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境内景颇族传统服饰造型与装饰艺术研究

2015-01-02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0期
关键词:支系景颇族纹样

曲 义, 周 玮

(1.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2.宿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1 前言

关于景颇族服饰,前人的研究动态多着眼于服饰文化与服饰纹样等方面,现有学术文献中专门针对景颇族服饰造型和装饰方面学术成果的稀缺性,是本文的研究背景.景颇族与缅甸克钦邦和掸邦等地区的克钦族同属一脉,我国境内的景颇族全部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山区之中也有少量的人口散居.虽然景颇族是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小型民族,但是景颇族传统服饰构成体系中的服饰品元素丰富多样,造型各异,装饰独特,具有极高的服饰艺术研究价值.

2 男子服饰

2.1 服装

2.1.1 上装

景颇族男子上装的衣长至臀围线附近,服装面料以白色和黑色居多.从造型上来分析,服装的领形为圆领,鲜见翻领,门襟为对称式,通体不设置口袋,袖形为直筒窄袖,袖结构为连裁式,服装的开闭运用布质的盘扣来完成,日常所穿上装通体无刺绣和织花装饰,个别支系的男子在盛装时穿着局部有少量彩线纹样的上衣.

2.1.2 下装

景颇族男子的传统下装以黑色土棉布所制的阔腿裤为尚,裤长略过膝盖.青年男子所穿黑裤的裤口处绣有红、白色线交错的花边纹样,中老年男子所穿黑裤的造型与青年男子相同,但裤口处不做刺绣装饰.

2.2 配饰

2.2.1 包头

无论支系、无论性别,景颇族人民自古便有头戴包头帕的服饰习俗.就男子所戴的包头而言,根据不同的年龄,包头的色彩和装饰均具有各自的差异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首先,从色彩上看,以喇期和浪莪两个支系为例,青壮年男子所戴包头的色彩为白色,中老年男子则包黑帕(罗天溥,2003);其次,从装饰上来说,中老年男子的包头之上鲜见装饰性元素,即使是盛装时所戴的包头亦朴素无华.青年人所戴的包头之上,常在一侧或两侧彩绣少量的几何状装饰纹样,还缝缀有各色的彩珠和以红、绿二色为主的彩线绒球;再次,景颇族中老年男子蓄发而青年人不蓄,故而中老年男子在配戴包头前,需先将长发结髻于头顶,而青年则不用.

2.2.2 耳饰

与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不同的是,在景颇族的传统服饰规制中,男子亦有配戴耳饰的习俗.男子耳饰的造型由最初的圆环状发展为圆柱状,耳环的材质也经历了从竹到布再到银的发展过程(申玉红等,2013).

2.2.3 土火枪

景颇族男子在进山打猎和作战时,需携带象征着勇猛和果敢的土火枪,后来土火枪便成为景颇男子的专属配饰品.传统土火枪为铜质,枪身上多刻有装饰花纹.枪托之上粘贴有锦鸡等猎物的漂亮羽毛,既做装饰,又寓意枪主人具有精准的枪法和辉煌的战绩(李木汤,2007).

2.2.4 筒帕

筒帕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配饰品,无论男女老幼,在外出时均以单肩斜挎筒帕为尚.帕身的造型为长方形,帕布用黑色的棉纱织经,以红色的羊毛线打纬,织出的成品布料之上装饰有满图的织花纹样(焦萍,2013).帕身上端的左右两侧贴缝有一条宽度约10cm的黑色素肩带,帕身的底端缝缀有彩色的丝带和开司米所制的绒球.盛装时所戴筒帕的正面帕身之上,横向缝缀有数排圆形的大银泡,最底端一排银泡的圆心处还坠有银薄片.因为男女筒帕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没有性别差异,所以在女子服饰中不再赘述.

3 女子服饰

3.1 服装

3.1.1 上装

黑色圆领的对襟或大襟短衣是景颇族女子的传统上装.日常所穿上衣的材质为自织土布,盛装时则改穿丝绒衣.窄袖、衣长至腰节线、不设置口袋、以银币为纽扣、衣身上缝缀大量的银泡、银薄片和彩珠等饰物,是景颇族女子上装的主要造型与装饰特点.

3.1.2 下装

由女子自纺自织的下装“筒裙”为棉毛混纺,其经线的主色为黑色及深蓝色,辅色为黄、绿和湖蓝色等.纬向通体用纯红色的羊毛线织成.成年女子所穿筒裙所用的布料用三幅窄幅布缝合而成,女孩的则少一幅.筒裙面料的织花图案分为青年女子所穿的满图式与老年人穿的半花式两类(郑洁,2015).满图式筒裙除了腰节线附近外,其余位置均织有花纹装饰,半花筒裙只在每幅布料的上下两头织出宽度在30cm左右的纹样.

3.2 配饰

3.2.1 发饰

前齐眉、后齐颈的半球形,是景颇族青年女子传统发饰的主要造型特征,在这一点上,各支系存在着一致的民族可识别性特点(刘浩君,2014).至40岁以后,各支系的中老年妇女开始蓄发,并盘髻于头顶之上,再包黑色或红色的土布包头,盛装时还在脑后的包头帕之上缀饰彩线流苏.

3.2.2 包头

景颇族各支系女士包头在材质、色彩和造型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特征.首先,从包头的材质上来说,年轻女子包羊毛帕,40岁以上开始包自织的土布帕;其次,青年人所戴的羊毛包头为红地的织花帕,中老年女子则戴红色或黑色包头;最后,不论年龄长幼,景颇族女式包头的造型均为圆柱形的高筒状.

3.2.3 耳饰

景颇族女子所戴的耳饰极富层次感,除浪莪支系外,其他支系女子的双耳上下各穿一个耳孔.上耳孔戴有长15cm左右、宽5cm左右的长而扁的刻花银耳牌,耳牌下端坠有银铃和彩线流苏,长度及肩线.下耳孔穿有长20cm左右、宽2cm左右的圆筒状银耳棒,耳棒的两端各吊有一颗小彩珠.唯有浪莪支系女子的双耳上各穿有3个耳孔,上、中、下三孔中所戴的饰物分别为银耳环、银耳牌和银耳棒,层次感较两孔的耳饰更胜一筹.

3.2.4 手镯

手镯是景颇族女子的专用配饰品,造型有长筒形镯和扁圆形镯两种.载瓦支系和景颇支系的女子戴长筒镯,扁圆镯为浪莪支系女子所戴.大镯的直径可达3cm左右,内部中空.小镯的直径细至0.5cm左右,环形主要有直线形和麻花形两种.总的来说,各支系女子手镯的材质主要有银、铜、铅及合金四种,其中以银质居多.

3.2.5 腿套

景颇族人民多居住于山林地带,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女子所穿的裙装无法保护腿部的皮肤免受山林中荆棘的伤害,且山区的早晚温差极为明显,低温时裙装也无法使腿部御寒.正是出于上述两个实用目的,具有护腿功能的腿套便应运而生.腿套为筒状,长度在膝盖以下至脚踝之上,由黑、红二色的土布拼缝而成,两种色彩布料的面积各占二分之一.随着景颇人民审美意识得不断提高,腿套之上常以刺绣进行装饰,尤以青年女子所戴的通体满图刺绣腿套的装饰性最强.

3.2.6 银泡

银泡广见于景颇族女装及配饰的装饰之上,泡体为半圆形,泡身的直径为3-6cm不等.银泡一般成排密集排列,两个小银泡之间为相切的平面构成关系,且排数至少为3排.由上至下,泡身的直径由小渐大,底排最大直径的一排银泡之下,缝缀有银质的无纹薄片(图1).

图1 银泡

4 宗教服饰

景颇族信奉万物有灵,故而传统服饰上多具有一定的宗教化色彩.男子所穿的宗教服饰为盛装龙袍,但往往只有主持宗教祭祀仪式的人方可穿着.女子所穿具有宗教化色彩的鬼裙,则为日常的裙装.

4.1 盔帽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为盛大的传统大祭仪式,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跳目瑙纵歌舞.领舞者头戴的盔帽形如犀鸟状,该帽的最大特色为盔帽顶部大量的飞禽类羽毛装饰,羽毛均取自景颇族男子进山打猎所获取的孔雀、鹰和锦鸡等猎物(图2).

图2 盔帽

4.2 龙袍

在举行“目瑙纵歌”等景颇族传统宗教仪式时,仪式的主持者身穿右衽的斜大襟龙袍.该服装的衣长至脚踝之上,领形为立领,袖结构为连裁袖,臀围线以下的左右两侧开衩,服装外轮廓总体“H”形.龙袍的正面彩绣有日、月、山、水等自然装饰纹样,局部少量装饰有几何状纹样做为边缘饰.

4.3 鬼裙

鬼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女子下装,曾流行于景颇、浪莪和载瓦三个支系之中(段晓林,1995).裙形为H型的长筒状,长度至脚踝附近.裙身上织绣图案的主题共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的主题为谷魂进路,表达了景颇族人民对于谷魂的崇拜;第二层为谷魂与人互动,意为在谷魂的庇佑下,人们方才开始从事农事;第三层的图案为水、水沟和稻谷,反映了景颇人民辛勤生产的场景;最后一层图案由谷堆、谷堆的看守者和偷稻谷的窃贼所组成,主要表述的是人与粮食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对于粮食的珍惜.

5 织花

景颇族女子自幼便开始学习织花,至青年后,织花技艺已相当娴熟(顾方松,1959).成品织花的色彩明艳,纹样丰富,广泛应用于景颇族的服装、纤维类配饰和家纺用品之上,尤以女子服饰之上的应用最为普遍.

与大部分少数民族织花工艺不同的是,景颇族织花的经纬向分别为不同材质的纱线.通常以羊毛线打纬,以棉纱织经.织花纹样的线形曲直相间,通过抽象的几何纹,组合出了具象的物态化形象.织花纹样的色彩多以红色为主基调,辅色有绿、蓝、黄等.常见的织花纹样有梭子花、笼子花、蚯蚓花、蜂窝纹、蕨菜纹、篱笆花、螃蟹纹和虹花,共计8种.梭子花是以几何形线条构成的织布梭子纹样;笼子花纹样形似德宏地区常见的农家竹编鸡笼的造型;蚯蚓花纹样所用的经线均由曲线组成,以此来形象的概括出蚯蚓的造型特征;蜂窝纹主要流行于德宏州的盈江县一带,因纹样形似密集排列的蜜蜂巢穴而得名,取其人丁兴旺、子嗣众多之吉祥寓意;有同样寓意的织花装饰纹样还有蕨菜纹,因形似多头的蕨菜故而得名,除了有人丁兴旺之意外,还象征着团结、进步和生机勃勃;篱笆花为二方连续的织花纹样,由不同色彩的经纬纱线,按照平纹的方式交织而成;螃蟹纹表现的是八爪突出,且处于爬行状态的小蟹造型,由几何形线迹组合而成;虹花形似雨后的彩虹,由五彩色线交织而成,曲直结合,具有较强的色彩冲击力.

6 结语

景颇族传统服饰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即使与人口过百万,甚至过千万的少数民族相比,景颇族服饰也毫不逊色.但目前学术界专门对于景颇族服饰造型和装饰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关注景颇族服饰的相关专家学者较少,且多集中在云南省,这并不利于景颇族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与保护.相信随着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关注视野的不断拓展,景颇族服饰艺术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1〕罗天溥.景颇族服饰色彩形成探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3(01):57.

〔2〕申玉红,周长军,杨启祥.景颇族服饰中的数学文化[J].教育文化论坛,2013(04):74.

〔3〕李木汤.浅析景颇族服饰文化[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49.

〔4〕焦萍.浅析景颇族服饰纹样的语言艺术[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18.

〔5〕郑洁.云南德宏景颇族服饰图案在床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5.

〔6〕刘浩君.论迁徙流动对景颇族服饰的影响[J].民族论坛,2014(02):78.

〔7〕段晓林.景颇族的原始宗教艺术及其符号象征[J].民族艺术研究,1995(04):57.

〔8〕顾方松.景颇族的织花和刺绣 [J].装饰,1959(01):54.

猜你喜欢

支系景颇族纹样
德宏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景颇族文学概论》的编撰研究
对“景颇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