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小城镇发展历史及现实困境分析

2015-01-02段珊珊

当代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资源型小城镇职工

○段珊珊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传媒与艺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资源型小城镇发展历史及现实困境分析

○段珊珊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传媒与艺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本文介绍了资源型小城镇经历的三个阶段:依托资源而生的萌芽阶段、快速集聚发展的阶段和兴衰分化的阶段,分析了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特点具有区别于其他小城镇的独有特点,认为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障碍,并对现实困境进行了详细剖析。

资源型小城镇 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

《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抓住机遇,适时引导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应当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这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必将推动我国小城镇加速发展,从而使小城镇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资源型小城镇是依托资源而生,依靠资源型企业而建,依赖资源产业而兴衰的城镇,在城镇化全面深化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分析研究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现状,梳理资源型小城镇在发展中的特点,进而为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模式借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阶段

资源型小城镇在发展阶段上既有城镇化产生、发展、兴衰的共性特征,也因为资源型企业的建立、发展、壮大衰落而与资源型企业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同时也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国家政策出现不同的发展阶段。

1、资源型小城镇依托资源而生的萌芽阶段

资源型小城镇最初都是依托资源而产生的,国家在各类资源的富集地,在探明储量和可持续开采、利用的前提下,通过行政手段,安排建立相关的资源开发及加工生产型企业。矿山、森工等成为其中的典型,为了促进资源的开发生产,构建了矿区或者林区等开发的指挥机构,随之从各地调配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等组建资源型企业。随着资源型生产企业的落地,职工由最初的单兵作战发展到成立家庭,随着以家庭为单元的居民群体出现,教育、医疗、治安以及服务贸易等全面建立起来。资源型小城镇具备了工作和生活的基础。这些都是由资源型企业办社会的具体体现,资源型企业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并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管理。

2、资源型小城镇快速集聚发展的阶段

资源型小城镇在经历了初期的开发之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大量增加,资源型企业进一步扩充产能、扩大生产规模,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勘探技术的提高,所发现的资源储量越来越精确,精细化生产和加工所需要的各类职工越来越多,职工群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资源型小城镇实现了快速的集聚发展,资源型小城镇的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为职工家庭服务的社会事业也随之扩大规模,部分资源型小城镇最终因为企业的快速发展而成长为地级市,这在我国有很多的范例。同时一些资源型小城镇的建成区面积和居民家庭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因为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部分职工家庭的调离以及对属地农民招收工人政策的变化,资源型小城镇的快速集聚发展达到了峰值规模。

3、资源型小城镇发展的兴衰分化阶段

资源型小城镇在改革开放后,由于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分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出现,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不仅面临着国外市场的挑战,还面临着民营企业的同台竞争。此外,由于资源的枯竭或者新型材料产品的替代物出现,资源型企业所依托的资源型产业发展受到巨大的瓶颈制约,开始减员增效,甚至出现了下岗失业的情况,部分矿区甚至出现了整体资源衰竭,同时又无替代产业的局面。依托资源型企业的职工家庭面临就业的困难。部分职工的子女通过升学、创业甚至出国等方式,逐渐离开资源型小城镇,资源型小城镇出现了人口规模的净流出局面,部分资源型企业开展了异地二次创业,转移输出部分职工到新兴资源富集地区就业,导致既有资源型小城镇出现了人口密度锐减、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局面,伴随而来的是社会事业的规模缩减,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出现了分化的局面。

二、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特点

资源型小城镇由于当前资源枯竭,纷纷转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二次创业,原有的城镇将成为吸纳地方农民的重要基地。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后备资源不足;二是政企关系不顺;三是下岗失业人员多、社会稳定压力大;四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资源型小城镇依托资源而生的自觉行为

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完全是依托资源而生的,无论是采取行政命令的建制设置还是后期的发展与分化,都是一种依托资源、开发资源和利用资源的自觉行为。其在设立的规划上并不遵循常规的普通型小城镇建立设置的特点,因此在小城镇的设置上,最初并无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也缺乏阶段性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多的是依托资源富集的程度而产生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与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普通型小城镇相比,发展的周期较短,规模则快速扩张,大涨大跌的现象比较突出。虽然在资源型小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了人为的干预,但因为依托资源的特点没有改变,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仍然遵循着自有的规律在前进。

2、资源型小城镇依靠资源型企业而建的附生行为

资源型小城镇另一个典型的特点是依靠资源型企业而建立,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社会化的事业管理,甚至在居住小区,都体现了资源型企业那种依靠行政力量进行管理的特点。在资源型企业,依靠企业的行政职级进行生产管理,在社会事业管理中,也完全遵循企业办社会的模式进行管理,建立了企业附属的学校、医院、居委会、治安保卫、环境绿化甚至商业服务业等,这种为居民生活所服务的各项社会事业无不处处体现着企业行政管理的印痕。在居民住房分配、户籍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企业行政管理的身影,居民家庭住房不能随意买卖,只能按照企业的内部规定进行半市场化的分配和交易,居民户籍管理上除了国家的政策之外,还实行企业的居住证制度,同时享受企业的特殊待遇,这种依附于资源型企业的附生行为,导致了资源型小城镇区别于其他常规小城镇产生、发展和兴衰的特点。

3、资源型小城镇依赖资源产业而兴衰的无奈行为

资源型小城镇与资源型企业具有同呼吸共命运的特征,而资源型企业多是围绕资源产业而成立与发展的。资源型小城镇的兴衰依赖资源产业的兴衰具有自身的无奈性。资源兴盛则小城镇发展蓬勃向上,资源衰竭则小城镇发展快速衰落,这种特点决定了资源型小城镇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其自身在没有外界力量的介入下,往往会出现不断衰落的局面。资源产业出现了资源枯竭、资源可替代或者发展鸿沟之后,资源型企业出现了不能继续维持发展的态势,资源型小城镇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三、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障碍

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建设资金分散和城镇建设速度缓慢是目前困扰小城镇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从宏观上考虑中心镇的布局,减少小城镇的数量,扩大县城和中心镇(重点镇)的规模和建设质量,吸引更多人口、资金、技术和产业向县城和中心镇的聚集。在与其他小城镇具有类似共性问题的同时,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还有着自己独有的问题。

1、资源衰竭所致的发展基础具有不可逆性

当资源型小城镇依托的资源出现枯竭的状态时,资源型小城镇的发展也就丧失了存在和生存发展的基础。这种资源开采、加工、生产上的单向性特点,决定了资源会不断减少。随着开采技术的提高,开采速度的加快,开采效率的提升,资源出现了一维性的减少特征,而且是不可逆的,这就直接导致了资源型小城镇在发展上的不可逆性。资源型小城镇如果仍然坚持自我发展,不能融入地方发展,必然的结局就是自我的消亡。资源衰竭所导致的发展基础缺乏,企业社会化管理的脱钩不彻底,部分企业负责人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职责,不考虑长远科学的发展之路,仅注重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加上我国特有的国情,使资源型小城镇在行政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障碍,出现了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外界输血不能的局面,资源型小城镇在这种发展道路上将是自我毁灭性的。

2、资源企业异地创业所致的不可持续性

资源型企业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往往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在原有地区继续维持或者扩大生产规模,这种发展模式在资源枯竭状态下几乎不可能;二是围绕既有产业进行上下游延伸,但随着全国范围内同类型企业不约而同的相似改革,其延伸产业链条的做法也出现了较大的雷同,竞争加剧导致这种发展模式的生命力脆弱;三是异地寻找并租赁或购买资源开采权,在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二次创业,企业的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以及部分生产一线的职工被整体迁移至新的矿区或者其他资源新开发区。第三种做法似乎已成为东部或者一些老国企改制转型的共同方向。这种资源企业异地创业的做法,延续了资源型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业,使资源型企业获得了新的资源储量,维持了资源型企业的持续发展。但由于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企业整体或者大部分搬迁的基础上,也就意味着既有的资源型小城镇会因为失去大部分或者是近乎全部的居民而成为被抛弃的“空城”,资源型小城镇居民构成的相对单一性,使得在面对企业整体迁转的时候随之流动,导致资源型小城镇出现空心化,使资源型小城镇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小城镇产业投资速度已有所降低,产业规模增幅逐渐减小,创造的新就业机会不多。同时,由于企业的资本、技术对低素质劳动力的替代加快,小城镇就业压力有所上升,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无法提供充足就业岗位,又进一步阻碍了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这种共性特点也反映了曾经辉煌一时的资源型小城镇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问题。

3、资源产业职工技能困乏的不可延展性

资源型小城镇的居民主要是以资源产业职工作为主体,体现着资源型小城镇居民构成上的单一性,即便在随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经历了社会事业的逐步地方化管理过程以及居民家庭的新组合过程,但以资源产业职工为主体的资源型小城镇居民家庭仍然保持着相对的单一性。而资源产业的职工主要是围绕资源产业的勘探、开采、生产开发、加工为主的职工群体,他们的职业技能相对单一,并且难以脱离资源的约束,很难形成独立自主创业的职业技能基础,职业技能所涉及的领域较窄,职工之间的职业技能具有同质性,存在相互的竞争和替代性。转业发展存在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自主创业又缺乏竞争的优势,即便独立创业也因为资源型小城镇所处地区的市场容量限制导致空间较小,且多为互相易复制的简单技术或者社会服务业,创业发展空间受限,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虽然也有一些社会服务性岗位存在,但由于这种企业办社会的历史渊源,使得市场化的程度发展尚不足以支撑其独立参与创业和发展。资源产业职工技能困乏导致了资源型小城镇存在上的不可延展性。

资源型小城镇靠自有力量和资源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的自我发展,缺乏充足的空间和动力,需要我们针对这些特点探索发展的新模式,才能破解资源型小城镇在发展上的约束,进而实现资源型小城镇发展上的可持续性。

(注: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资源型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徐州三大矿业集团所在矿区为例(2013SJB630002);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项目指导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资源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保障研究——以江苏徐州三大矿业集团所在矿区为例(2014ZD16)。)

[1]于立、彭建东:中国小城镇发展和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国际城市规划,2014,29(1).

[2]赵颖、李宝轩: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4(3).

[3]汪斌锋、郭强:新型城镇化的“中镇”模式——中国城镇化的第三条道路[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1).

[4]郑风田、普蓂喆:新型城镇化:制度桎梏与破局路径[J].学术前沿,2014(3)下.

[5]张鸿雁: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优先战略选择——“零失误城镇化战略”的理想类型与模式[J].山东社会科学,2014(1).

[6]费孝通: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1996(3).

刘冰冰)

猜你喜欢

资源型小城镇职工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强依赖资源型城市识别及转型升级对策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两大目标“”六大任务”
——图解《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