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海关积极推进“一路一带”建设

2015-01-04李晋生熊赟蒋晓静

新丝路(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通关海关经济带

特约撰稿 李晋生 熊赟 本刊记者 蒋晓静

深化改革 强化服务

西安海关积极推进“一路一带”建设

特约撰稿 李晋生 熊赟 本刊记者 蒋晓静

编者按:西安海关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倡议提出者,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融入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一体化。近两年来,成功承办“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便利化论坛”和 “‘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取得了“西安共识”、“西安声明”等8大成果。西安海关努力深化改革,推进“大通关”关检服务,落实中央重大部署,构建立体丝绸之路,加快口岸建设,推进了全面开放进程。

推进“大通关”关检合作 助力丝路经济带建设

西安海关与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积极推进关检合作。2014年8月西安海关制定“三个一”实施方案并启动试点工作,与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多次沟通协商,双方决定对共同选取的部分企业在部分通关现场申报的部分进口货物开展试点。去年11月10日,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关口岸开展关检“三个一”工作。今年4月,西安海关与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定了新的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将关检合作“三个一”全面推行到陕西省内所有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所有通关现场、所有依法需要报关报检的货物和物品。

西安海关人运用“互联网+”思维,着力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推动相关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推进海关与监管场所的数据联网、H2010通关管理系统与特殊监管区域辅助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以及卡口电子信息的自动比对放行。开发上线“出口转关电子运抵报告系统”,出口转关“低风险快速放行”报关单实现自动放行。引导和帮助企业改造升级特殊监管区域辅助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实现与海关H2010系统对接。与铁路部门实现信息联网,“长安号”监管效率大幅提升。运用“物联网”技术,对货物运输实施全程无缝监控,车辆进出卡口实现电子化放行。监控指挥中心建成运行,加快推进单兵移动查验系统试点,智慧海关建设正加速推进。

西安海关全面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西安海关自2014年11月起全面实施“全省通”关区通关一体化,企业可以任意选择报关地、自主选择办理验放手续,通关时间大幅压缩,2015年1-9月共办理关区内一体化报关单20705票,贸易额303.46亿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倡议提出海关,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融入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一体化。今年4月27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一体化首票报关单在我关顺利通关。截至9月底,共办理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86681票,贸易额712.34亿元。

积极争取优先试点 落实中央重大部署

在简政放权方面,西安海关自2013年9月起启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工作以来,取消权力14项,承接总署下放权力8项,下放隶属海关权力4项,简化作业程序17项。建设关区行政审批项目“一个窗口”,在唐延路报关大厅设立行政审批窗口,统一受理行政审批事项。

西安海关向海关总署争取优先试点资格,成为全国首批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据采访了解,目前复制推广的23项制度中的20项已开展业务,为企业节省报关成本80%,通关效率提高60%,申报时间压缩50%以上,三星、美光等重点企业通关时间由几天缩短至“秒级”,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出成效 服务重大项目创纪录

一是优化通关监管改革。全面深化无纸化通关改革,依托计算机系统实现关企互联互通,9成报关单实现远程自助报关。大力推进税款电子支付,截至目前,电子支付税单比重超过90%。启动加工贸易作业无纸化改革,特殊监管区域账册备案、变更,区外加工贸易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电子化手册备案资料库和试点企业核销等实现无纸化。建成风险联合研判机制,风险信息集中发布,各类风险集中研判、统一处置,新型风险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二是率先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行业务改革。开展区区、区港、关企“三个联动”改革,以简政放权、简化流程,无纸化通关、信息化监管为切入点,打造业务改革试验区。通过改革,实现了在途监管、卡口智能验放、重点企业联网监管,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一执法标准,简化业务手续,“多区如同一区”。通关作业无纸化率达到90%以上,80%以上的货物可在20秒左右办结,既成倍缩短了通关时间,又大幅节省了企业通关成本。

三是服务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两个综合保税区建设,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从申报到获批仅用时88天,创下“西安速度”,为三星重大项目落地奠定坚实基础。全关动员,抽调机关干部百余人次以“会战”形式服务保障三星全夜航货运包机,为三星量身打造监管方案,确保高价值精密设备落地。对三星、美光等重点大型企业实施联网监管,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增加每周六为集中通关时间,为三星、美光等企业提供通关服务,实现24小时不间断通关。

构建“立体丝绸之路” 助推全面开放进程

打造一个开放平台——西安海关擦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金字招牌”,着力助推省内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推动区内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供应链完整、物流无缝衔接的开放发展高地。西安海关党组制定了关于推动陕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首先试点各项改革,助力内陆与沿海拥有同样的发展优势。今年上半年,全省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值合计828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5.1%。其中,西安出口加工区进出口值在同期全国出口加工区中排名跃居第2位,仅次于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

畅通丝绸之路“三大通道”——西安海关研究出台了支持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的6方面24项具体举措,着力打通空港、陆港、信息港3条开放通道,全力支持打造立体丝绸之路。打通空港通道,积极推动西咸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获批,咸阳机场新货运区国际库建成使用,T3航站楼海关监管场所建成投入使用,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顺利落地,“通程航班”业务正加快申请。截至目前,监管国际(地区)航线达到31条,国际(地区)旅客突破100万人次。打通陆港通道,西安铁路中心站获批国家临时对外开放口岸,今年6月全国首家获批的西安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式揭牌运作,申请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资质,粮食、肉类指定口岸获批,“西安内陆港”功能不断完善。助力开通“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提供全方位通关保障,现已实现常态化运行,每周开行2列,累计监管“长安号”货物3.8万吨,货值9011万美元。打通信息港通道,大力支持陕西电子口岸建设,搭建全省公共服务电子口岸平台;自主建设西安电子口岸,辐射西北陕、甘、宁、青四省区。建议陕西抢抓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新型业态机遇,建设“网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西安获批出口试点资质,2014年10月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揭牌并正式开展出口试点。自试点开始截至目前,共监管跨境出口货物10.2万票,价值125万美元。今年2月开始直购进口试点截至目前,监管进口6638票,货值约227万元人民币。目前备案有支付企业2家、物流企业5家、仓储企业1家,跨境电子商务呈积极发展态势。

成功承办“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便利化论坛”和“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2014年5月成功承办“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便利化论坛”,达成“西安共识”,取得五项成果。今年5月,成功承办了海关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汪洋副总理、71个国家(地区)海关和国际组织的嘉宾以及国内有关部委、商界代表共计400余人出席论坛,论坛取得了“合作倡议”、“西安声明”、“能力合作安排”3大成果,海关总署与哈萨克斯坦财政部签署了《关于西安海关和阿拉木图州国家收入局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备忘录》,打造了国际间海关沟通和合作的良好平台。

总之,国家口岸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陕西内陆口岸建设迎来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西安海关人将会进一步提升把关服务水平,矗立丝绸之路新起点,把好国门,积极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猜你喜欢

通关海关经济带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东北海关二五附加税的开征和中日交涉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通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