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4-12-24陈洋杜宏颖

北方经贸 2014年10期
关键词:规模结构

陈洋 杜宏颖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家发展实力的源泉,因此,财政教育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培养战略的提出,国家加大了对财政教育支出的关注。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不够,财政教育中城乡教育、三级教育、地区间教育、校际间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教育支出责任不明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均衡城乡教育支出结构、优化三级教育支出结构、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平衡校际间教育支出、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结构

中图分类号:F810.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0-0121-02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

(一)财政教育支出的含义

财政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按照预算计划财政部将国家财政资金集中向有关部门和方面的支出。财政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中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一部分,是财政支出按费用分类中社会文教费的一部分,是财政支出按职能分类中的教育支出。

教育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按照公共产品的定义,其中义务教育可划分为纯公共产品,高等教育可以划分为准公共产品。两者都需要国家财政在不同程度上的支持,以保证国家教育职能的实现,满足教育支出的需求。

(二)财政教育支出现状

我国对于财政教育支出上一直保持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财政教育支出从1978年的75.05亿到2012年的21994亿,投入总量上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是财政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教育投入仍不足。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在本世纪末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幅度,2010年《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2012年实现4%的目标。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一直增加,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达21165亿元,占GDP519322亿元的4.08%。

二、财政教育支出存在问题

(一)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6%-21%,并且在2012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然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的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4%的目标用了三十多年,距离5%仍有差距,并且将各国财政教育支出平均后,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二)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

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80%左右,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

(三)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三级教育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财政教育支出对三级教育的支出结构比例反映了国家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对三级教育的支出重视程度以及支持力度。世界各国大多对初等教育支出最多,中等教育次之,高等教育最少。然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占很大的比重,而初、中等教育不足,形成了与我国国情不相符的“倒金字塔”模式。

(四)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大

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差异明显,造成了各地方发展速度不均,经济实力不同,而教育上很多是由地方政府负责,致使各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发达地区教育水平远高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东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中部地区教育水平,中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形成与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差异趋势一样的东中西部教育水平梯形分布。

(五)校际间教育支出不平衡

我国义务教育普及阶段,应保持着各校之间资源平衡,以确保学生的利益,但自发形成或经过评选设置的重点校在地区内学校间享受优待,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宗旨。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和大学除了上述问题,还存在择校费的问题,这部分费用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这种学校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致使学校间差距加大。

(六)财政教育支出责任不明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权上,中央政府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而在教育事权上,则是将责任不断下放给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上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中央拥有财力却没有尽到责任,地方政府特别是财政收入不好的地方政府对于教育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式主要是直接拨款,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像减免税、补贴利息等财政工具。

三、完善财政教育支出的对策

(一)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

增加财政教育投入,从根源来说即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从根本上就是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一国的教育水平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还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财政教育支出的目标,从而确保目标的完成力度。规范各级政府在教育投入上的责任,可将其作为政府及官员考核指标。加强政府预算中教育部分的审查,健全财政教育支出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二)均衡城乡教育支出结构

我国农村人口占很大部分,相应的农村学生也占很大比例。政府应进一步修改农村教育支出政策,持续增加农村教育支出,政策上有意识的向农村教育进行倾斜,并形成制度规定,以确保政策的认真执行。完善地区间的转移支付,弥补农村教育的财政缺口,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状况。构建农村教育支出保障机制,解决教师资源、教育设施、教育环境等问题,提升国家人均教育程度。

(三)优化三级教育支出结构

增加基础教育支出,明确其优先地位,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应着重于初、中等教育,特别是有公共产品属性的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应对此承担全部责任,以此确保人们享受教育的权利,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使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广泛的人才基础。适度对高等教育支出,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不能因高等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高收益而投入过多,并且高等教育作为补充教育应主要由受教育者支付费用和从社会吸收资金。

(四)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

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到社会的贫富差距,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教育水平提升而促使贫富差距加大。然而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均等的,因此需要国家介入,改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确保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供应,同时严格控制财政教育支出的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建立各省之间、各市县之间的教育支出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资源均衡。

(五)平衡校际间教育支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教育的公平性,注重教育资源的平衡,而这个阶段教育几乎完全依靠政府拨款,地方政府能力不同,因此中央政府在资源分配上不应只是单纯平均分配,而是应注重分配后各校间的资源平均。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规定各校的择校费的额度、规范择校费的使用方向,各高校也可以自主筹资,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以弥补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

(六)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支出的责任,形成财权事权相符的责任划分,合理的各级政府教育分担机制。加大中央政府在教育支出上的责任,积极拓展教育支出方式,把握财政教育支出理念、方向。明确地方政府的财政教育支出责任,确保地方政府认真贯彻执行,避免乱用财政教育支出,形成自我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宝菊.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6):68-68.

[2] 李 贞.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与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11):1-6.

[3] 董俊杰.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3(3):85-86.

[4] 刘晓凤.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研究——三个误区及经验证据[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5):53-63.

[5] 李印慧.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支出结构角度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54-55.

[责任编辑:方 晓]

(三)优化三级教育支出结构

增加基础教育支出,明确其优先地位,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应着重于初、中等教育,特别是有公共产品属性的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应对此承担全部责任,以此确保人们享受教育的权利,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使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广泛的人才基础。适度对高等教育支出,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不能因高等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高收益而投入过多,并且高等教育作为补充教育应主要由受教育者支付费用和从社会吸收资金。

(四)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

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到社会的贫富差距,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教育水平提升而促使贫富差距加大。然而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均等的,因此需要国家介入,改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确保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供应,同时严格控制财政教育支出的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建立各省之间、各市县之间的教育支出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资源均衡。

(五)平衡校际间教育支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教育的公平性,注重教育资源的平衡,而这个阶段教育几乎完全依靠政府拨款,地方政府能力不同,因此中央政府在资源分配上不应只是单纯平均分配,而是应注重分配后各校间的资源平均。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规定各校的择校费的额度、规范择校费的使用方向,各高校也可以自主筹资,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以弥补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

(六)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支出的责任,形成财权事权相符的责任划分,合理的各级政府教育分担机制。加大中央政府在教育支出上的责任,积极拓展教育支出方式,把握财政教育支出理念、方向。明确地方政府的财政教育支出责任,确保地方政府认真贯彻执行,避免乱用财政教育支出,形成自我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宝菊.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6):68-68.

[2] 李 贞.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与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11):1-6.

[3] 董俊杰.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3(3):85-86.

[4] 刘晓凤.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研究——三个误区及经验证据[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5):53-63.

[5] 李印慧.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支出结构角度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54-55.

[责任编辑:方 晓]

(三)优化三级教育支出结构

增加基础教育支出,明确其优先地位,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应着重于初、中等教育,特别是有公共产品属性的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应对此承担全部责任,以此确保人们享受教育的权利,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使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广泛的人才基础。适度对高等教育支出,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不能因高等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高收益而投入过多,并且高等教育作为补充教育应主要由受教育者支付费用和从社会吸收资金。

(四)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

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到社会的贫富差距,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教育水平提升而促使贫富差距加大。然而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均等的,因此需要国家介入,改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确保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供应,同时严格控制财政教育支出的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建立各省之间、各市县之间的教育支出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资源均衡。

(五)平衡校际间教育支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教育的公平性,注重教育资源的平衡,而这个阶段教育几乎完全依靠政府拨款,地方政府能力不同,因此中央政府在资源分配上不应只是单纯平均分配,而是应注重分配后各校间的资源平均。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规定各校的择校费的额度、规范择校费的使用方向,各高校也可以自主筹资,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以弥补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

(六)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支出的责任,形成财权事权相符的责任划分,合理的各级政府教育分担机制。加大中央政府在教育支出上的责任,积极拓展教育支出方式,把握财政教育支出理念、方向。明确地方政府的财政教育支出责任,确保地方政府认真贯彻执行,避免乱用财政教育支出,形成自我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宝菊.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6):68-68.

[2] 李 贞.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与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11):1-6.

[3] 董俊杰.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3(3):85-86.

[4] 刘晓凤.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研究——三个误区及经验证据[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5):53-63.

[5] 李印慧.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支出结构角度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54-55.

[责任编辑:方 晓]

猜你喜欢

规模结构
税收负担对政府“外在规模”偏好有显著影响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发现“结构一样”,积累“基本图形”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挖掘对称结构,简化解题过程
地方债发行已达3.77万亿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