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入为基础 输出为驱动

2014-12-30吴新丽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2期
关键词:听说能力能力培养

吴新丽

摘 要: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与输出理论,“听”和“说”分别属于语言输入和输出。在设计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将“听”和“说”有机结合起来,“以说带听”巧妙引入话题;“听前预测”、“听中筛选”提高听力效率;“以听促说”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教师合理处理“听与说”的关系,认真设计“听说”活动,使“听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才能促进有效输入和积极输出,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听说能力 输入理论  输出理论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53-02

Based on Input   Driven by Output

——A Study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Hunan Province, 4170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put hypothesis and output hypothesi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istening” is the way to input language while “speaking” is to output.When designing classroom activities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effectively: speaking-leading-listening can introduce the topic cleverly; “predicting before listening” and “selecting while listen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efficiency; “listening-promoting-speak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of applying languages.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 teachers shoul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ppropriately. Teachers should seriously desig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ctivities, mak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being cause and effect to each other and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 to input efficiently and output actively, so that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can be cultivated effectively.

Key Words: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the Input Hypothesis; the Output Hypothesis; The Cultivation of Ability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作为最广泛运用的交流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已不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课程,而是一种技能、交际手段,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改进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听懂材料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语言输出能力,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输入、输出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输入与输出并存的双向过程,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提高二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度。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对语言的掌握主要是通过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而习得,并且在宽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习得效果是最佳的。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可理解性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Krashen把可理解性输入定义为“i+1”,其中i代表语言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或能力水平,语言学习者接触到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这表示语言输入中包含且只包含一个或少量的新语言知识点。如果学习者有充分而真实的“i+1”的输入,通过不断的语言交际活动,学习者就可以把这些语言知识不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实现语言输出。由此可见,语言学习者只有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endprint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可理解性输入是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而Swain(1985)提出的输出假设理论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仅靠可理解性输入是不够的, 还需要可理解性输出。学习者需要有锻炼运用语言的机会,通过说的输出型运用来检验词语、句式等的使用,促使准确运用语言的自动化,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因此,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教师在保证学生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必须最大程度地赋予学生正确运用语言,即说的机会,通过大量反复的操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2 输入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的应用

作为授课的主体,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时,应遵循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教学原理,科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做到“以说带听”、“以听促说”、听说并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笔者以《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第七单元Fashion为例说明输入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的应用。

2.1 “以说带听”巧妙引入话题

目前大学生主体是“90后”,“90后”大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认知特点,对于《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主题“Fashion”,他们有他们独特的理解。教师可展示一系列对比图片(如杨贵妃与范冰冰的照片,Lady Gaga与犀利哥照片),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fashion”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讨论What is fashion,并且每组派出代表发言让他们说出自己对“fashion”的理解并给出理由,一般要求至少给出两点理由。通过听取多组学生的发言之后,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及时地与学生一起总结出“fashion”的概念,原来“fashion”指的是“a popular style of clothes, hair style etc.at a particular time or place(特定时期或地方衣服或发型的流行款式)”、“a popular way of behaving, doing an activity(或一种流行的行为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教师马上提出第二个问题“Do you spend much money on fashion?”。一般来说,男生和女生对待“fashion”有不同的态度,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分别叫女生和男生来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已经对“fashion”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巧妙地引入该单元的话题“fashion”,为下面的听力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听前预测”、“听中筛选”提高听力效率

生活中听人讲话时,预测和筛选信息的活动通常贯穿于整个听力理解过程中,人们听前会预测要听的内容,根据不同兴趣,决定注意力应该放在何处。有的放矢地去听往往使听者听得轻松,获取信息的效率更高。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授之以渔”,即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预测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听力效率。在做该单元Part B的选择题时,听前可要求学生根据选项预测每个小题的问题,使学生在听中做到有的放矢筛选有效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短文的内容。现在的四、六级听力题目都是要等文章听完后才会有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已有的选项去预测题目对于学生做好四、六级题目至关重要。

2.3 “以听促说”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在完成书上的听力练习后,学生对听力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学习到了一些与主题有关的词语,对相关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有了感性认识,获得了一些可理解性输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进一步展开话题,做到“以听促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该单元Part B的听力材料提到“Although beautiful clothes dont help physically, they are important for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尽管穿漂亮衣服对身体不会产生特别的影响,但是在心理和社交上会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很难理解这句话。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笔者先问学生“What roles do clothes play in peoples daily life?”学生认为衣服有保暖和遮羞的作用,即“physical effect”。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学生进一步了解穿着得体还能增强人的自信心,即“psychological effect”。 除此之外,不同的制服还能反映人们的不同职业,也就是“social effect”。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材料中抽象的概念理解透彻并能用自己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讨论完“衣服的社会功能”之后,笔者进一步要求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讨论听力材料中的另一句话“clothes make the man”。由于学生已经了解“What is fashion”和“衣服的社会功能”,对这一话题已心中有数,他们的辩论非常激烈。在自由辩论五到十分钟后选出一位“最佳辩手”并邀请她或他来到讲台上并奖励其小礼物(如果是女生,礼物可以是皇冠;如果是男生,礼物可以是领结),然后笔者亲自把饰品佩戴在“最佳辩手”的头上或衣服上,并让其他学生对“最佳辩手”的新形象进行赞美,为下一个“speaking task: giving compliments”做铺垫。目睹了这一小小变化之后,学生有感而发“You are smart! You look really wonderful!”等恭维话,而“最佳辩手”也自然回答“thank you!”。就这样,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就产生了,学生也能在这种语境中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输出。

3 结语

在听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补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如图片与电影片段等)可创设多元的语言输入环境,激发学生主动输出语言的热情和对更多语言材料输入的需求,反过来又创造性地产出更高层次的语言输出,从而形成听说教学的良性循环,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表明“以说带听”、“听前预测”、“听中筛选”、“以听促说”相互依存,能及时有效消除听力和口语语言障碍。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教师合理处理听与说的关系,认真设计听说活动,使听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才能促进有效输入和积极输出,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Klein, W.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New York, Melbourne: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86.

[2] 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 1985.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田朝霞.“输出”驱动,整合教学——高校英语口语课堂的听、说、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J].外研之声,2013(3):1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听说能力能力培养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听说能力
全面提高小学生英语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