态,必须与政府业务框架进行整合。政府服务涵盖的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及其服务领域对电子政务会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机关内部也有公文、会议、财务、人事等不同应用。在有限资源与有限时间的条件下,要同时完成所有电子政务项目,显然不太现实。为此,电子政务的实施不可避免地要对项目进行优先取舍,并进行整合。项目优先取舍的标准不一而足,主要有:项目对民众的价值、对提高机构运转效率的潜力、在特定时间段内实施的可行性等。当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潜在问题(障碍和风险)和实施框架基本明晰之后,电子政务的运作流程也就水到渠成。在这个时候,采用何种信息技术来实现电子政务目标才提上日程。

有效途径 政务云+大数据

当前,“智慧城市”已成为信息化时代城市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智慧的城市离不开智慧的政府,离不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数据资源。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实时透彻感知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改进服务短板,主动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服务,是智慧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政务云+大数据”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具体来说,首先应该利用和提升已有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资源和业务信息系统,按照统一网络、统一安全防护、统一共享交换的思路,采用市场化、专业化方式建立安全的政府公用云平台。第二,要对网络硬件环境、基础数据资源、通用软件等实施统筹建设,实现技术支撑环境和业务应用软件分离。第三,各部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涉及的硬件设施和支撑软件等可以由政务云平台提供,各单位自行开发业务应用软件,按需申请服务资源部署在政务云平台运行,并鼓励已有政府业务逐渐迁移到公用云平台。第四,统筹规划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平台,重点推进政务资源配置整合优化。第五,对于内部管理和业务运转,政府是大数据的重要开发者和利用者。因此面向社会服务,政府部门则仅需要提供公共数据资源,具体的应用开发可以交给社会,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开支,防止出现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当政府在推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时候,必须要明白电子政务不是纯粹的信息技术问题,不应盲目跟风。要切实分析,根据实际 情况,统一规划部署,挖掘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对症下药地实施电子政务,避免为了电子政务而上电子政务。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成本政府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