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产业优势转化成商业能力
——专访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局长曹凯龙

2015-01-05刘静

新商务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贺兰山产区酒庄

本刊记者 刘静

将产业优势转化成商业能力
——专访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局长曹凯龙

本刊记者 刘静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葡萄酒花卉产业发展局局长曹凯龙(左一)出席葡萄酒主题推介会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国家大战略、宁夏新使命。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这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葡萄酒产业是宁夏最具潜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把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国际国内业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具备打造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的条件,是大自然赐给宁夏的一块宝地。190公里葡萄长廊,平坦广阔的地势,地形地貌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赋予了宁夏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那么如何依托葡萄酒产业,融合旅游文化产业以及相关联扩展产业的整体联动,把宁夏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璀璨明珠?为此,记者专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局长曹凯龙。

Q&A

Q = 《新商务周刊》记者

A = 曹凯龙

打造全产业链 提升商业附加值

Q 您提出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目前面对市场、品质、资金等方面的挑战,那么我们怎样应对这些挑战,宁夏自治区把2015年列为“市场营销年”,在打造全产业链方面,会有哪些新的模式、渠道和措施?

A 虽然近年来贺兰山东麓产区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品种资源、鲜明的品牌聚集效应、优越的投资环境等发展优势,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但还面临市场、品质、资金等方面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积极以即将成立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为契机,研究法规政策,把握市场态势,创新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组织管理,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充分激发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在国内外行业与市场上具有很高声誉,自治区确定了在贺兰山东麓建设百万亩葡萄产业基地、100个以上品牌酒庄,实现1000亿元综合产值宏伟战略目标。截至2014年底,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9万亩,其中酿酒葡萄51万亩,已投产葡萄酒庄72家,已超过目标一半以上,但产业实力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商业能力,老葡萄园的附加值也未充分表现出来。因此,2015年我们主要通过全产业链打造,缺项扶持,整体提升产区商业能力,在种植技术、酿造工艺水平、橡木塞、橡木桶、玻璃瓶、商标设计、包装,葡萄酒旅游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针对目前产区新建葡萄园时间短,高端葡萄酒产量少的实际,将积极引进汇源果汁公司生产加工葡萄汁;加快与法国养生、护肤品的技术转让合作洽谈,开发市场需求旺盛、潜力较大、附加值高的葡萄系列护肤品、养生保健品;支持酒庄与旅行社合作开展葡萄旅游项目,并在一、二线城市设立专卖店,整体推进产区葡萄酒市场营销份额。

立足资源优势 提升文化内涵

Q 宁夏自治区政府和产业管理部门提出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使葡萄酒产业和休闲旅游项目融合发展,请您结合葡萄酒产业的文化内涵,介绍一下这样考虑的出发点是什么?2015年在发展葡萄文化旅游方面有哪些举措?

A 贺兰山东麓自然条件堪比甚至优于法国波尔多地区。190公里葡萄长廊,地势平坦广阔,地形地貌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旅游景点众多,交通状况良好,服务设施较全,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要素比较完备。葡萄酒产品是一种富于文化含量,极具时尚感的产品,我们的酒庄建设的风格各具特色、风景优美,大面积葡萄园本身就是独特景致。基于此,2013年5月,自治区政府提出重点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健康休闲旅游项目。依托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长廊建设,突出“健康·运动·休闲”主题,融入“必来、必看、必吃、必购、必玩”的元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生态化葡萄旅游廊道,主题化葡萄中心·酒城·小镇,特色化葡萄酒庄,高端化葡萄休闲运动园区建设,实现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刘慧主席2013年5月19日调研贺兰山东麓葡萄特色旅游项目时强调,要立足资源优势,将闪亮珍珠串成魅力项链,使葡萄酒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融合,使宁夏两个支柱产业在有机融合中共同发展、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今后要在完善配套设施,提升酒庄旅游接待功能,吸引国内外高端人士来宁品酒、观光、休闲,促进产业发展上下工夫。

贺兰山东麓是国际国内业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具备打造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的条件,是大自然赐给宁夏的一块宝地。190公里葡萄长廊,平坦广阔的地势,地形地貌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赋予了宁夏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我们把2015年确定为“市场营销年”,以葡萄文化旅游为抓手,将整个贺兰山东麓产区作为一个产业集团来经营。一是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合作项目来推进贺兰金山国际葡萄产业试验区建设,打造优新酿酒葡萄品种资源聚集区。二是与法国波尔多市合作,创建贺兰山东麓产区与波尔多产区友好产区,在人才交流、产业发展、技术合作等方面学习提高,在青铜峡市共同建设中法葡萄酒庄集群示范园。三是从美国托马斯·布洛克苗木公司引进防寒品种葡萄苗木,推进试验示范及育繁推一体化母本园建设,与阿根廷鲁兹酒庄合作,在红寺堡区建设中阿共体葡萄酒庄集群示范园。四是根据德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古丝绸之路之前,从中国到欧洲存在一条葡萄与葡萄酒之路。因此,将赴格鲁吉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敲门选商”,并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合作联盟”,建设张骞葡萄酒文化示范园,打造我区面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外向型葡萄文化产业园区。通过建设葡萄产业试验示范区,围绕葡萄标准化种植、酒庄集群建设,推进葡萄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规范行业秩序 为产业保驾护航

Q 近年来,宁夏在保障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A 近年来,随着宁夏葡萄产业的迅速发展和贺兰山东麓产区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一些影响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随之出现,如产区内存在葡萄苗木品种混杂、带毒率高等问题,品牌酒出现贴牌、以次充好等现象,产区及周边环境保护难等问题,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打击、整治。下一步,我们将在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形成产区监管的常态化机制。由葡萄产业局牵头,农牧、林业、环保、国土、卫生、工商、质监、食药等部门配合联动,加强葡萄产业联合执法力度。坚持规范监管、教育并举,对葡萄苗木、基地建设、品牌保护、列级酒庄管理、金奖酒销售等进行严格监管,对假冒伪劣产品露头就打,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谁都在管,但谁都不严管、谁都管不好”的问题,逐步达到综合执法的目标,规范行业秩序,保障全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将贺兰山东麓打造成全国一流的葡萄酒产区,世界东方葡萄酒之都。

左鸣远/摄

猜你喜欢

贺兰山产区酒庄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贺兰山沿山地区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印象贺兰山
各石材产区政府和市场积极推出应对措施
澄海玩具产区:企业差异化发展
美贺酒庄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法国波尔多产区迎来10周年庆
《满江红》中的“贺兰山”在哪儿
“超二级”酒庄惹人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