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与发展对策

2014-12-22刘喜波黄光凯许文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

刘喜波+黄光凯+许文娟

摘要:以沈阳经济区所辖23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和GIS辅助分析方法进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出县域经济差异较大,总体水平偏低,空间上总体表现为中部高、东西部低的格局,各县(市)的县域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提出了梯度推进、逐渐缩小县域经济差异,一轴两翼、构建空间协调发展格局,强弱并举、壮大平衡县域内部经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GIS;沈阳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1-5292-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1.06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County

Economy in Shenyang Economic Region

LIU Xi-bo,HUANG Guang-kai,XU Wen-juan

(College of Agronom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

Abstract: Comprehensive economy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23 counties of Shenyang Economic Region with the methods of PCA and GIS. Big differences have been found among the counties, with a spatial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igher in the middle area and lower level in the east and wes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generally low with an internal imbalanced economy for each county.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such as using “Gradient Propulsion” to narrow down the differences of county economy gradually, building “one axis and two wings”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pattern, and strengthening and balancing the county internal economy by supporting the strong and weak aspects of the economy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county econom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GIS; Shenyang economic region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和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发展县域经济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区域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2010年4月,国务院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第8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沈阳为中心,在百千米半径的范围内,涵盖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市的城市群,拟建设形成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是继辽宁沿海经济带之后的又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沈阳经济区包括8个地市,下设16个县和7个县级市。截至2011年末,区内23个县(市)行政区域总面积6.55万km2,总人口1 159.8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 333.37亿元,分别占辽宁省44个县(市)的50.37%、49.28%和50.86%。依据“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报告,沈阳经济区仅海城市、大石桥市、开原市和调兵山市入围。

另外,区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例如,海城市的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西丰县的9.3倍和1.6倍。以上数据表明,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这与沈阳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和总体目标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对沈阳经济区的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1.1  评价方法

县域经济属区域经济范畴,包括诸多方面,需要借助多元统计分析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是目前较常用并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把反映县域经济的多个存在相关关系的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用较少的新变量替代原来较多的变量,并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变量所反映的信息[1]。其主要步骤包括:①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始矩阵,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②计算无量纲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③求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④计算主成分Fk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⑤确定主成分Fk并解释命名;⑥计算主成分Fk的载荷值并形成表达式;⑦计算各样本的Fk分值和总分值并排序。

主成分分析可以进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但无法在空间上进行分析和表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可以对县域经济差异进行空间显示和分析。本研究将主成分分析的计算结果赋值到县域矢量图上,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空间分析并得出结论。endprint

1.2  指标体系

指标选取遵循代表性、系统性、可比性、地域性和可获取性等原则,结合沈阳经济区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内部分相关研究成果[2-5],选取X1:地区生产总值(GDP),X2:工业总产值,X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X4:人均GDP,X5:地均GDP,X6:城镇化率,X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X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10: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2:出口总额,X13: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额,X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X15:农业机械总动力,X16:粮食总产量,X17:境内公路密度,X18:每万人拥有医疗技术人员数,共计18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  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1  原始数据处理

以沈阳经济区8个市所辖23个县(市)为研究对象,以23个县(市)的2011年末数据为原始数据[6],使用离差标准化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量纲影响,公式:x*=(x-min)/(max-min),利用标准化的数值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形成综合评价的样本矩阵[x*ij]18×23。

2.2  确定主成分数目

利用SPSS 17.0软件对样本矩阵[x*ij]18×23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变量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7],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确定5个主成分(F1-F5),累计贡献率达87.545%,保留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分析效果较好(表1)。

2.3  主成分解释命名

为便于主成分在原始指标载荷的解释,使其在指标上的载荷差异更加明显,可以对其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本研究采用方差最大法(Varimax)进行正交旋转,结果见表2,旋转后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没有改变。

根据旋转后的主成分载荷矩阵,主成分F1在X1、X2、X7、X8、X11、X14 指标上载荷较高,多为反映经济总量和总体实力的指标,将其定义为经济总量发展水平;主成分F2在X3、X4、X9、X10指标上载荷较高,多为反映经济平均水平的指标,定义为经济均量发展水平;主成分F3在X5、X6、X17、X18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多为反映城镇设施建设的指标,定义为城镇发展水平;主成分F4在X15、X16的农业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定义为农业发展水平;主成分F5在X12、X13的涉外经济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定义为外向经济发展水平。

2.4  综合评价模型与结果

根据旋转前的主成分载荷值和贡献率值,利用SPSS软件中的“计算变量”工具计算各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得到各主成分的表达式后,再以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作为权重,利用加权求和构建综合评价模型:Fz=0.46 665F1+0.197 52F2+0.083 98F3+0.066 74F4+0.060 56F5,分别计算23个县(市)的各主成分得分(F1~F5)和总得分(Fz),采用最大值法将总得分进行标准化并换算成百分制,使其结果介于[0,100]之间,得到23个县域的F*分值并排序,结果见表3。

2.5  GIS辅助空间分析

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全国1∶400万地形数据库)中的“县界”图层为基础,提取沈阳经济区所辖的23个县(市)的县界数据(个别郊县的行政区划调整不影响本次分析结果),以主成分分析计算的F*分值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将该指数赋值于县界属性数据表,在ArcView GIS软件中利用Legent Editor选项卡对不同县域经济发展指数进行分级显示(图1),沈阳经济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4个等级,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  结论

3.1  县域经济差异较大,总体水平偏低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研究结果,可将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经济发达区,80≤综合发展指数F*≤100,仅包括海城和大石桥2个市;第二层次为经济较发达区,40≤F*<80,包括新民、开原、辽中、铁岭、法库、昌图和调兵山7个县(市),与第一层次差距明显;第三层次为经济欠发达区,20≤F*<40,包括灯塔、台安、盖州、辽阳、康平、阜新、岫岩、本溪、彰武9个县(市),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第四层次为经济落后区,F*<20,包括清原、桓仁、抚顺、新宾和西丰5个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由此可见,海城市和大石桥市的县域经济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县域与之差距较大,综合发展指数在40以下的经济欠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占县域总数的60%,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3.2  空间上总体表现为中部高,东西部低的格局

根据GIS辅助分析结果,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在空间上格局较为明显,中部北起昌图县,南至大石桥市的哈大高铁沿线辽宁境内县域,以及中西部调兵山市至辽中县的沈阳市区西部县域,受自然、区位、交通等优越条件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第一、第二层次的9个县域由北至南呈条带状分布,在沈阳经济区内处于高梯度强势区;东部的西丰县至岫岩县,西部的康平县至阜新县,受自然、区位、交通等不利条件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严重不足,东部的薄弱更为明显,在沈阳经济区内处于低梯度弱势区,其中,康平县、新宾县、桓仁县和岫岩县曾属辽宁省9个国家级贫困县之列。可见,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基本形成中部的高梯度强势区和东西部的低梯度弱势区的连片分布格局。

3.3  各县(市)的县域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

分析各县域的5个主成分得分情况,各县域在F1和F3上的得分均为正值,说明经济总量和城镇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大部分县域在F2、F4、F5上出现负值,尤其F2和F4出现的频率较高,说明这些县域在经济均量和农业发展上处于劣势,影响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需要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内涵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23个县(市)中,仅昌图县和阜新县的5个主成分得分均为正值,说明二县各方面发展相对均衡,其他县(市)经济内部均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各主成分表现差异较大,包括经济发达区的海城市和大石桥市也分别在F4、F5和F2上表现不足,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还应注意内部各方面发展的均衡性。endprint

4  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4.1  梯度推进,逐渐缩小县域经济差异

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形成较明显的梯度差异,这就可以借助梯度推移理论[8],因势利导,逐渐将经济发展重心向低梯度转移,进而缩小县域经济差异。首先,大、中城市周边的县域,要紧紧借助城市的优越条件和依托城市的经济体系,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空间,积极承接高梯度地区的经济辐射,形成与城市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处于第一、第二层次的相对发达县域,在扩大县域经济规模的同时,注重向内涵式方向发展,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逐步完成需求、产业、贸易、要素和企业等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实现县域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和持续发展;处于第三、第四层次的相对落后县域,县域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较多,应加强自身经济环境,尤其是投资环境的建设,积极培育地区主导产业,促进与高梯度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寻适合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落后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一轴两翼,构建空间协调发展格局

以目前的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为基础,以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为指导[9],构建以沈阳为中心,一轴两翼的空间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一轴”即哈大高铁辽宁境内沿线的14个县(市),占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多种优势,为重点发展轴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钢铁石化、现代物流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成为区域商贸、金融和物流中心,要注意避免各县域经济趋同性,积极推进并率先完成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东翼”即东部的西丰至岫岩6个县,处于辽东丘陵地带,大力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业和生态农业,利用丰富的山水沟壑资源,借鉴北京的“沟域经济”模式,发展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生态友好型县域经济新模式;“西翼”即西部康平至阜新3个县,重点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新型能源和装备制造配套产业,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最大限度延伸产业链,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集群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

4.3  强弱并举,壮大平衡县域内部经济

县际发展不平衡,伴随着县域内部经济的不平衡,是经济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县域经济发展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总量和规模扩张,更不是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期利益,而是通过发展经济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追求的目标和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各县(市)在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注重自身的内涵建设和平衡发展,发挥优势,弥补弱势,为县域经济提供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例如,海城市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还应在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和外向经济等方面有所加强,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内涵和促进主导产业转型,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扩大招商引资并保持外向型经济持续增长;大石桥市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另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以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挖掘并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  小结

沈阳经济区各县域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条件,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和环境,建设特色产业集群,以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发展,制定出特色鲜明并不可替代的发展道路,凝练出新的县域经济发展成功模式。以“绿色和谐、互惠共赢、改善民生、深入改革、协同创新”为原则,以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深入改革为动力,以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为方向,加快并深入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进程,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4-93.

[2] 赵莹雪.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467-471.

[3] 张红梅,沈  山,戴先杰.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54-57.

[4] 赵卫红,刘冬蕾,胡  建,等.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评价[J].农村经济,2008(7):65-66.

[5] 黄  玮,刘喜波,张  钊,等.辽宁沿海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建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541-545.

[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 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1-178.

[8]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6-237.

[9]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10-313.

(责任编辑  昌炎新)endprint

4  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4.1  梯度推进,逐渐缩小县域经济差异

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形成较明显的梯度差异,这就可以借助梯度推移理论[8],因势利导,逐渐将经济发展重心向低梯度转移,进而缩小县域经济差异。首先,大、中城市周边的县域,要紧紧借助城市的优越条件和依托城市的经济体系,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空间,积极承接高梯度地区的经济辐射,形成与城市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处于第一、第二层次的相对发达县域,在扩大县域经济规模的同时,注重向内涵式方向发展,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逐步完成需求、产业、贸易、要素和企业等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实现县域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和持续发展;处于第三、第四层次的相对落后县域,县域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较多,应加强自身经济环境,尤其是投资环境的建设,积极培育地区主导产业,促进与高梯度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寻适合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落后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一轴两翼,构建空间协调发展格局

以目前的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为基础,以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为指导[9],构建以沈阳为中心,一轴两翼的空间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一轴”即哈大高铁辽宁境内沿线的14个县(市),占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多种优势,为重点发展轴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钢铁石化、现代物流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成为区域商贸、金融和物流中心,要注意避免各县域经济趋同性,积极推进并率先完成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东翼”即东部的西丰至岫岩6个县,处于辽东丘陵地带,大力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业和生态农业,利用丰富的山水沟壑资源,借鉴北京的“沟域经济”模式,发展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生态友好型县域经济新模式;“西翼”即西部康平至阜新3个县,重点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新型能源和装备制造配套产业,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最大限度延伸产业链,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集群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

4.3  强弱并举,壮大平衡县域内部经济

县际发展不平衡,伴随着县域内部经济的不平衡,是经济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县域经济发展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总量和规模扩张,更不是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期利益,而是通过发展经济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追求的目标和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各县(市)在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注重自身的内涵建设和平衡发展,发挥优势,弥补弱势,为县域经济提供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例如,海城市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还应在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和外向经济等方面有所加强,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内涵和促进主导产业转型,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扩大招商引资并保持外向型经济持续增长;大石桥市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另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以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挖掘并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  小结

沈阳经济区各县域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条件,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和环境,建设特色产业集群,以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发展,制定出特色鲜明并不可替代的发展道路,凝练出新的县域经济发展成功模式。以“绿色和谐、互惠共赢、改善民生、深入改革、协同创新”为原则,以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深入改革为动力,以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为方向,加快并深入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进程,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4-93.

[2] 赵莹雪.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467-471.

[3] 张红梅,沈  山,戴先杰.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54-57.

[4] 赵卫红,刘冬蕾,胡  建,等.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评价[J].农村经济,2008(7):65-66.

[5] 黄  玮,刘喜波,张  钊,等.辽宁沿海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建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541-545.

[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 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1-178.

[8]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6-237.

[9]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10-313.

(责任编辑  昌炎新)endprint

4  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4.1  梯度推进,逐渐缩小县域经济差异

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形成较明显的梯度差异,这就可以借助梯度推移理论[8],因势利导,逐渐将经济发展重心向低梯度转移,进而缩小县域经济差异。首先,大、中城市周边的县域,要紧紧借助城市的优越条件和依托城市的经济体系,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空间,积极承接高梯度地区的经济辐射,形成与城市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处于第一、第二层次的相对发达县域,在扩大县域经济规模的同时,注重向内涵式方向发展,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逐步完成需求、产业、贸易、要素和企业等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实现县域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和持续发展;处于第三、第四层次的相对落后县域,县域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较多,应加强自身经济环境,尤其是投资环境的建设,积极培育地区主导产业,促进与高梯度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寻适合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落后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一轴两翼,构建空间协调发展格局

以目前的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为基础,以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为指导[9],构建以沈阳为中心,一轴两翼的空间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一轴”即哈大高铁辽宁境内沿线的14个县(市),占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多种优势,为重点发展轴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钢铁石化、现代物流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成为区域商贸、金融和物流中心,要注意避免各县域经济趋同性,积极推进并率先完成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东翼”即东部的西丰至岫岩6个县,处于辽东丘陵地带,大力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业和生态农业,利用丰富的山水沟壑资源,借鉴北京的“沟域经济”模式,发展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生态友好型县域经济新模式;“西翼”即西部康平至阜新3个县,重点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新型能源和装备制造配套产业,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最大限度延伸产业链,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集群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

4.3  强弱并举,壮大平衡县域内部经济

县际发展不平衡,伴随着县域内部经济的不平衡,是经济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县域经济发展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总量和规模扩张,更不是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期利益,而是通过发展经济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追求的目标和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各县(市)在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注重自身的内涵建设和平衡发展,发挥优势,弥补弱势,为县域经济提供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例如,海城市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还应在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和外向经济等方面有所加强,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内涵和促进主导产业转型,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扩大招商引资并保持外向型经济持续增长;大石桥市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另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以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挖掘并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  小结

沈阳经济区各县域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条件,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和环境,建设特色产业集群,以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发展,制定出特色鲜明并不可替代的发展道路,凝练出新的县域经济发展成功模式。以“绿色和谐、互惠共赢、改善民生、深入改革、协同创新”为原则,以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深入改革为动力,以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为方向,加快并深入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进程,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4-93.

[2] 赵莹雪.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467-471.

[3] 张红梅,沈  山,戴先杰.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54-57.

[4] 赵卫红,刘冬蕾,胡  建,等.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评价[J].农村经济,2008(7):65-66.

[5] 黄  玮,刘喜波,张  钊,等.辽宁沿海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建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541-545.

[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 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1-178.

[8]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6-237.

[9]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10-313.

(责任编辑  昌炎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