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2014-12-31崔少香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室性胺碘酮发生率

崔少香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性疾病或功能性疾病所引起的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损伤而出现的一种综合征。心律失常即心脏电活动出现异常。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在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对胺碘酮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 年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8 例,均采用胺碘酮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 例。观察组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龄46 ~76岁,平均(57.0 ±9.5)岁;冠心病10 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8 例,扩张型心肌病7 例,心肌炎9 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20 例,Ⅲ级14 例,Ⅳ级10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9 例;年龄47 ~78 岁,平均(58.0 ±9.2)岁;冠心病11 例,高血压心脏病9 例,风湿性心脏病9 例,扩张型心肌病8 例,心肌炎7 例;NYHA 分级:Ⅱ级21 例,Ⅲ级15 例,Ⅳ级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NYHA 分级间具有均衡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包括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电解质护理、肺部护理、甲状腺功能护理及健康教育。

1.2.1 常规护理 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心律失常严重者给予吸氧(氧流量为3 ~4 L/min)[1]。

1.2.2 心理护理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病情进展速度较快,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了解患者的思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细致讲解患者的病情,列举康复出院患者的情况,尽最大努力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2]。

1.2.3 用药护理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压,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若患者在Q-T 间期和P-R 间期出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3]。

1.2.4 电解质护理 电解质水平变化会对心律及心率产生影响,特别是对起搏点自律性和传导性产生影响,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和四肢无力等症状,并定期检查患者的电解质,使患者的血钾保持在4.0 mmol/L 以上。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注意是否出现T 波低平和U 波等低钾表现,如患者低钾和Q-T 间期延长同时存在,则应及时报告医生,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致命性心律失常出现[4]。

1.2.5 肺部护理 应保持患者病房的空气流通,让患者学习有效呼吸,取有效体位休息,预防肺部出现浸润性病变。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对出现的咳嗽、胸闷症状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并定期进行胸片或X 线透视检查。

1.2.6 甲状腺功能护理 服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甲状腺病变,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降低,加之患者年龄较大,甲状腺可能出现轻度萎缩和纤维化,对碘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所以老年患者在服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并及时对胺碘酮的服用剂量进行调整,必要时应停止服用胺碘酮[5]。

1.2.7 健康教育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以低盐饮食为主,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多食用清淡、易消化且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要求轻度心力衰竭患者日摄盐量为6 g,日饮水量<2 000 ml,并对患者食谱进行改进,指导患者或家属计算摄盐方法。保持大便畅通,适当进行锻炼,避免出现愤怒、激动、恐惧等不良情绪。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指导患者进行心律、心率、血压的自我监测,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2 级以上或者达到Ⅰ级,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下降>90%,成对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下降>8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有效:患者心功能改善1 级或者未达到Ⅰ级,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下降>80%,成对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下降>70%;无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我院自行编制,在患者出院前由专职护士进行发放、回收、统计,调查问卷满分为100 分,80 分以上为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 (37/44),观察组为93.2% (41/4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 (3/44),其中1 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R-R 间期延长(1.9 s),给予减量滴注(0.5 mg/min)后R-R 间期延长消失;2 例患者治疗期间局部出现轻度静脉炎,给予局部热敷硫酸镁,更改注射部位后,局部静脉炎消失。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 (1/44),1 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血压下降超过20%,减慢滴速后血压回升。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54.5%(24/44),观察组为97.7% (43/4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脏在发生病变的情况下失去代偿能力的一个严重阶段。心律失常即心脏电活动出现异常,主要表现在节律、频率、起源部位、激动次序、传导速度方面出现异常,该病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高危因素,也是器质性心脏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室纤颤、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在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由于病情危急凶险,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胺碘酮为抗心律失常药物(Ⅲ类),为轻度非竞争性肾上腺素α 和β 受体阻滞剂,具有轻度Ⅰ类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性质,凭借其快速起效、不受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应用胺碘酮治疗可能产生恶心、便秘、共济失调、视神经炎、光晕、角膜沉着、局部静脉炎、Q 间期延长、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所以在治疗期间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对胺碘酮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采用胺碘酮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 王瑞源,李文斌.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海南医学,2010,21 (21):150-151.

2 莫伟文,何赛琴.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 (24):20-21.

3 廖少琴,毕怀丽,曾小香. 护理干预用于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26(3):415-416.

4 胡淑春,徐庆英,季红. 胺碘酮经微量泵注射治疗左心衰竭并快速型心律失常32 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30(13):252-253.

5 朱俊. 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 (6):559.

猜你喜欢

室性胺碘酮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