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辆装备保障标准质量控制

2014-12-25邵玉平白雪峰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装备机制车辆

邵玉平,白雪峰

(军事交通学院 国家应急交通运输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161)

车辆装备保障标准化建设是深化军事斗争车辆装备保障准备的着力点,是推进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逐步实现车辆装备保障精细管理、推动保障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车辆装备保障标准既是开展车辆装备保障工作的依据,又是评估车辆装备保障工作的准则,其质量直接决定车辆装备保障标准化建设的水平。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依据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和ISO颁布的《ISO 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结合车辆装备保障工作实际,界定车辆装备保障标准和车辆装备保障标准质量2 个概念。

1.1 车辆装备保障标准

车辆装备保障标准是指为适应使命任务要求,在车辆装备保障领域取得最佳秩序,对车辆装备保障维修、供应、训练、管理、战备等业务领域中的重复性工作进行统一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可见,制定车辆装备保障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在车辆装备保障领域取得最佳工作秩序,获得最佳保障效益;车辆装备保障标准的制定对象,应当覆盖车辆装备保障领域所有重复性的活动;车辆装备保障标准是融合保障理论发展、保障技术进步、保障经验总结等3 个方面成果而产生的。因此,其代表了车辆装备保障领域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是该领域先进理论、先进技术和保障经验的综合载体。

1.2 车辆装备保障标准质量

在《ISO 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中,明确界定“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因此,车辆装备保障标准质量可以界定为车辆装备保障标准的固有特性满足指导、规范车辆装备保障活动,以取得最佳保障秩序、获取最大保障效益的程度。

李春田在其所著《标准化概论》[1]一书中认为,标准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标准水平来衡量,而标准水平是对标准(含标准系统)的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的综合评价;柳成洋[2]、王晓亮[3]认为,标准质量的评价主要依据标准的适用性、先进性、合理性以及标准编写的规范性来衡量。综合以上观点,结合部队落实车辆装备保障标准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笔者认为,车辆装备保障标准质量可以从标准的一致性、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等5 个方面来评价。

2 当前车辆装备保障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车辆装备保障活动具有技术和管理二重属性,因此,车辆装备保障标准既包括技术标准,也包括管理标准。随着全军车辆装备保障标准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车辆装备保障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2.1 现有标准建设分散、未成体系,与车辆装备保障科学发展要求不适应

车辆装备保障工作历来重视法规标准建设,根据实际需要,经过多年建设形成的车辆装备保障法规体系,对促进车辆装备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标准制定工作长期处于分散建设状态,统筹考虑较少,对相关业务标准的适用对象、管辖范围、基本功能等考虑欠缺,造成了各项标准之间的系统性、协调性不够;同时,由于缺乏对标准体系的论证规划,从整体上看,标准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些问题导致在车辆装备保障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标准缺失或交叉重叠现象,不能科学地指导、规范车辆装备保障工作。

2.2 现有标准描述笼统、量化不够,与车辆装备保障精确发展要求不适应

随着保障理念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现有标准已不能适应车辆装备保障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现有标准中经验因素比较多,量化管理意识不强,车辆装备保障工作缺乏量化指标约束,造成标准执行的自由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装备保障标准的规范作用。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精确保障的要求,提高车辆装备保障质量效益,必须提高标准量化、细化程度,使各项规定、程序具体而明确。

2.3 现有标准范围较窄、要素不全,与车辆装备快速发展形势不适应

近年来,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和部队使命任务的拓展,作为物资运载工具、部队机动平台、武器装备牵载平台的车辆装备的使用范围、使用地域、使用时机不断扩展,必须制定相应标准为保障活动提供支撑。

3 车辆装备保障标准质量控制机制的设立

由上述分析可见,车辆装备保障标准存在的问题虽然主要表现在执行阶段,但有的问题早在立项阶段就已存在。因此,对车辆装备保障标准质量的控制应考虑标准的整个寿命周期。

3.1 车辆装备保障标准全寿命周期分析

车辆装备保障标准全寿命周期,是指从标准立项、编制、审查、报批、执行、修订(废止)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可用IDEF0 图(如图1 所示)[4]清晰地表示出来。

由图1 可见,车辆装备保障标准的全寿命周期过程,实际上是由标准信息的生成、传递、反馈等环节组成的连续与闭环过程,标准立项、编制(修订)、审查、报批是标准信息的生成过程,颁布执行是标准信息的传递过程,执行后的意见反馈是标准信息的反馈过程。这3 个过程紧密相连,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缺失或功能不全,都会对标准质量产生影响。

3.2 车辆装备保障标准质量控制节点选取

为了有效地控制车辆装备保障标准的质量,必须控制质量节点。在标准全寿命周期过程中选择某个环节作为控制对象,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施控制。

设置质量控制节点应注意以下2 点:一是注意节点数量,不是越多越好。根据巴雷特原理,应重点控制对产品质量起关键影响的生产工序[5]。二是注意节点位置,不是越靠后越好。当标准已经成型,此时进行质量控制,虽然可以减少节点数量,同时也可以让不合格的标准无法通过,但此时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标准存在较大的问题,损失将无法弥补。笔者根据车辆装备保障标准全寿命周期分析和标准问题现状,结合部队反馈的意见建议,选取标准立项、标准审查、标准执行反馈等3 个环节作为质量控制节点。

3.3 车辆装备保障标准质量控制机制

针对以上控制节点的选取,对标准立项、标准审查、标准执行反馈等3 个环节设计控制机制。为确保标准质量控制的完成,应从实施人员、实施时间、主要内容及保证措施等4 个方面对每项控制机制进行规范。

3.3.1 标准立项控制机制

图1 标准的全寿命周期过程

设立标准立项控制机制的目的,是防止由于各种原因不适合制定的标准进入下一阶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该机制一般由总部业务机关组织相关专家以及部队代表在标准项目组提交论证报告之后进行,主要对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适用性、与标准体系的一致性等进行把关,具体包括:标准项目是否符合标准体系表的要求,标准的目的、用途、使用主体是否明确,制定标准的时机是否恰当,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否合理,部队实施标准的可行性如何、是否有配套手段,是否有适当的标准起草单位和条件等。为了确保标准立项控制人员有能力并能认真完成工作,应对工作人员工作经验、经历等方面作出要求,并采取问责制,对没有发现标准项目存在较大问题而予以立项的人员,应取消其评审专家资格;情况较为严重的,还应进行通报批评。

3.3.2 标准审查控制机制

设立标准审查控制机制的目的,是对标准进行全面的把关,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保证标准质量达到要求。该项机制一般由总部业务机关组织标准审查人员在标准初审以后、报批之前进行,审查内容主要包括标准格式是否规范、要素是否齐全、规范内容是否正确。为了确保标准审查质量,应对参审人员的资质、比例作出规定,主管部门应按适当的比例邀请军区机关、科研院所、部队使用等方面的代表参加审查组,切实保证审查人员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资质;审查人员要对军用标准审查的内容、程序、标准非常熟悉,在审查时严格执行审查标准,并建立审查质量问责制,把好审查质量关。

3.3.3 标准实施反馈控制机制

目前,我军车辆装备保障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完善的标准实施反馈机制,许多标准颁布后的实施状况及存在问题,没有及时反馈给各级机关和标准制定者,使得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设立标准实施反馈控制机制的目的,就是使标准制定、实施、反馈形成闭合回路,推动标准质量循环提高。标准实施反馈主要由标准使用者定期提出,其他人员也可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各级机关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标准实施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和上报;总部机关应组织相关人员融合、分析标准实施反馈意见,深入调研核查,为作出科学的标准制(修)订决策提供依据。

4 结 语

只有根据全寿命周期理论,正确把握标准的质量控制节点,建立健全车辆装备保障标准的立项控制、内容审查和信息反馈等质量控制机制,才能保证车辆装备保障标准的质量,为提高车辆装备保障标准化建设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

[2] 柳成洋.服务标准化导论[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07-108.

[3] 王晓亮,徐志军.标准的质量评价要素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223-224.

[4] Bouti A,Ait Kadi D. Towards an IDEF0 based multi-view modeling methodology[C]. Intelligence Systems for the 21stCentury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1995:2645-2650.

[5] 李晓春,曾瑶.质量管理学[M].2 版.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72.

猜你喜欢

装备机制车辆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车辆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皮革机制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