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泵入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4-12-31汪明雪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泵入呼吸衰竭阻塞性

吴 蔚,汪明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肺部炎症引发的呼吸衰竭甚至全身反应,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若治疗不及时病情进一步发展易合并呼吸衰竭。目前,随着COPD 发病率的升高,其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临床研究表明,Ⅱ型呼吸衰竭是导致COPD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对COPD 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临床上常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虽然会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但易出现并发症,且出现脱机困难的概率较大。因此,临床急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本研究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泵入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0 月—2013 年5 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5 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7 年制定的COPD 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且确诊为Ⅱ型呼吸衰竭;排除标准:心脏停搏、自主呼吸微弱或停止、意识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大出血或消化道穿孔、严重脑部疾病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上呼吸道异常者[2]。将45 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 组,各15 例。A 组中男8 例,女7 例;年龄52 ~78 岁,平均(62.5 ±8.5)岁;病程4 ~16 年,平均 (6.2 ± 2.4)年。B 组中男9 例,女6 例;年龄50 ~78 岁,平均 (63.8±8.2)岁;病程4 ~16 年,平均(6.6 ±2.1)年。C 组中男7 例,女8 例;年龄53 ~80 岁,平均(64.2 ±8.3)岁;病程4 ~15 年,平均(6.5 ±2.8)年。3 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间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治疗,合并电解质紊乱或低蛋白血症者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A 组患者给予泵入尼可刹米治疗,用法:尼可刹米1.875 g 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 ml 中,5 ml/h 微量泵静脉泵入。B 组患者给予BiPAP 呼吸机治疗,2 ~4 L/min 氧气连接面罩并根据指脉氧调节氧流,每日治疗时间≥15 h。C 组患者给予BiPAP 联合泵入尼可刹米治疗,方法与剂量同A 组和B组[3]。均连续治疗72 h。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治疗12 h 及治疗72 h 后3 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和PaCO2)[4]。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HR 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生化指标恢复至参考范围;有效:治疗后患者HR 趋于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HR 及生化指标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A 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B 组为73.3%,C 组为93.3%。3 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A 组和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B 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3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among 3 groups

2.2 HR 和RR 治疗前3 组患者HR 和R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 h 和72 h 后3 组患者HR 和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 h 和72 h 后C组患者HR 和RR 均低于A 组和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 和72 h 后A 组和B 组患者HR 和R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3 组患者治疗前后HR 和RR 比较(x ±s,次/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HR and RR among 3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3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治疗前3 组患者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 h 和72 h 后3 组患者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 h 和72 h 后C 组患者PaO2高于A 组和B 组,PaCO2低于A 组和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 h 和72 h 后A 组和B 组患者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3 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x ±s,mm Hg)Table 3 Comparison of artery blood gas index among 3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3 讨论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数量随COPD 患者数量增多而增多,目前Ⅱ型呼吸衰竭的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5]。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但对病情较重者会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研究表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配合机械通气治疗,一方面会给患者带来较多的并发症,影响预后;另一方面机械通气治疗操作难度较大,医疗费用昂贵,且易发生脱机困难[6]。

BiPAP 是一种无创呼吸机,该呼吸机提供的吸气压作为压力支持通气对抗病理状态下的呼气压,从而减少呼吸负荷及呼吸功耗,有利于呼吸肌的休息[7]。BiPAP 分别为吸气相与呼气相提供不同水平的辅助正压,可有效防止上呼吸道软组织塌陷、解除呼吸道痉挛、缓解内生性负压对气道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肺泡通气量、促进气体交换及弥散,使肺部气体分布均匀化。而提供吸气压可以增加患者潮气量、减少呼吸功耗及氧耗量、抵消或减少呼吸机克服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做功、增加分布功能残气量,从而有效防止肺萎缩、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兴奋剂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患者呼吸加快、通气量增加,从而提高PaO2、降低PaCO2[8]。

本研究应用BiPAP 联合泵入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结果显示,C 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A 组和B 组,A 组和B 组患者总有效率间无差异。治疗12 h 和72 h 后C 组患者PaO2高于A 组和B 组,HR、RR 及PaCO2低于A 组和B组,A 组和B 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无差异。表明BiPAP 联合泵入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标,且7.30≤pH≤7.35 及45 mm Hg≤PaCO2≤65 mm Hg 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效果较佳。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 (1):8-17.

2 张玉梅,周泽芬,任成山.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态血气监测113例分析[J]. 重庆医学,2011,30 (2):106-108.

3 殷善开,关建,曹振宇. 阻塞性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低通气综合征的序列治疗[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10,17(12):765-767.

4 Nseir S,Di Pompeo C,Soubrier S,et al. Impact of ventilator-asso ciated pneumonia on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OPD [J]. Chest,2005,128 (3):1650-1656.

5 达娃旺杰,詹庆元,王辰.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 (12):923-925.

6 邝敏毅,罗银带. BiPAP 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 (11):1189-1190.

7 朱蕾,钮福善,张淑平,等.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26 (7):407-410.

8 吴国斌,吴志诚,刘惟优,等. BiPAP 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1):42-43.

猜你喜欢

泵入呼吸衰竭阻塞性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