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降罐乳化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2014-12-24陈世栋聂剑锋

石油化工应用 2014年9期
关键词:沉降罐油样乳剂

杨 堃,曹 嫚,陈世栋,聂剑锋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陕西西安 710021)

杨井联合站现有流程—依靠2 具1 000 m3沉降罐,对各转油站外输来油及单井来油,进行再次脱水处理,日均进液量1 475 m3,其中长二转、长七转来油为净化油(含水2.0 %)直接进入净化罐沉降,其余含水油进入沉降罐进行处理。目前沉降罐实际处理量为1 250 m3/d,主要包括长一转来油600 m3/d(占总数48 %),联合站周边单井来油430 m3/d(占总数34 %),以及站内底水抽脱220 m3/d(站总数的18 %)。其中长一转采用的是端点加药,管道破乳的方式,联合站单井来油及抽脱底水的处理,采用集中加药的方式。

1 出现问题

1.1 长一转来油的再次乳化

长一转站采用的是端点加药、管道破乳、最后进入联合站沉降罐进行脱水分离,占总处理量的48 %,从外输泵出口选取油样,静置20 min 可观察到样品油水分离明显,且界面清晰,油层含水低于0.5 %,但当进入到沉降罐中时,溢流口含水未见好转。

1.2 沉降罐全罐乳化

在油水界面5 m 时,分别自溢流口向下每隔1 m取剖面样,所有油样含水与溢流口含水相同(50 %),水层发黑且油水界面不清晰,污水含油超标,且通过分析油样可发现,底部有机杂质含量高。

1.3 初步处理措施效果

针对油水不分离,相应上提了破乳剂加药浓度,从原先的280 mg/L 上调至350 mg/L,实际运行中效果并不明显,且沉降罐运行状态不稳定,刚开始出现含水好转迹象(剖面样含水出现梯度30 %~60 %),2 日后又恢复全罐乳化状态,多次反复一直不稳定。

2 实验分析

2.1 分析沉降罐剖面样

通过对一定数量、不同层位、不同含水沉降罐剖面样进行分析,普遍发现油样中所含杂质比例与含水成正比例,原油中杂质含量越高,含水值就越高(总体稳定在1:25 比率附近),所以初步判断原油中固体微粒杂质为乳化剂,破坏了原有的平衡,致使破乳剂失效。

2.2 破乳剂再次破乳实验

取150 mL 溢流口油样,倒入烧杯中可发现这是典型的油包水乳状液,且明显看到其内相水滴中夹杂着固体微粒,继续向烧杯内加入200 mg/L 的破乳剂,油包水乳状液立刻破碎,油水迅速分离,最终烧杯壁剩余固体杂质。

2.3 稀HCl 对乳化油处理实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固体微粒是一种乳化剂,对400 mL油样单独加入浓度为0.5%的稀盐酸10 mL,立即有大量臭鸡蛋味的气体(H2S)溢出,油水迅速分离,10 min 后反应结束,水层发黑、固体微粒溶于水中。从而能充分说明由于固体微粒的乳化作用,导致破乳剂部分失效,从而造成全罐的乳化。

2.4 乳化剂的存在形态

通过离心机对乳化剂进行富集取样,其外观为黑色、泥质、略带臭味含硫化物(推测含有FeS)的固体,微粒密度略小于水,大量悬浮在油水界面附近,水中溶解性差、广泛分布于水层中。同时针对A21 区块单井油样进行分析,发现单井油样普遍含有此种物质,比例相对很低(小于0.1 %),推断其主要来源于单井来油,最终进入沉降罐不断富集,而非沉降罐内部腐蚀所产生。

3 沉降罐乳化原因分析

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加药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油水界面附近的破乳剂有效浓度降低,对乳化微粒的抑制作用部分失效,导致乳化微粒在此处形成油包水乳状液,并随着罐内油流上升到油层位置,导致溢流口高含水出现,破乳剂局部失效,最终恶化为沉降罐全罐的乳化。

目前,所使用的破乳剂均为水溶性破乳剂,此类药品在净化油中残留很少,主要溶解在水层中发挥破乳作用,一旦沉降罐中上部油层形成乳化,其药效无法到达沉降罐中上部。所以,单纯提高联合站破乳剂加药量或者增加远端加药浓度,所起的效果非常有限,甚至过大剂量的破乳剂投入反而会造成反向乳化情况发生。

4 结合沉降罐运行状态的现场处理措施

4.1 现场情况

具体原因:杨井联合站由于加药泵故障停止运行6 h,恢复加药后,溢流口含水由0.5 %上涨到10 %,中下部油层含水20 %(9 m 溢流口,7 m 以下),且油水界面浑浊,并且仍继续在恶化,24 h 后出现高含水停输。

处理措施:根据沉降罐11 m 罐高,油水界面稳定在5 m 附近的情况,首先保证油水界面的稳定,确保加药泵排量稳定(维持原浓度),同时选取6 m 长的导管2 根,从罐顶插入沉降罐中;用25 kg 的加药小桶以1:1的比例稀释破乳剂,每8 h 分别从罐顶导管加入,全天累计加药150 kg。

最终结果:通过加药,逐步发现首先沉降罐油水界面(5 m~7 m)处含水出现好转,含水逐渐降低到5 %以内,随着不断进油,上部含水也随之逐渐降低,最终3 d时间内沉降罐溢流口含水恢复到0.5 %左右的水平。

4.2 现场处理措施

由于罐顶直接倒加破乳剂无法作用于油层中下部,无法处理中下部的油包水乳状液,且污染物乳化微粒并未得到处理,继续在油层中污染已完成破乳进行沉降的原油。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通过导管直接将破乳剂导入油层中下部,且破乳剂随管壁小孔向四周扩散,有较好的分散性,同时在油层中完成破乳及沉降过程,乳化微粒随水滴下沉到水层中去,彻底处理了沉降罐乳化的根本问题(见图1)。

图1 导管导入破乳剂效果

5 认识及结论

5.1 原油物性

A21 区块总体开采时间已超过10 年,伴随着老区块原油含水不断上升,及新区块不同层位原油的开采,加之各类井下措施,以及井筒、管网普遍的老化,所产生的各类化学物质,对原油的物性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长期来看,原油的物性是处在不断变化中,油品需要定期进行定性、定量的油化分析,以掌握其最新动态。

5.2 破乳剂筛选

在掌握油品物性的同时,筛选破乳剂不应仅仅局限于实验室数据,更应确定其在具体区块原油物性,具体站点、以及站点流程、温度、设备、等其他不可改变因素下,破乳剂现场具体性能。

5.3 运行建议

由于乳化微粒大量存在于单井来油中,并且在沉降罐中富集,进而影响正常的原油破乳及沉降过程,故必须保证破乳剂对乳化微粒的抑制作用。现有条件下,此类物质尚无有效处理措施,这就要求破乳剂加药工作严格按规定执行;同时对于处理联合站沉降罐高含水的问题,采用导管倒加破乳剂这种方式虽有待改进,但目前仍为处理沉降罐乳化最有效的方法。

[1] 冯叔初,郭揆常.油气集输与矿场加工[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2] 周小玲,孟祥江.油田化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3] 杨树人,汪志明,何光渝,崔海清.工程流体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4] 张卫东,程玉虎,朱好华.油田化学剂对原油破乳剂YT-100 脱水效果的影响[J].油田化学,2006,(2):36-39.

猜你喜欢

沉降罐油样乳剂
基础油对发动机油TEOST 33C沉积物的影响
蜡碳数分布和蜡含量对结蜡层分层的影响研究
污水沉降罐介质腐蚀性分析
沉降罐原油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无硫磷钼酸酯作为抗氧添加剂与胺类抗氧剂的协同性能
温度和沥青质含量对重质油黏度的影响
喇嘛甸油田外挂水箱式污水沉降罐出水工艺探讨
张渠集中处理站破乳剂筛选与评价
破乳剂对化学驱采出液的作用规律
重质高酸原油高效破乳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