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觉的写作

2015-01-04郑炀和

文学港 2014年6期
关键词:刘亮程樵夫语词

郑炀和

樵夫的散文写作历史不长,但起点很高,几乎没有习作,一诞生就是精品了。这自然和他先前有大量的新闻采写和小说写作经验有很大关联,但最重要的是樵夫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他的写作是自觉的,所以他的作品没有摸索中的跌跌撞撞,没有“硬伤”。对于什么是好的散文,不要说比作家,甚至比评论家他都理解得深刻。樵夫在他的散文集《倒不了的老屋》的自序中从语言、氛围和精神气质阐述了他对散文的理解,我觉得非常到位,他用他的理论保证了自己的写作一开始就走在了大道上,同时又通过创作,对散文有了更贴近的认识。

樵夫认为,“可能没有任何一种文体像散文这样依仗着语言。如果一篇散文的语言没有什么特质、没有什么令人惊异的审美效果,这篇散文多半是走不了多远的,也引不起阅读欲望”。那么什么是好的散文语言呢?“就我个人的写作经验与对好散文的内心认定来说,好的散文语言的确是沉迷在个人的感性经验中的具有铺陈浓郁叙事的密实的语言。这种语言越密实,语言越具有力量,质感越强”。以我看,任何一种诗性文体都依仗语言,问题是相对于诗和小说,很多人认为散文的语言是不重要的,以至于认为散文是一种人人都会写的文体。樵夫强调散文语言的重要性,我想有这个原因吧。在他看来,散文也应是诗性文本,这是他对散文的评判标准,其实也是他对自己散文创作的要求。诗性文本中的“意义”不是“通过语词”让人理解的东西,而是“在语词中形成”的东西。所以樵夫高傲地指出,“许多端着高蹈的姿态、用庸常的语词写出的散文,其本质与好的艺术性的散文相距太远,那种散文让人索然无味。语词的精准性有时恰恰让人觉得某种苍白,那种苍白是感觉的苍白意味的苍白,它的太确实的指向阻挡了阅读者的阅读脚步,就仿佛人总是与一些毫无幽默感的人打交道,了无趣味,散文呈现的感觉太乏味了”。有这样认识的作者,如果没有找到相应的语言,他是决然不会动笔的。如果他动笔了,那么肯定是他找到他想要的语言了。樵夫的散文之所以一出手就是精品,原因在此。随便举个例子,《一棵乌桕树》中有这样一段话:“月亮出来时,这个村庄才仿佛真的安静了,照亮的和没被照亮的都给看得一清二楚,月亮没有时,一切都处在黑暗中,让人躁动不安,我是后来才明白这些。月亮跃上房顶好一丈时,我碰到马克,他正在门槛上发呆,月光落在他的脸上,他愣着抬着头看天。秋天的夜晚是很让人难捱的,我和马克他们都十三四岁,过去的过去了,未来还用不着我们去操什么心,大人们安安静静,秋天了,田里的稻子都已经收割了,就是地里的红薯也大都被收上了,已没有什么操心的大事,秋天的月夜,大人们把自己妥妥帖帖地安顿在了床上。我知道马克,好多人不晓得他在想什么,我知道。”很少有这样的语言写出少年心里莫名的躁动。“散文语言的力量自然是先建筑在语词的选择与运用上,语词是散文这座大厦的砖瓦。我们知道一个语词对应着一个思想内核,哲圣柏拉图的‘理念,其实就揭示了词语形式与内核的知识。选择了何种语词就表达了何种思想。用语的或惊诡或奇妙或婉丽或凄美,往往呈现出写作者内心奇异而独特的生活感受与生命体验。而这种独特的感受与体悟对散文来说太重要了,是散文的灵魂。”樵夫很明确地知道,语言不是技术活,只有当独特的感受与体悟和语言双向选择成功后,散文才立起来了。在此,我要纠正的是语词不仅仅表达了思想,更重要的是呈现了丰富的精神世界。两者不是同一回事。思想只是体现着意识的深度,而精神是理性与情感、思想与体验、意志与感受等等的一体化,它让我们领悟到存在的价值的同时,也品尝到健康的生命状态本身所拥有的喜悦和忧伤。樵夫散文的成功正是在精神层面的饱满使之有了深度和厚度。

由此可见,生命体验和语言相得益彰,没有深刻的体验,语言无从生发。樵夫的散文基本上写他老家的人事物,最常见的农村生活。他的散文又一次让我思索一个问题:农村生活并不美好,甚至有很多苦难,如果现在重新让我们过回小时候的农村生活,我们是绝对不想的,但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回忆当年的生活,而且在记忆深处,这些生活占据了很大的地盘?也就是谢志强老师问樵夫的一个问题:“当我们回忆它们时我们回忆起什么?”樵夫在文章中给锄头、风车、柴刀、斗笠、簸箕、蓝布、手推车、榨油房等农村最常见的物件一一立传。他说,“由物写人,写那种已经远去的生活,这是我真正要做的,或者说是我散文真正要关注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历史,有他的生命轨迹,我甚至相信那些已远去的乡村生活是我们一批人的历史印痕,是我们一批人的历史。明里写物件,但实质我是在写人,写乡村人与物件交往过程中的丰富的人性,那些人性是复杂的,但最终的底色是温润的。” “一个人如果抓不住历史,那人本身就会有强烈的虚无感,仿佛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没有根底。而厚重的历史最后全由物事来呈现……这一件件乡村物件就是让灵魂可以安然返乡的路径。当我面对着沉淀的历史的时光的每一物件时,沉在心底里的敬畏与虔诚会浮现上来,任何浮躁、傲慢与轻狂在它们面前都将荡然无存。”这是樵夫和刘亮程的不同之处。樵夫写物是为了写人,是要在心里留住那段历史;而刘亮程写物是为了突出时间的虚无,是为了从一粒沙中看到整个世界。樵夫的乡村散文有人的温度,刘亮程的散文有先知的智慧。读樵夫的散文我会想起自己在农村的童年生活,能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喜悦和忧伤,会笑会流泪。而读刘亮程的散文我会沉思。虽然他在农村的童年生活比樵夫还多很多苦难,可是,《一个人的村庄》里看不到这些苦难,“当我在写作中回到小时候的村庄,这些苦难被我忘记了,我写了这个村庄的草木和动物,写了风、夜晚、月光和梦,写我一个人的孤独和快乐,希望和失望,还有无边无际的冥想。当那本书完成时,我发现我的童年被我成功地修改了,我把那个八岁丧父的自己从童年的苦海中救了出来,我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童年。我感谢我的文字,它拯救了我。写作是一个创造自己的过程。我塑造了一个主人公。他却改变了我。”樵夫的散文是写实的,刘亮程的散文是虚构的。樵夫自己也意识到两者的不同,“如果要说影响,不是刘亮程的‘回忆方式与视角,而是他如何去呈现那些独特的东西,从而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经验世界。我想,散文写作就是要努力创造独特的经验世界,进而创造出具有独特生命感受的世界,这样的散文才可能成为独特的散文。每一个作家过往的生活以及经验、记忆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时空是覆盖的,这就是说只要在自己的经验中思索那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是写出独特散文的要素之一。”童年和少年在农村的生活,让樵夫尝到了苦涩也领略了温情,无论哪种体验,都是他生命中最难忘的。endprint

“在这个村庄,好多事你经验过,你就晓得许多道理,似乎用不着别人多教。油灯的光亮虽然让我们与这个世界顿时就联系上了,但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是一个被动的人,油灯又经不起风雨,油灯一灭,黑暗就潮水般湮没了我们,恐惧就会上来。手电筒却完全不一样,这是个上好的东西,手电筒一打开,一道锥形的光就刺亮了这个乡村世界,每个角落都在它的横扫下纷纷倒下,我成了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你可以主动,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手电筒一打开,一切都袒露在你的面前,一关,自己就隐藏起来。手电筒对一个成长中的乡村少年有着别样的意义。”《手电筒》

就像樵夫在一篇文章中写的一样,“突然觉得,人的幸福真的不全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其实在于对物与人事的感知力,如果一个人对世间的事或物缺乏感知,那他的幸福之根又在何方。”乡村生活值得回忆和书写的原因也在此吧?

对农村生活的刻骨铭心以及对父母深深的爱,使得樵夫看到了许多人视而不见的细节,就像孟郊看到母亲“密密缝”背后的“意恐迟迟归”,这使他的生活有了浓度和温度。樵夫的散文有许多充满生命质感的细节,这和他深度体验生活有关,同时又成全了他散文的独特性。“我写作散文时,除了对生活、生命有了独到体悟外,就是苦苦思索那些细节,我不知道别人怎样,我没有发现或储备好若干个细节,我是绝对不动笔的。我们一些散文之所以让人难以读下去,缺乏细节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阅读事实。再说,散文和小说一样都是叙事文学,没有细节就几乎推动不了叙事,叙事本身的张力感是建立在丰富的细节上。这是一。其二,要思索细节本身深藏的意义,细节在整个作品中会显示其本身独特的意义,像一个词一样,或象征或暗示等;同时,细节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细节呈现出许多独特的让人回味无穷的东西。”

也许是自己以及父母兄妹经历过苦难,所以樵夫对别人的不幸和生活中的压力特别敏感。“就在我转身要走时,一对父子的孱弱身影打着我的目光。我的目光趔趄着。那孩子七八岁,衣着单薄,一件红黑相间的小棉祆吊在上身,裤子坠下来裤脚淹没了他的鞋子;而三十多点的父亲背着一只硕大的塑料袋。走过我们身边时,就像一座会动的山。我知道他们是不容易的,即使能走到这,走到我们这座繁华无比的城市,是经历了多少艰难啊。”“火车站挤满了人,候车室已是臭气熏天,站台上也至少有上千人,他们的脚边都叠放着大包小包。他们都惊恐地望着远方火车到站的方向。一会儿,火车来了,远远地听到鸣笛声。站台上的人像突然遭到冰雹的袭击,到处是混乱的哇哇叫喊声,大家都没有方向都找不到自己登车的位子。大人叫小孩,小孩哭喊着大人。”

这是《找活》里的细节,“那个场面至今存在我的脑子里,我无法忘记它,想起它总会让我心酸难抑,有时有落泪的感觉。”因为这些人的生活都让他看到了自己深爱着的父母的影子。

对苦难的敏感使得樵夫有悲悯之心,更难得的是他对幸福也相当敏感,“一句‘平安的问候会让我眼泪涟涟。”《母亲总在路上》不仅写出了几个弟妹无法照料自己生活的困境以及由此给母亲带来的奔波和辛劳,也让读者看到了作为家里唯一有“出息”的长子不得平静的生活状态。难得有几个月几个弟妹家都没有什么事,樵夫不禁感叹,“我们算幸福地过了几个月的好日子,我们都是劳力者,平静的日子就意味着幸福。”读来让人心痛。刘亮程在虚构的文字中拯救了自己,而樵夫在心力交瘁的现实生活中拯救了自己。我想起了一篇名为《金钱的阴谋》的文章,大意是,当你在获得金钱的过程中,如果感到紧张和屈辱,在获得金钱后,就不要指望会过得怡然自得,因为在紧张和屈辱中得到的金钱,用起来会更加的不安和心酸。这就是金钱本身所固有的阴谋。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很多人在经历了困苦的生活后,就算事业有成,依然摆脱不了怨恨以及因自卑而生的自大,以另外一种形式过上了困顿的生活。樵夫识破了这个阴谋,所以,他的散文的成功,与其说是语言啊,手法啊等等方面的成功,不如说,他勇敢地面对了生活。他清楚地知道如何对待生活,就像他自觉的写作。他掌握了主动权。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亮程樵夫语词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潜在的共鸣与对话——论雍措与刘亮程的乡土书写
樵夫的剑
神使墨丘利和樵夫
冬天,与刘亮程有约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樵夫与赫尔墨斯
樵夫巧解元字联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试析受话人对语词主观意义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