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教育何去何从

2014-12-23欧颖余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英语专业

欧颖++余莎

摘 要:中国传统的英语专业教育导致人才知识单一,实用技能不足,缺乏相应专业知识或技能背景,难以胜任实际工作。英语专业的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严重错位,英语专业教育必须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英语专业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办学基础、办学资源,准确定位办学方向,采取多重措施提高办学质量,唯有如此,才能保持英语专业教育的生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复合型语言人才;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3-0260-03

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专业教育重知识轻应用,以培养英语语言文学研究者或语言教育者为目标,走的是经院式人才培养道路,人才知识面窄,实用技能不足,缺乏相应专业知识或技能背景,难以胜任实际工作。英语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当前,英语专业已连续多年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已是就业市场不争之事实,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不仅因为绝对数量多,更因为质量不高。客观而言,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显然有比其他专业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和就业市场。然而,“没有专业”的纯英语人才已然无法胜任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的许多工作。英语人才的高失业率与人才缺口比例形成巨大反差,说明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现状与社会需求严重错位[1]。英语专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英语专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问题

当前英语专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英语专业的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英语专业在许多高校成为了就业难、招生难的专业。英语专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方向单一。中国英语专业教育自建立以来主要以英语语言文学、英美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英语语言文学人才和英语教师为主要目标,课程主要涉及英语语言文化和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方向单一。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精英教育”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经济和科技的国际交流较少,尤其是对外技术交流方面的人才长期处于低需求状态,专业方向单一的“纯英语”人才能够满足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扩招后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社会需求和人才供给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在进入21 世纪后已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中国目前有2 000多所高校,由于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高校的外语教学部自然发展扩大为外语学院,因而中国绝大部分高校都设置有英语专业。统计结果显示,近年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会计学的毕业生规模超过10万人,是毕业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2]。社会显然无法容纳每年如此巨大数量的英语专业学生都去搞英语语言学、文学研究或是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对外合作日益频繁,如中国的金融、IT、电子、通讯、汽车等行业都存在专业外语人才紧缺的状况,既懂专业又有良好英语沟通能力的复合型语言人才存在很大市场缺口。传统的单一方向的英语专业教育虽然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语言教育方面的人才,但这样的“纯英语”人才不具备其他专业知识、知识面窄、人才适应面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2.复合型人才培养困难重重。2000年“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个概念以文件形式写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事实上,英语教育界人士也认识到英语专业教育必须改革,人才培养必须走向复合型人才培养道路。但是复合型语言人才的培养对很多高校而言绝非易事。从实际来看,许多地方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在坚持传统经院式培养道路和语言文学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还只是停留在领导的认识层面,并未付诸实践。在实践层面,复合型语言人才培养确实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困难。首先是师资问题。虽然大学的英语教师绝大部分已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有不少甚至获得博士学位,在职称上不少也具有高级职称,但是从知识结构而言,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是“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教学知识”。虽然有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在硕士或是博士阶段转入其他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多为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鲜有英语教师涉及自然科学的学科。教师尚不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和技能,又如何能有效开展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限于师资,一些高校在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中采用外语课程(英语)+专业课程(汉语)的教学模式。用汉语讲授相关专业课程的优势是信息的清晰度高,交流容易,但是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工具没有体现英语语言专业的特征[3]。而且简单的专业课程叠加通常只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增加、教学计划和任务增加,其实质是增加了教育的成本和时间。单纯增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未必能提高外语人才在特定语言应用领域上的语言技能和熟练程度[4]。其次是课程和教材的问题。专业复合不是对专业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社会调研,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对英语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再据此进行教材开发与建设。这不仅需要较大的人力财力投入,也需要相应“复合型”教师队伍,这显然对许多外语学院而言是一大难题。

3.整体生源质量下降。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教育大众化的生源质量与精英教育时代的生源质量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和行业院校、单科性大学的英语专业生源基本靠调剂,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都并不适应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要求。教学是涉及教与学两方面的教育活动,有人说,外语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是靠学生自己练出来的。这种论断不无道理。外语学习特别要求学生勤奋自觉,没有良好的生源,英语教育很难保障质量。生源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英语专业教育改革。许多学生连一个英专学生应有的英语基本功都不能掌握,教师又怎敢奢望把他们培养成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低质量的生源使得一些教师对改革望而却步,根本没有信心去尝试。endprint

二、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中国各行各业都会更加需要既通英语又懂专业的外语人才从事翻译、对外交流和管理工作。要完成这样的重任,显然传统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向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如果在人才培养中不研究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不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对接,那么,这样的人才培养可以说是很大程度的教育资源浪费,不能服务社会的专业教育也很难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办学基础、办学资源,准确定位办学方向,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办学质量,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语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定位,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如何合理定位,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所有高校的外语学院都放弃原有传统英语人才培养方向,走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道路未必可行;另一方面,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人才、英语教育人才在任何时代也都会有一定的需求。笔者认为,对于英语专业教育的改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要有不同目标。

重点院校和传统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优秀的师资和生源,外语专业教育历史悠久。这一类院校的英语专业教育可以坚持培养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人才、文学翻译人才,同时应该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学习其他专业的机会,以获得双学位或是辅修学位,以培养跨学科复合型语言人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学习能力来自由决定是否选择双专业学习或是专攻英语。只有在英语专业学习方面成绩优异者才能进行第二专业学习。此类高校要致力于培养高端英语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者和高端跨学科语言人才。

职业院校、行业院校和单科性大学通常英语专业教育历史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生源质量相对不高,但同时这些院校也有其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此类院校的英语专业教育适宜结合本院校的学科特色和行业、地方需求,探索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如医护英语、建筑工程英语、电力工程英语、农业科技英语、生物工程英语、机械工程英语教学等,培养实用型行业英语人才。Strevens对ESP的定义是:“和学校里的通用英语不一样,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是由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所决定的。”[5]专门用途英语教育是进行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系统尝试,是实现语言教学与专业内容的融合。在ESP教学中要大胆改革传统英语专业课程,突出人才的应用性、实践性,为行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和培养英语专门人才,这样才能在人才市场竞争中趋利避害,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与其他院校的错位竞争。

传统师范本科院校仍应坚持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肩负起培养优秀中小学英语老师的重任,优秀的基础教育英语师资在县域和农村地区仍有较大需求。同时,可结合地方需求和本校办学基础开展“英语+专业”的双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或ESP教学,培养专业复合型语言人才。

2.多管齐下,提高教学质量。第一,积极培养或引进复合型师资,为复合型语言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复合型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可采取“横向联合、国际办学、内培外引”的解决措施:一是打破院系壁垒,建立健全跨院系联合培养培训教师机制。根据本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需要,外语学院与其他院系相互合作,在教师自愿基础上,挑选学习热情高、学习能力强、有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教师进行跨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培训,具体做法如跨学科听课、参与跨学科科研、攻读学位等。二是走国际化办学道路,选派教师到英语国家出国进修所需跨学科专业知识,或是聘请英语国家专业教师来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三是与行业企业合作,鼓励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从事实际翻译工作,提高自身的跨专业知识和能力。四是引进具有相关跨学科专业背景的海归高学历人才和有相关跨学科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或是本着人才“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理念,聘用兼职教师。第二,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门语言课的内容越接近于学生的功能需要,语言教学就越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复合型跨学科外语人才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建立在以ESP外语课程为核心模式的课程体系上。ESP的课程以其较强的课程针对性将英语专业学习和实用性职业技能相结合,其教学的特点是强调教学必须符合学习者的需求与语言学习的实用性[6]。ESP课程建设需以当前社会需求为背景,根据行业、职业对语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建构课程、编写教材和组织课堂教学。专业课程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无论英语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方向如何,英语作为一门技能型学科(skill-based subject),强调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是必须的。语言学习的目的最终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与沟通,用英语从事相关的专业工作,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改革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构建“课内+校内+校外”的实践平台体系。课内实践要改变传统教师中心的教学法,突出学生讲、学生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语言和专业知识,采用讨论式、演讲式、课堂翻译实训、模拟现场宣传、产品说明、模拟会展翻译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校内实践形式可以为举办英语演讲大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朗诵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英语角”、基于网络的英语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校外实践需校方积极主动与相关行业企业、翻译协会、翻译公司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参与公司企业的翻译实践、外宾接待与翻译、各种博览会翻译活动等。

此外,对于少数高校的英语专业一直存在招生困难、师资力量差、办学质量差、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应该考虑逐步让该专业停止招生并取消这一专业。英语专业学生数量总体相对过剩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不顾质量一味招生也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三、结语

英语专业教育的问题既有规模过大,学生数量过多的问题,更有质量上的问题。英语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不合理是造成大批英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无业可就、或是从事与英语毫不相干职业,造成教育浪费局面的主要原因。英语专业教育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完善和提高自我,唯有如此,才能保持英语专业教育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冯莉.外语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先行[N].光明日报,2010-12-03.

[2] 毕业生人数最多的12个本科专业[EB/OL].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2012-06-21.

[3] 南佐民.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J].外语界,2005,(5):42-45.

[4] 王嘉铭.从ESP英语课程模式探讨英语复合型专业课程建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2):87-90.

[5] Strevens,P.1988.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In M.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C].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3-17.

[6] 李小波.关于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报,2009,(4):100-103.

[责任编辑 王玉妹]endprint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英语专业
“三全育人”视域下英语专业学生文化使命培养探究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A Private Practice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2018年一季度中国理财市场需求潜力地区排名
探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理论与实践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山东院创新力浅析
中小城镇房地产市场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