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业产业化的视角:兵团农垦团场工业化经验总结

2014-12-23韦统义宋胤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经验总结发展历程兵团

韦统义++宋胤

摘 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以屯垦戍边为基本职能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经济社会组织。兵团发展的历史就是兵团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探索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农业服务,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历史。这是兵团农垦团场自立的需要,也是农垦团场经济积累的需要。回顾兵团从成立到当前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三个阶段的历史和经验,对于兵团和农垦团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二次创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兵团;农垦团场;工业;发展历程;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3-0059-03

引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借鉴中国古代西域屯田的历史经验,结合建国初期新疆特殊的省情、民情,为实现屯垦戍边的基本职能而进行的组织制度创新。农垦团场是兵团兵、师、团三级组织的基本生产单位和经济基础,成插花状地分布于新疆各大绿洲和边境地区,忠实地履行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历史职责。农垦团场党政军企合一的组织体制、“飞地”的区位因素和自我积累的发展路径,是农垦团场大力发展团场工业的必然选择[1]。这既是农垦团场在亘古荒原开荒拓土自立的需要,也是农垦团场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积累的需要。这一实践有力地支持了农垦团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农垦团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相比较兵团创立初期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当前农垦团场又一次面临着新的“自立”的挑战。从兵团范围来看,突出的体现为农垦团场畸高资产负债率,目前兵团农垦团场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了2008年的91.7%,部分团场负债率超过100%,已经资不抵债[2];从农垦团场层次来看,部分团场长期亏损以及团场亏损面长期居高不下。农垦团场如何走出困局,这不仅关系到农垦团场是否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屯垦戍边事业是否可持续以及基于其上的中国西部边疆的国家战略安全是否可持续?农垦团场企业的组织属性和公共财政的缺位,决定了农垦团场只能以自身的经济剩余来化解这些财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实的财务压力以及初级农产品比较利益的下降,对于农垦团场来说仅仅具有原料优势并不能有效克服农垦团场长期发展的困境,农垦团场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照市场化原则,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工业化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获取较高的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团场工业对于农垦团场来说已成为新一次“自立”的需要。总结兵团及农垦团场过往工业化的历史实践,对于推进农垦团场新型工业化,实现二次创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兵团农垦团场工业发展的历程

第一阶段(1954—1966年):兵团工业大发展时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时,按照当时领导人的设想应该是工农兵学商统一联合的组织。在实践中,兵团 也在一定的层面践行了当时领导人的设想。早在兵团成立之前的1950年开始,当时进军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就通过内部的指战员集资和节省下来的菜金、复员费以及军装被服费用兴办工业,及至兵团建立后进一步通过生产积累和生活节约大规模地进行工业化建设。先后兴建了在新疆具有时代标志的一系列工业项目,如八一钢铁厂、新疆水泥厂、六道湾露天煤矿、新疆机械厂等。兵团工业化建设不仅迅速地壮大了兵团的经济,也有力地推动了新疆地方工业化的发展和进步,这些项目在后来无偿划归地方后,构成了新疆地方工业发展的骨架。应该说兵团层次的工业化建设,是服务于整个新疆工业化发展需要的,而且也推动了新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兵团在兵团层次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也在师、团层次进行了小型工业项目的建设,以满足各垦区和团场生产、生活的需要,建设了一大批磨面、榨油、小型发电、被服、砖瓦等生产单位。这些具有自给属性生产的工业项目,坚持了为农业服务,走以农业为中心的工业发展道路。这是兵团成立的组织初衷和兵团早期工业发展所坚持的基本方针,集中体现为自立的需要。对此,时任兵团司令员的陶峙岳强调“工业生产,都要以农业为基础。我们工业的发展,必须面向农业,为农业服务,把支援农业放在第一位。工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农业生产逐步扩大、农业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基础上”[3]。这些项目从建设的导向来看,是为农业服务而不是作为带动农业发展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出现的,并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龙头。因而,从本质意义上说,这些企业并不是以商品化生产和经营为目的,它只是整个团场生产车间中的工具车间和消费资料车间,它也必然会在整个兵团范围内呈现结构趋同、产品趋同和规模狭小的特征。

第二阶段(1966—1981年):兵团工业处于停滞增长时期。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以及兵团大中型工业项目划归地方,兵团层次的大中型重化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减少,保留的基本是以轻纺、造纸和制糖等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企业,兵团工业生产迅速下滑,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遭遇严重的困难。此时,农垦团场的小型工业项目在这一时期虽然得以保留,但在整个国民经济秩序紊乱的背景下也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期间为了解决兵团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脱节、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效益不高、农工收入增加缓慢等问题,根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安排,借鉴前欧洲、南斯拉夫等国农工商联合体发展经验;在全兵团进行农工商综合经营试点和全面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垦团场农、工、商、交、建等行业企业的发展[4]。

第三阶段(1981年至今):兵团工业处于迅速恢复和大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实际上可分为兵团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时期,以党的十六大为分界。经济体制改革和兵团的回复为兵团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兵团工业化发展的新高潮。从兵团层次上看,兵团工业化的发展有力提升 了兵团国民经济总量,优化了兵团国民经济产业机构,使兵团工业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5.8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48.7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82年的44.6∶38.2∶16.2调整为2009年33.5∶33.8∶32.7。同期,农垦团场的工业发展经过了两个显著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是以发展团场乡镇企业和新型工业化团场为目标的阶段。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全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热潮,农垦团场也大量举办乡镇企业,使团场经济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到1992年底,全兵团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88年的8 998.6万元增加到1992年的38 847.6万元,年平均递增44%;其中工业产值由4 522万元增加到25 885.6万元,年平均递增54.7%;1992年全兵团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4万个,从业人数3.3万人,实现利润3 552.3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 080.7万元[5]。由于农垦团场乡镇企业出资额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团场以及企业定位不够准确、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资产扩张速度过快和产权不够明晰等原因,团场乡镇企业在九十年代后期遇到了较大的发展困难,导致农垦团场负债水平迅速提高和财务压力骤增。如农六师102团高峰时期有乡镇企业几十家,年盈利额在千万元以上,但由于上述原因,从1993年兵团农六师102团资产负债率达到87.5%,当年亏损246万元,1996年资产负债率87%,亏损进一步扩大到450万元,此后若干年基本连续亏损,2008年亏损更是达到了2 321万元[6]。从整体上看兵团的负债率也从1980年的23.63[7~8]。党的十六大以后,农垦团场贯彻国家和兵团上级机关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指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团场建设,这期间农垦团场的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涌现了一批工业企业数量较多,实力较强和营业规模较大的农垦团场。如农八师石河子总场、121团、143团、152团,农七师130团,农十师184团,农二师22团以及农六师芳草湖等团场。endprint

二、兵团农垦团场工业化经验总结

新型工业化是兵团农垦团场长期以农为主,工业服务农业,初级农产品价格逐步走低的趋势下,农垦团场财务压力和债务水平逐步增高的背景下,以及中国农业生产领域逐步向集中化、集团化和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出的历史选择。但农垦团场过往的工业化实践表明以农带工、以支农、扶农为中心的团场工业并不是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农业,也没有真正延伸农业的产业链和获得农产品附加值。因而,农垦团场新型工业化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深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获取农产品附加利益。总结农垦团场工业化的过往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第一,农业产业化深化不足,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兵团成立之初,农垦团场风头水尾远离中心城市且呈插花状的地域分布,决定了农垦团场要以农业为中心,以实现生产自给为基础。按照当时领导人的设想,就是兵团建立工农兵学商联合的组织,实现自立。因而,农垦团场工业基本坚持了以农业为中心,以服务农业为主旨的方针,具有较强的自给性和自我服务性质。团场工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结构趋同、产品档次低是当时团场工业的共同特征。这一时期,在农业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工业虽然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这种以内向服务为导向的发展目标以及团场的区位因素,还是会从根本上限制团场工业发展的空间和团场工业的服务对象,导致一、二产业发展不均衡,工业带动能力不强,兵团农业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后,农垦团场农业生产的商品性和市场化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兵团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商品棉、糖、粮、油的基地之一,但团场工业并没有依靠这些优势得到很快的发展。据统计,从1998—2006年,兵团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从55.11亿元增加到97.86亿元,增长了77.6%,但同期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兵团工业产值的比例却由62%降到45.3%,2008年兵团农产品加工比率仅为0.36∶1[2]。这远低于中国内地农业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也体现了兵团农垦团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带动能力不强。

第二,团场工业发展体制环境不佳。农垦团场公共财政缺失导致团场工业的空心化和“工占农利”的制度设计,影响了其他经济形式在农垦团场布局,弱化了企业间的竞争,阻碍了农垦团场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和进度。兵团目前除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和图木舒克等兵团单位因采用师市合一体制,其所辖单位部分拥有公共财政外,其他农垦团场并没有建立公共财政。即使这四个城市有公共财政也仅限制在师市管辖范围内,并不能覆盖整个垦区。为了确保税收不致流失,兵师两级组织都是尽可能地把团场招商引资的大项目、带动力强的项目安排到师市辖区内,影响到了农垦团场招商引资的力度和积极性,一些团场工业处于无项目、无投资的空心化状况。这也是当前农垦团场农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构成中比重超过50%的农牧团场占全部农垦团场总数的79.4%,个别农垦团场最高达87%(农二师34团)的重要原因(《兵团统计年鉴》2010)。农业比较利益的低下、沉重的社会成本和财务压力严重影响了农垦团场的持续经营,为缓解这种经营困境在兵团的许多植棉团场以及其他团场纷纷建设团办轧花厂及相类似的初级加工企业,强行要求农工缴售农产品给团办企业,不仅缴售价格低,而且压级压价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农工土地承包产权的完整和经济利益的实现。这些类似“特许经营”的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以及加工数量不足,只能季节性地开工,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高企、竞争能力低下,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这些原本为“工占农利”而建立的企业不仅没有起到壮大农垦团场经济的效果,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农垦团场的资产状况和经营状况。据笔者调查,在前些年的棉花种植高峰期,兵团农六师所属团场中几乎所有植棉团场都建有自己的轧花厂,随着该师近两年种植结构的调整,植棉面积的下降以及两费自理的推进,许多轧花厂吃不饱,开机时间越来越短,经营状况日趋恶化,个别团场的轧花厂已经停工歇业。农垦团场工业空心化和遍地“轧花厂”这一看似矛盾的现实,从本质上说是农垦团场事权范围广泛和公共财政缺位这一内在矛盾的两种不同外在表现,它们具有获取经济利益的共同出发点,但却导致了团场经济行为的扭曲和产业空间分布的恶化,影响了团场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水平。

第三,投资主体单一。兵团和农垦团场工业投资的主体单一,主要是兵团和农垦团场,而且又以国有经济为主要实现形式,这种格局基本保持到了20世纪90年代。兵团工业投资主体的单一性,从兵团成立时就已有所体现,而到了大跃进时期,这种主体结构达到了极致。大跃进中,兵团工业建设资金基本上都是自筹的,三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6.029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只占14.8%,其余85.2%[9]都是由兵团自筹,自筹资金为5.1374亿元;1961年兵团基建投资又近2亿元,国家拨款却只有75万元。9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开放政策的深化,兵团工业投资来源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外资、民营资本在兵团工业的投资力度开始加大,企业资产和经营规模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回顾兵团工业发展的历史,兵团和农垦团场仍然是兵团工业的最主要的投资主体(2009年国有经济在兵团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仍高达64.1%),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兵团工业总量中最为重要的一块。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和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实践来看,兵团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来源多元化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结限制和制约兵团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内外在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农垦团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和工业化互促机制没有形成,团场工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区位环境。从发达国家和中国城镇化的实践来看,城镇化总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而实现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具有互促的作用。目前,农垦团场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既是农垦团场工商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现实反映,也凸显了农垦团场城镇化和工业化互促作用的不足。农业是农垦团场的基础和主导产业,也是农垦团场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农垦团场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土地产出率的水平和商品化率水平都居全国前列,棉、油等农产品的人均产量和商品率甚至在全国独占鳌头。农垦团场如何实现从资源比较优势到产业比较优势的升华,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就是关键的促媒介质。农垦团场风头水尾的区位劣势以及公共财政的缺乏导致农垦团场在招商引资方面具有先天的自然、税收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劣势,而“工占农利”限制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自由交易的制度设计又进一步影响了团场工商业的活跃和发展。因而,团场工商业要发展首先要进行政策和体制松绑,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资交流和农产品交易的顺畅,以活跃的市场形成产业升级和深化的动力,以产业驱动带动城镇化的发展,进一步形成产业的集聚和分工,提高团场工业投资密度,达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促。

参考文献:

[1] 韦统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团场社会成本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3):64-68.

[2] 刘以雷,孙法臣,孙鹏.新形势下新疆兵团经济改革发展大思路[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41-56.

[3] 兵团工业史资料汇编(内部资料)第2辑[Z].1985:153.

[4] 金勇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与探索[J].新疆农垦经济,2008,(2):16.

[5] 胡兆璋.全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兵团怎么办?[J].新疆农垦经济,1994,(1):2.

[6] 根据《兵团统计年鉴》1994年、1997年、2009年数据计算得出.

[7] 杨景江,杨虹.试论企业负债经营的量度[J].新疆农垦经济,1994,(4):61.

[8] 马松利,苟玉玲.农牧团场高负债率成因及对策[J].中国农垦经济,2000,(7):28.

[9] 李福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143-145.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验总结发展历程兵团
新形势下兵团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践行路径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研究
临时展览对高校博物馆工作的促进作用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兵团今年引进内地高校毕业生2600余人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60年,铸就不朽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