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住小区静态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12-25刘田石吴俊函田宝红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37期
关键词:居住小区对策研究

刘田石 吴俊函 田宝红

摘要:随着小汽车数量的日益暴增,居住区的停车设施和静态交通空间的规划己经不能满足停车需求,停车需求矛盾不断升级,汽车的潜在发展趋势不容忽视,以至于影响居住环境质量及内部交通流通效率,这都将给居住区未来的和谐稳定带来隐患,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根据城市居住区的实际情况,探讨相应的停车设施规划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居住小区 静态交通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在规模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也在迅速增长,据宜昌市交警支队统计,截至2013年10月31日,宜昌市汽车保有量为875,519辆,同比增长4.39%。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导致停车需求激增,停车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交通秩序。研究城市静态交通已成为现代城市交通中迫切需要展开的工作。居住区作为人口聚集区,其面对的静态交通问题更为突出。论文以宜昌市的居住区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居住区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管理规范等方面对新、旧居住区的静态交通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为待见居住区的停车模式的选择和既有居住区停车情况的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国内外停车现状

国外的汽车业发展比较早,对于居住区停车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较为成熟,得到的理论和经验对我国对居住区的研究问题上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国外的停车认识或停车管理经验可以总结为三种模式:[1]

(1)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是小汽车“自由型”发展的国家,机动化水平较高,针对道路拥挤堵塞及停车难问题,政府选择科学的收费标准和严格的违章处罚措施;

(2)新加坡的全面控制模式:新加坡在建对立停车设施的同时对私家车数量的增长进行了限制,综合考虑了车辆与停车设施的关系;

(3)日本的停车泊位严格控制模式:日本人多地少,针对静态交通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政策及法规,并提出了“购车自备车位[2]”的新概念。

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0.777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的1/3,因此我国静态交通问题相较国外情况更为严峻。但较于国外对居住区静态交通较为成熟的认识研究,国外的研究己经开始从交通需求管理的角度,以及管理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来解决城区停车的问题;而目前我国的许多解决方案是在停车问题产生后才展开研究的,多侧重于应用性,旨在急于解决目前的无处停车与交通拥堵问题,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3]。国内大多数城市居住区在静态交通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静态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停车设施发展滞后、缺乏合理统一的停车管理系统等方面。

2问题分析

2.1居住区规划设计问题

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测量和设计未来的整套行动方案。人多地少是中国基本国情,如何设计使用寸土寸金的土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老城区的城市规划年代较为久远,受当时经济状况所限,对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等的远景规划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更无法合理满足成倍增长的私家车数量。

通过对宜昌市主城区范围内104个居住区进行实地及问卷调查,超过半数的居民对于居住区的静态交通现状不满意,39%的居民认为居住区规划的停车面积稀少,22%的居民认为停车设施设计不合理。居住区的规划问题及停车设施的设置问题是导致居住区静态交通问题的重要因素。

《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中明确规定:“一类居住用地商品住宅按照每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小于8个车位要求配件,其地下停车位和室内停车位之和应达到总停车位的90%;二类居住用地商品住宅按照每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小于6个车位要求配建,其地下停车位和室内停车位之和应达到总停车位的90%”,然而近八成的小区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居住区规划缺乏前瞻性,其配建停车场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大量私家车无位可停,进而导致“乱停车”,直接影响居住环境质量及内部交通流通效率。停车设施的设计包括停车设施的选择及施工同样影响着居住区静态交通状况。

宜昌市老旧居住区多为地上停车,停车设施远不满足停车需求,土地利用率低。宜昌市新建居住区多选用地下停车,辅以地上停车,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由于停车设施设计缺乏人性化,造成了一定的空位率,车位利用率低。新旧居住区各自存在严重问题,其都将导致剩余车辆的占道停车,从而增加居住区的安全隐患。

2.2管理规范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影响车主停车难的因素中停车管理不规范占42.69%。因此在当下车辆保有量日益疯涨的大前提下必须完善交通管理体系。具体的管理措施概括为:法规政策、管理机制、收费调节、技术设施。管理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停车管理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管理的规范性对静态交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专项调研,发现小区在管理规范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车辆占道停放

据调查, 82%的小区存在占道停车现象,车位缺乏是一大诱因,而管理不规范为另一大诱因。由于监管不到位加剧了占道停车情况。

(2)缺乏完备的管理体系

地下停车场较为完备的监控管理体系更能获得居民的青睐,但由于管理体系的缺失,超过半数的小区存在地下车位空缺、地上车满为患的现象。

据宜昌市交警大队秩序科科长了解,宜昌市目前缺少明确的部门或机构集中管理静态交通,完善立法及管理体系确有必要。

(3)对静态交通缺乏重视

社会整体对静态交通缺乏重视,居民对静态交通知之甚少,缺乏对相关法规的了解,而相关部门监管执法力度不足。

3宜昌市主城区小区静态交通问题对宜昌发展的影响

3.1现阶段宜昌市主城区静态交通状况

(1)宜昌市主城区静态交通问题在居住小区范围内集中体现在规划设计和管理两方面。据统计,在调查的104个居住小区内有52.05%的居住小区存在规划设计问题,有42.69%的居住小区缺乏规范的管理。

(2)宜昌市发展迅速,主城区的建设和城中村的改造和新的城市规划问题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调查的104个居住小区内,有近六成小区建设年代久远,缺少现代化的配建设施;社区范围内停车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所需;离商业区较近的居住小区与现代化的商业区形成鲜明对比,问题繁多;居住小区人口问题和现实住房问题使得静态交通的问题的缓解和改善难上加难。

(3)宜昌正在向大中型城市的建设阔步前进,交通线的改造必不可少,以东山大道在建的BRT干线,未来的作用不可限量,但目前对交通则是一个很大的阻碍,许多公共路线被迫改道;宜昌是一个文明城市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城市,私家车保有量日益增加,静态交通问题随之而来:居住小区的停车位紧缺,管理问题接踵而至。据了解宜昌市主城区在未来的规划中,现有的交通干线需要进一步得到改进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静态交通问题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宜昌的经济发展。

3.2宜昌市主城区居住小区静态交通对策可行性分析

(1)宜昌的高速发展突显了了宜昌静态交通存在较多问题。《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将宜昌定位为世界著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旅游名城,这就要求宜昌按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建立自己的城市形象,也要有相应完备的交通体系支持和服务城市的旅游职能[4]。而目前宜昌市静态交通较为混乱,小区静态交通更是需求完善。

猜你喜欢

居住小区对策研究
居住小区更新改造规划设计
大同市居住小区植物配植问题与对策研究
寒冷地区居住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浅析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