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计划”的本科生“五位一体”工程实践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4-12-25朱金秀朱昌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导师制毕业设计

段 蓉,江 冰,朱金秀,朱昌平

(河海大学 —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 常州 21302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称“卓越计划”)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模式,着重强调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提升工程教育学生的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和工程创新能力,努力培养适应经济转型时期的地方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拉近高校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接轨。在新的教育培养计划中,大学生工程实践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实施该“卓越计划”体系中最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环节,开创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和“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道路的新局面[1]。同时也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现实需求,体现了世界各国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本科生“五位一体”工程实践管理模式正是在实施“卓越计划”中探索建立起来的创新型实验实践教育管理模式。

1 “五位一体”工程实践管理模式

许多教学实践及就业反馈经验表明,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核心环节,且是容易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而被轻视和忽略的环节。对于工科院校的本科生培养,仅依靠校内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实践环境进行学习和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适应工作环境能力,难以得到充分锻炼[2],因此,必须到企业中接受生产环境下的真实工程训练、参与企业项目设计等校外工程实践锻炼。论文从工程实践平台建设、教学课程设置改革、双结构型教师培养、双导师制管理形式及毕业设计课题来源及毕业设计考核评审管理等5个方面的平台建设与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出校企合作校外工程实践的管理模式,简称“五位一体”工程实践管理模式,其基本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五位一体”工程实践管理模式

1.1 校企合作工程实践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校外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是顺利实施“卓越计划”教育工程的重要保障,由于校企联合培养校外工程教育为创新性教育,各“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且各专业与行业的联合培养模式不可能有统一标准可循,极大地制约了校外工程实践、联合培养尝试的可持续发展[3]。因此,首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宏观引领的全局观念;对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学的内涵、行业企业标准的认知、实践层次等问题有足够的清晰解剖与认识;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不断修订培养方案及更新培养目标,完善培养体系[4]。其次,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资金上也要使合作企业感到有利可图,才能使校企联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5]。除国家财政教育拨款外,学校要多方筹措(如校友会等),争取到更充裕的后续专项资金,必要时,签订专项资金管理条例,充分考虑企业利益。第三,在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建立类似于校内的网络实验室等研讨活动专用场地,可以随时供学生查阅资料、探讨问题及企业为科研、项目设计等前沿课题强化集训之需。

1.2 工程实践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改革

就目前一些高校工程实践教育课程设置情况看,校外实践教学时间普遍存在课时不足现象,国内绝大部分高校校外实践时间和工程经历无法与国际工程实践教育接轨,并且思考方式重应试闭卷考核,轻视综合性团队项目及开放式能动的测试[6]。一般学校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距离企业实际需求较远,教材更新较慢,学生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或参加企业项目设计时,需要补充、增加知识较多,某种角度看,增加了企业负担。因此,工程实践教学可以采取改进课程设置、适当减少一些重复性专业课、增加企业文化认知课等,同时,根据行业需要,与企业进行联合培训[2],由企业导师提供培训教材和案例、制定培训进度与课时,考核成绩计入学生学籍档案和实践学分。

1.3 双结构型工程实践教师要素提炼

1.3.1 双结构型导师要求

“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强化工程背景、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方案实施中必须增设多层次的实践创新环节、增加企业岗位实践实习内容及增设企业课题毕业设计等,以此提高学生实践和工程背景,而这些新增的实践课程不再是狭义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蕴涵了具有创新性的专业前沿科技知识的交叉学科的边缘知识、综合性知识,因此“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工科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校内导师既要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又要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专业实践创新意识和项目设计能力,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7]。

目前,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和实践经验,影响和制约了高等工程教育和校外工程实践教育的发展。有专家戏言这是“非卓越工程师教师队伍打造卓越工程师教育”,此言虽有偏颇,但反映了具有工程师素养的师资力量的缺憾现象确实存在[8]。为此,学校出台了系列鼓励政策和制度,抓住此次“卓越计划”教育改革的机遇,为每位在职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量身定制职业规划,建立培养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用制度去激励青年教师结合本专业加强自身工程背景的实践,拓宽视野,提升工程技能[9]。

1.3.2 校外导师聘任制度

与企业联合制定企业导师选聘及管理办法,聘请具有责任心、懂教育且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企业导师,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工程技术专长;与被选聘的企业导师签订明确的聘任协议、授予相应的教学级别及颁发聘书;由“卓越计划”建设工作小组对被聘企业导师进行形式灵活的思想和教学业务培训,3年为一聘期,不定时考核其教学情况、教学效果等,及时纠正企业导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制定企业导师岗位职责,根据“卓越计划”建设工作小组意见和学生的反馈意见,综合考核,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

1.3.3 校内导师培养制度

打造具有企业工程背景和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学校领导更重视校内导师的培养工作,分别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和工程实践教育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功的工程实践教学经验,建立了“青年教师研习营”、“卓越教师成长之路”、“省名师工作坊”等系列讲堂;工程实践教育发展中心定期举办工程实践教学沙龙、教学午餐会,研讨、心得交流会等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并带动和影响更多的教师追求卓越、共同成长[10]。鼓励青年教师走进企业和出国做访问学者,加强国际教学交流合作。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或留学攻读学位、短期访问、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加重点项目的联合攻关等,使青年教师感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与学习先进的教育方式[11]。

1.3.4 双结构型导师培养流程

双结构型导师培养流程如图2所示[4,11]。

图2 双结构型导师培养流程图

1.4 双导师制管理制度

进入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本科生均应配备2名导师,一名导师为校内实验实践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学术前沿、科研方法和学术规范的指导,另一名企业指导教师为企业有实战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等人选,主要负责实际问题的指导和技术前沿的工程项目指导。在校企双方导师指导下,大学生能够将在企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调研收集数据、资料,并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解决。这样既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又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派优秀教师到基地为大学生讲解工程算法、数据结构、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使其建立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公司为大学生安排相应的实践岗位,使其熟悉项目设计的各个环节(流程)、增长务实技巧,快速缩短使其成长为企业紧缺人才的周期,成长为企业急需的有用之才。

1.5 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1.5.1 毕业设计考核制度的传承与跨越

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是指以本科学生的教育、服务与管理为对象,在大学本科四年级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时,为指导其进行毕业设计的学习、实践活动,而设置的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来自社会业界的企业、行业领军人物及实战专家的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学管理制度。该制度通过校内导师对学生知识学习和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学习、学科竞赛、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方向确定研究课题[12],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着重由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并最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一种创新式教学管理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一种传承与跨越的创新。它沿袭了以传统论文考核方式,展示学生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又因为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企业工程实践,是校内书本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从而实现跨越式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12]。

1.5.2 两种毕业设计考核模式比较

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流程为: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动员会(双向选择)→双导师制网上双向选择→双导师制企业毕业设计申请表→开题报告(批准、培训、强化等)→工作日志(必要条件之一)→周进展程度→中期检查报告→成果演示→校企联合团队答辩(不拘一格联合制订评审标准)。双导师制毕业设计与传统毕业设计考评的管理方式不同、评价体系不同、完成论文的形式也有区别,学生不仅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更需具备宽阔的视野、积累具体的工程实践知识和经验,“真枪实弹”地参与到企业工程项目的设计中去,方能较好地完成论文的撰写。

两种毕业设计模式的比较见表1[6]。

表1 传统制与双导师毕业设计模式的对比分析

2 结束语

实践证明基于“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本科生校外工程实践“五位一体”管理教育模式,是一种高效、快捷、务实可行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预期。我校首批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工程实践试点的2009级本科生,早在大四年级工程实践时就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毕业后有的就留在企业,使其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在自己的研发部独当一面并做出了成绩,得到了企业好评;2013年我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物联网工程学院,本科生申请并受理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授权5项)。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工程创新潜能得到了有效挖掘。“五位一体”工程实践管理模式从平台建设、制度改革到管理手段上保障了实现三方共赢、优势资源互补,使校外工程实践、联合培养本科应用型工程人才教育模式得到长远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

[2]孙康宁,张景德.关于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2(3):32.

[3]何殷,陈刚.校企合作模式联合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实践探索[J].教学研究,2012,4(7):20-23.

[4]段蓉,朱昌平,范新南,等.“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44-146,160.

[5]李久平,姜大鹏,王涛.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整合[J].软科学,2013,27(5):136-139.

[6]刘春惠.高等工程教育两个重要问题: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9,1(3):15-20,60

[7]东北农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EB/OL].(2010-05-25).http://www.nean.edu.cn/gjs/show.php?id=15394.

[8]武伟,魏晓,徐克奇.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3(13):1-2,5.

[9]鲁烨.影响大学工科教师专业化的因素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2):32-36.

[10]陈冬梅.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及探析[J].高教探索,2013(1):43-46.

[11]孙蓓雄.“双师型”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2):102-105.

[12]段蓉,朱昌平,张亚新,等.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56-158.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导师制毕业设计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