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籍保护工作应注重地域特点和需求——以浙江省为例

2014-12-25童圣江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4年4期
关键词:库房藏书古籍

童圣江

(浙江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7)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正式实施,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大规模开展已满七年。在实施过程中,配合文化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工作,各地积极开展古籍普查、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和古籍保存保管条件改善等工作。由于全国各地古籍存藏情况不一,人力、资金等客观条件相异,如何真正有效地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以为,应该将大的原则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求真务实,探索一条符合所在地区地域特点和满足本地需求的古籍保护之路。现以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具体举措予以说明。

1 根据全省藏书特点,进一步补充完善标准化古籍库房建设体系

1.1 扩大古籍库房改造的涉及面,充分调动基层力量

从国家层面考虑,标准化古籍库房的改造与建设是具有标本意义的,在资金条件有限的前提下,重点对一些大藏量的藏书单位古籍库房进行改造,因此,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条件中,古籍藏量设定的标准是总藏量10万册以上或善本藏量3000册以上①。

历史上,浙江省一直是书籍刻印中心,也是优秀知识分子辈出之地,藏书传统十分深厚。虽然历遭兵燹,古籍毁损严重,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尚有260余万册存世,最大的特点是分布分散,几乎县县有古籍,而且数量分布不平衡。

根据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的调查和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用户单位登记情况,浙江省古籍藏书单位至少有115家,古籍总藏量超过260万册。其中古籍藏量在10万册以上的单位有9家,总藏量150余万册;1万至10万册的单位有29家,总藏量88万余册;万册以下的单位有77家,总藏量20余万册(见表1、图1、图2)。

表1 浙江省古籍藏书单位藏量分档统计表②

图1 浙江省古籍藏书单位藏量分档单位数量比例图

图2 浙江省古籍藏书单位藏量分档古籍藏量比例图

浙江已有10家藏书单位入选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10家单位的古籍总藏量为160余万册,约占全省总量的63%,但是单位数量仅占总数的8.7%。

古籍保护工作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尤其是公共藏书单位,数量最多,因此,浙江省在推进本省古籍保存保管条件改善工作时,根据本省特点,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标准。浙江省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设定的古籍藏量标准是总藏量2万册或善本藏量1500册以上,根据省中心的调查,符合这一藏量标准的单位有24家;同时,在省级重点保护单位之外,又提出古籍保护达标单位的概念,在库房基本条件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将藏量标准降为总藏量3000册或善本藏量800册以上③,全省有35家单位符合此要求。这样,全省就有超过一半(51.3%)的中小藏量的藏书单位及所在地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有积极性去努力改善库房条件,获取省财政的经费补助。目前,这批中小藏量的藏书单位中已有25家建成标准化古籍库房(见表2)。

表2 浙江省标准化库房建设效果统计表④

1.2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设置本省标准化古籍库房的“达标”标准

按照标准化库房的建设要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相关设备的调入,耗资几百万元;另外,恒温恒湿设备日常运行的能耗费用也十分巨大。对于中小藏量的单位,要建设一个标准化库房,无论从资金投入的可能性和建设的必要性来讲,都不太现实。因此,如何针对本省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空间要求、环境控制设备和消防等几个方面。

古籍的理想保存条件首先要求环境条件稳定,一个独立且有较好密封性的空间就能实现这个要求。万册以下藏量的古籍库房空间,大约只需几十平方米即可,空间小,环境条件更容易控制。因此,一个体积适量、密封性好的空间是建立“达标”的古籍库房的基础。

温湿度控制是古籍库房管理的关键。我国南方地区6-9月一般是梅雨和高温季节,高温高湿,这一时期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起古籍的霉变和虫害,只要解决好这一时期的温湿度控制问题,古籍受到危害的机率将大大降低。在几十平方米的库房中安装一个家用空调和中小功率的除湿机,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消防采用气体灭火装置,一般为悬挂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装置。气体灭火的安全性与前述库房空间密封性之间有紧密关系,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理想的灭火装置,应具备可手动、自动调节功能。

此外,库房中的避光措施,如加挂厚窗帘、更换防紫外线灯管等,安装监控探头、消防、防盗报警系统等安防措施,都便于操作和经济实惠。

以浙江省第一批古籍保护达标单位云和县图书馆为例,其古籍库房面积为30平方米,用玻璃墙在原先大库房中隔出,安装了一台壁挂式空调和除湿机、2个悬挂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装置、红外探测器和消防探测,在原金属书柜搁板上加置樟木屉板,并配装数字屏显式温湿度监测仪,总花费两万左右。这样的投入在经济收入一般的县市都可以接受,但是这样相对少的花费所起的作用却是十分巨大的。

2 珍贵古籍分级保护体系的建立,应重视地方性珍贵文献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古籍定级标准》(WH/T 20-2006)中规定的一、二级文献中遴选,从实际评选的结果看,主要以版本珍稀为收录标准;从参与单位来讲,也多以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国内几家大藏书单位的藏品为主,兼顾地区与系统平衡的因素,有少部分其他小藏量单位的藏品入选。从国家评选的层面来讲,这是必然的结果,所以,评选地方性珍贵古籍名录的意义,应该在于填补国家级名录无法触及的部分。

浙江省目前已组织评选了两批共计425部珍贵古籍,加上之前已入选前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753部,全省共有1178部珍贵古籍列入名录,得到优先保护。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是在《古籍定级标准》中规定的一至三级古籍中甄选,范围较之国家级名录要大,评选重点是历代浙江籍著名历史人物的稀见稿抄校本和保存浙江重要史地文化史料的古籍,突出地域性的特点。

在评选出的两批《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中,浙江籍或在浙江居住任职的著名人物的未刊稿本为160部,抄本64部,两者超过总数的一半。如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所辑撰《宋元学案》的清道光年间抄本(浙江图书馆藏,名录号:00052),系此书首次刊刻时所据的底本。黄宗羲于康熙年间开始整理《宋元学案》,但仅完成十七卷便去世,后由其弟子全祖望等人补述而成,但全祖望也于修完该书后一年去世,《宋元学案》终未能刊刻,后书稿散归鄞县卢氏抱经堂(卢镐)和同郡蒋学镛。道光间,王梓材与冯云濠集几家藏本校订,成《宋元学案补遗》一百卷⑤,其稿本已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浙江图书馆藏,名录号:01585)。道光十八年(1838),完整的《宋元学案》一百卷首次由冯氏醉经阁刊印。再如由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周树人(鲁迅)手抄《二树山人写梅歌》(绍兴鲁迅纪念馆藏,名录号:00175),系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期间手抄的地方文献,原书系会稽人童钰咏梅诗集,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鲁迅手迹。又如同治年间朱舜水后人朱兰所撰《舜水先生年谱稿》稿本(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名录号:00258),早于梁启超所著《朱舜水先生年谱》,另有朱兰之子朱衍绪所撰《明遗民族祖楚屿先生家传》稿本(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名录号:00253),对研究朱舜水同样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省名录中还有反映浙江历史、地理、文化的珍贵古籍,如清代嘉兴人汪孟所撰《龙井见闻录十卷》稿本,对研究杭州龙井的沿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稿本《绍兴风俗志》十二卷,详细记录了清末绍兴地区一年之中的各种风物习俗,具有很高的地方文献价值。

还有浙江地区所刊刻的重要文献,如明万历四十二年王氏香雪居所刻《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五卷》,系明代文学家徐渭弟子、绍兴人王骥德所刻,校勘精良,且有精美插图二十余幅。该文献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了浙江的历史、文化概貌及其发展。

从地方文献的发掘和保护角度去评选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对珍贵古籍分级保护体系起到充实的作用,对地方文化的整理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的通知》(文社图发〔2007〕31号)附件4。

②表中的统计数据根据《2014年8月浙江省古籍普查进度通报》(浙古保〔2014〕8号)。

③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文社〔2012〕30号)附件2。

④此表数据含第一至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数量和第一、二批“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保护达标单位”数量。

⑤此书编修经过参见《宋元学案》总目后附王梓材、冯云濠序,中华书局1982年版。

猜你喜欢

库房藏书古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石化某库房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要点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天一阁藏徐时栋藏书题跋考释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