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14-12-31吴先明周建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左室经皮分级

赵 亮,吴先明,何 辉,周建军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最终引起心肌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有研究指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1],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减少血流灌注[2]。本研究选取益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 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4 月—2014 年1 月益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88 例,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狭窄>70%、左室射血分数(LVEF) <50%,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瓣膜病等严重疾病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45 例和对照组43 例。试验组中男27 例,女18例;年龄51 ~73 岁,平均(57.4 ±8.3)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Ⅰ级0 例,Ⅱ级15 例,Ⅲ级26 例,Ⅳ级4 例;合并疾病:高脂血症4 例,糖尿病5 例,高血压7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55 ~72 岁,平均(58.1±8.2)岁;NYHA 分级:Ⅰ级0 例,Ⅱ级14 例,Ⅲ级22 例,Ⅳ级7例;合并疾病:高脂血症3 例,糖尿病6 例,高血压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NYHA 分级及合并疾病间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地高辛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常规给予氯吡格雷600 mg、阿司匹林300 mg 口服治疗。术中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方法为Judkins 法,选择适合病变血管的支架和导丝从患者右股动脉或右桡动脉进入,若Judkins 法力度达不到,采用一定手段进行辅助引导。待导丝被引导通过病变血管后将球囊探入扩张病变部位,空间足够后置入支架,病变血管血流达到TIMI 3 级则认为介入手术成功,部分患者术中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进行保护。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行抗凝治疗,持续治疗5 ~7 d;氯吡格雷75 mg (1次/d)、阿司匹林100 mg (1 次/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左心功能指标、NYHA 分级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患者左心功能相关指标,仪器为同一台IE33 型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LVE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Ds、FS、LVDd 及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6 个月试验组患者LVDs 和LVDd 低于对照组,FS 和LVEF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 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YHA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NYHA 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患者术中发生出血1 例,经抗栓治疗后得到改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1 例,经纠正后恢复正常,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讨论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具有预后差、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文献指出,2007年我国中老年人群急性冠心病发病率较2004 年增加了三成,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3]。也有研究认为,LVEF <20%的冠心病患者3 年存活率仅为21.7%,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4]。同时,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还会导致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多不良影响。早期血运重建是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有研究认为,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部分心肌处于冬眠存活状态,此时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血运重建,81.2%以上的冬眠心肌可快速恢复正常收缩功能[5-6]。与血运重建相比较,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冬眠心肌的恢复作用甚微。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指标比较(x ±s)Table 1 Comparison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 分级比较(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NYHA classifi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一种,也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主要手段[7-8]。罗伶俐等[9]研究证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梗死组织中存活心肌细胞的恢复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LVDs、FS、LVDd及LVEF 间无差异;治疗后6 个月试验组患者LVDs 和LVDd低于对照组,FS 和LVEF 高于对照组。此外,治疗后6 个月试验组患者NYHA 分级优于对照组。提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效果显著,能够重建血运、改善患者左心功能。郑继锋等[10]在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中指出,血运重建后再灌注的血流能促使冬眠或潜在存活的心肌细胞恢复功能,即使在最佳抢救时间后,对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左室重构及功能恢复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此外,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间无差异,试验组患者2 例并发症经纠正均恢复正常,未导致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能够有效重建血运,恢复冬眠或潜在存活心肌细胞,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 赵晓赟,赵芳,张力,等. PCI 对OSAHS 患者呼吸调控稳定性的影响[J]. 天津医药,2013,41 (5):441-444.

2 张颖,沃剡.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0,23 (5):368-369.

3 余观水,李韬,胡楝,等. 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3 (7):530-532.

4 王可,董平栓,杨旭明,等.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 (21):4642-4644.

5 刘洋,刘恒亮,耿国英,等. 急诊PCI 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3 (8):577-581.

6 刘庆军,刘峰,钱剑锋,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252 例效果观察[J]. 疑难病杂志,2012,11 (3):221-222.

7 王梅,王春梅,王成钢,等. 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 (1):151.

8 周全,许春平,潘少勇. 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 (8):2623.

9 罗伶俐,陆柳伊,朱立光. 冠心病患者PCI 前后左心功能改变的随访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18):615-617.

10 郑继锋,王迎,傅国胜.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评价[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 (2):144-146.

猜你喜欢

左室经皮分级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