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小学古诗教学别样的精彩

2014-12-24赵霞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0期
关键词:吟诵体验想象

赵霞

摘 要:通读新教材,不难发现,小学古诗的篇目相对于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可见,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地位已大大提高。但是古诗教学目的的模糊性,让教师在古诗教学的道路上陷入困境,越走越远,迷失了方向;脱离了独特的体验,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失去兴趣,闻“诗”色变。该文中,我就从吟诵、想象、情境、体验这几个方面入手,浅谈自己对于小学古诗体验性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吟诵  想象  情境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27-01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古诗就如一株暗香浮动的艺术奇葩,摇曳身姿。而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古诗的语言凝炼,可以培养语感;古诗的形象深刻,可以陶冶情操;古诗的意境深远,可以丰富想象。那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形成独特的体验,徜徉在美的天地?我想,运用体验性学习方式开展古诗教学活动,则让学生从“走近”到“走进”,让原已变得枯涩的古诗摇曳出独特的生命色彩。

1 在吟诵中体验语言美

古诗是汉文化的精髓,其四声抑扬顿挫,联绵词回环响亮,叠音词声情并茂,对偶句节奏和谐等特点,也表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古诗的语言美,美在凝炼。

品读古诗,就须从“诗眼”入手。品读诗句中用得灵动跳脱、贴切传神,使诗意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那些字眼。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诗句中的“诗眼”,认真推敲,咀嚼欣赏,体验语言的精练与准确。比如《登鹳雀楼》的诗眼在一“穷”字上。教学中就应细细咀嚼“穷”字,体会作者站在极高之处,俯瞰世界,平视,则见日没西山,一片残阳余晖;俯视,则见黄河回折入海,一曲奔腾乐章。

诗中的这些“点眼”之句,手法独特、形式明显、表情达意作用突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多么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极目空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这些名句一直流传至今,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细细玩味,体会诗句的形式与练意的混融一体。

小学阶段,古诗中叠声、对仗等形式比较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可通过反复诵读,或有趣的语文游戏、语文活动来体会赏玩这些表现手法,领略这些手法在诗中的特殊作用和独特魅力,从而体验古诗词语言的表达美、格式美。如杜甫的《绝句》,对仗整齐,节奏欢跃,在教学时就可采用让学生“对对子”的形式来感受这种技法美。

2 在想象中体验形象美

古诗反映生活是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包含着生活本质和规律。如何把握古诗中的形象美,首先必须通过感性形象来入手。学生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形成表象。教师就是要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觉性,抓住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陶,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浮想联翩,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使学生对诗中的形象有直觉的整体把握,从而在脑中构建起“实景——活境——真人”的鲜活形象,帮助学生体验诗歌的画面美。

3 在情境中体验意境美

诗歌意境是指诗歌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更能让学生感受教材中所蕴涵的美的因素,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所带来的意境美。

在古诗教学实践中,音乐可以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在执教《登鹳雀楼》时,选择了《高山流水》的古筝片断让学生配乐朗读,夕阳西下的点点余晖,黄河东去的磅礴气势,随着音乐的起伏,一览无疑。

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从视觉上尽快进入古诗,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诗句内容,教《暮江吟》时,在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后,播放视频动画:傍晚,夕阳西斜,橘红色的光辉洒向江面,把碧绿的江水染红了一半;夜幕降临,漆黑的空中升起一弯新月,草尖上的露珠犹如颗颗晶莹的珍珠。学生一边欣赏精美的画面,一边在轻柔的乐曲中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音乐的渲染、画面的感知使学生融入到诗情中,使学生的心与诗人的心碰撞,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人的那份安闲与自在。

4 在体验中创造美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能使学生由“乐学”到“活学”再到达“会学”的境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和生命的活力。古诗教学亦是如此,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一些课外拓展,必能让沉寂已久的古诗教学在丰饶的土地里抽长新芽,重焕生命之光彩。

4.1 开展古诗班会

随着小学阶段古诗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古诗教学的不断深化,古诗教学不仅仅限定于课堂的传授,教师还应大力开展古诗词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探索其途径、方法、规律等。在活动中拓展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4.2 创建班级诗本

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性学习,已经得到了自己独特的美的感受,这时让学生自己学着创作,必有另一番风味。

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显得生涩,而儿童的语言具有诗性逻辑,如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他们自己的语言,便平添了几许童趣。如一首《江南春》在孩子的笔下诗意盎然:

我觉得那时候肯定很美,绿树红花、千山万水,漂亮极了。

树林里隐隐约约传来了莺的叫声,绿树红花相互掩映,在依山伴水的村镇里,有个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飘动,好象燕子在飞舞。南朝的佛教和佛寺很盛行,佛寺楼台在烟雨中若隐若现。看了这些景物,可以让人神清气爽,要是我的话,我会忘掉所有烦恼。

春天真是美极了,我爱这美丽的江南的春天!

把学生与诗人的对话、对诗词文本的独特解读,经由教师整理学生参与设计,创建出班级诗本,在教师与学生有关诗词的互动再次转换成诗本的形式,以达到诗人、诗歌、学生以及教师之间的生命传达与体验的同时,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成就感,进而真正爱上语文。

体验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接触,只有体验,才能让学生“身如其境”;只有体验,才能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也只有体验,才能创造出独特的美。体验在古诗教学中的实施,也彻底改变了古诗教学“重理性积累,轻感性体验”的一面,重新构建起“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性思维训练”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念。“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体验性教学之光照耀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徜徉在诗意的古诗王国,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因古诗而精彩,因体验而美丽。也正因为儿童的接受与创造,古诗教学拾回了诗情画意的美,寻回了独属于它的灵动,展现出生气勃勃的春机。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览德,凌忆林.新课改下的古诗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05(12).

[3] 郑继飞.“活”化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策略[J].小教研究,2003(9).

[4] 张敏.请把美丽还给古诗词[J].语文教学论坛.2004(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吟诵体验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吟诵,拥抱经典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韵兮境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