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爬沙虫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物种问题

2014-12-22曹成全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物种

摘要:首次对中国爬沙虫资源化利用的地区和方式、爬沙虫的资源量及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并在分析以往资料中对爬沙虫的定义和各地对爬沙虫的称谓的基础上,结合民间调查和幼虫分类研究,建议将爬沙虫狭义定义为“广翅目巨齿蛉属和部分大型齿蛉属幼虫的俗称”或广义定义为“广翅目齿蛉科昆虫幼虫的俗称”。对加快爬沙虫的产业化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即加快科研尤其是人工养殖和产品研发力度,保护物种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

关键词:爬沙虫;开发利用;物种;广翅目

中图分类号:Q9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1-506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1.002

Situation of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Sand Crawling Worm in China

and Species Definition

CAO Cheng-qu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Leshan 614004, Sichuan, China)

Abstract: The regions and ways of utilizing resource, amount of resource and situation of studying sand crawling worm in China were reviewed. Based on analyzing definition from past data and calling of sand crawling worm in deferent area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ivil investigation and larval classification,it was recommended to narrowly define sand crawling worm as “the trivial name of all Acanthacorydalis larvae and a part of large-scale Neoneuromus larvae of Megaloptera” or broadly define it as “the trivial name of all Corydalidae larvae”. Advices on accelerat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sand crawling worm including accelerating artificial breeding,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tecting species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sand crawling wor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pecies; Megaloptera

爬沙虫作为一种珍稀的食用和药用昆虫,除了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利用历史外,在中国的四川、云南等省份都有较多的消费群,尤其是在四川省的攀枝花市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不仅在大小餐馆中均可吃到爬沙虫的美味,在治疗小儿夜尿和老人尿频等方面爬沙虫也有功效。随着人们饮食的多样化,爬沙虫正成为日益走俏的珍馐美味和妙药良方,其商业价值和科研价值也引起了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但到底什么是爬沙虫却众说不一。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对爬沙虫的定义提出个人的见解,并综述当前爬沙虫的开发利用现状,为加快爬沙虫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1  爬沙虫的物种问题

1.1  以往资料中对爬沙虫的定义

多数资料中描述“爬沙虫是昆虫纲广翅目齿蛉科昆虫幼虫的俗称”[1-5],有的定义为“巨齿蛉幼虫”[6,7]、“齿蛉科星齿蛉属幼虫”[8]或“广翅目鱼蛉”[9,10];有些文献资料将爬沙虫定义为“中华大岭蛾,属鳞翅目”[11,12],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资料中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有的将“Corydalidae(齿蛉科)”错译为“石蛉科”[7],有些网站错误地将其定义为“水蜈蚣、石蛉、石蚕、石头虫”[7],有的误将毛翅目昆虫的图片和行为描述配以爬沙虫,还将爬沙虫分为缟石蚕、石蛉、长须石蚕、流石蚕[11]。

1.2  各地对爬沙虫的叫法

除多数称爬沙虫外,四川的攀西地区又称其为“安宁土人参”或“虫参”[7,12],云南的景东、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等地区叫“爬爬虫”、“夹夹(甲)虫”、“石蛆”或“水蜈蚣”,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称其为“爬爬虫”,湖南娄底等地则把爬沙虫叫作“黑地牛”。分布于日本和韩国的大星齿蛉[Protohermes grandis(Thunberg)]的幼虫,对“小儿疳”的治疗具有特效,日本人将该幼虫称为“孙太郎虫”,被许多人所熟知,许多药店均有销售[13]。

1.3  爬沙虫的科学定义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爬沙虫是广翅目中某一类昆虫幼虫的俗称,而不是其他目的昆虫,也不是某一特定种昆虫的别称。

广翅目(Megaloptera)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 脉翅总目(Neuropterida),分为 2 科,即齿蛉     科 (Corydalidae)和泥蛉科(Sialidae),齿蛉科(Corydalidae)又分为齿蛉亚科(Corydalinae)和鱼蛉亚科(Chauliodinae),中国齿蛉亚科有5 属[(巨齿蛉属(Acanthacorydalis)、星齿蛉属 (Protohermes)、黑齿蛉属(Neurhermes)、齿蛉属(Neoneuromus)、脉齿蛉属(Nevromus)]57 种。巨齿蛉属是亚洲特有的一小属,目前仅知8种,其中我国有6种,分别为属模巨齿蛉(A. asiatica)、越中巨齿蛉(A. fruhstorferi)、东方巨齿蛉(A. orientalis)、单斑巨齿蛉(A. unimaculata)、云南巨齿蛉(A. yunnanensis)、中华巨齿蛉(A. sinensis)[13]。

据笔者调查,各地所谓的爬沙虫均个头大,一般体长约为(10±2) cm,重量约为(10±2) g。根据幼虫有无毛簇[13]、前胸背板的花纹[14]并将幼虫养至成虫后鉴定可知,目前市面上的爬沙虫几乎全为巨齿蛉属幼虫(尤以东方巨齿蛉最多),偶有一些大型的齿蛉属[如普通齿蛉(N. ignobilis)、麦克齿蛉(N. maclachlani)等]幼虫。因此,笔者建议,将狭义的爬沙虫定义为“广翅目巨齿蛉属和部分大型齿蛉属幼虫的俗称”。同时,鉴于齿蛉亚科其他的属和鱼蛉亚科昆虫的幼虫很多都能食用,只是个头小,重量轻,但仍有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且泥蛉科昆虫的幼虫体型太小,几乎无利用价值,因此,笔者建议,将广义的爬沙虫定义为“广翅目齿蛉科昆虫幼虫的俗称”。

2  爬沙虫的开发利用现状

2.1  爬沙虫的开发利用

2.1.1  爬沙虫资源化利用的地区  在中国,爬沙虫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各地的利用情况不一。就省份而言,主要是四川、云南以及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即使在同一省份,各地的情况也有不同,如在四川,爬沙虫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攀枝花、西昌、内江、成都等几个地区,这与当地爬沙虫资源量和传统习俗有关(如攀枝花和西昌),也与经济发达程度和饮食多样性有关(如成都);在云南,景东、普洱、保山、西双版纳、丽江等地均有利用。

2.1.2  爬沙虫资源化利用的方式

1)食用。由于爬沙虫又被称为“动物人参”[8,11],因此,对于爬沙虫的食用价值的研究较多[3,9,10]。研究结果表明,爬沙虫的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60.83%~67.69%、氨基酸含量56.02%、脂肪含量10.40%~22.00%、糖类含量1.59%、灰分含量7.05%,并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32%,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此外,还含有Ca、P、Fe、Z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除了吃爬沙虫(幼虫)外,在云南的普洱、西双版纳等地还有人吃爬沙虫的蛹和成虫。

在民间,爬沙虫几乎全用来吃,主要是在餐馆中,少有在家中自己烹饪。爬沙虫的食用方法很多,或炸或蒸,如百合爆宁参、西湖宁参羹、什锦熘宁参、铁扒安宁参、干锅爬沙虫等,皆味美汁鲜,是高级宾馆、酒店宴席之佳肴,是一种没有受到污染、源于自然的绿色环保生物食品[12,15,16]。尤其是在四川、云南等个别地区,大小餐馆均有销售,根据货源和餐馆档次等情况,爬沙虫菜肴价格从两三元一只到十几元一只不等,甚至更贵。货源多为老百姓从野外采集,之后在集市上出售,多为论条卖,但在云南的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区也有论重量卖的。

2)药用和保健。爬沙虫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的名贵食疗滋补品,素与人参、鹿茸齐名,也是传统少数民族医学推崇的良药。据《云南中草药》等资料记载:爬沙虫具温和平补之性,为虚症、虚痞、虚胀、虚痛之圣药,功胜九香虫;凡阴虚阳亢而为喘逆痰嗽者,授之悉效,同时有“补肺、壮肾阳、治痰饮喘咳、诸虚劳损所不足之症宜用之”。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爬沙虫性味甘温,入肾肺经,有补肺肾、止咳嗽、益虚损、扶精气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阳痿遗精、咳嗽短气、自汗盗汗、腰膝酸软等症。又因其性平力缓,能平补阴阳,为中老年体衰、病后体弱、产后体虚者的调补药食佳品[1,7,16,17]。还有专家研究了爬沙虫提取液对果蝇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证实爬沙虫提取液具有增强果蝇的繁殖力和提高雌性果蝇寿命的作用,为更好地利用爬沙虫的药用价值提供了参考依据[8]。

在四川的攀枝花等地区,很早就将爬沙虫用来“生打熟补”,对治疗老年人体虚夜尿频多、小儿尿床效果甚佳[7,11];同时,还有人用爬沙虫来泡酒或者将爬沙虫配以三七等泡酒后治疗风湿病[18]。除四川外,其他地方(包括云南)很少将爬沙虫用来药用,几乎全是食用。

3)其他利用方式。爬沙虫还可以作为鱼饲料和饵料的原料;可以在室内放入鱼缸饲养观赏,增添生活趣味;其成虫色彩艳丽、形态优雅,常用于自然博物馆或标本馆的昆虫标本展示,还可以制作成琥珀等工艺品;爬沙虫对水质变化敏感,可以作为指示生物对一些水域生态系统进行水质监测;有些种类的成虫也有捕食其他昆虫的习性,在生物防治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13]。

2.2  爬沙虫的资源量

十多年前,自然界爬沙虫的资源量巨大,甚至在稻田里都会捉到,但由于环境污染和滥捕等原因,近些年数量急剧下降,很多地区的爬沙虫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近几年,爬沙虫的价格从几年前的每条1元钱以内猛涨到现在的每条3~5元甚至十几元,涨幅为5~20倍,其原因除了人力成本增加以外,野外数量急剧减少导致的供远小于求是主要原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野生爬沙虫数量骤减和该产业对人工繁育爬沙虫技术的迫切需求。爬沙虫数量的锐减从一个数字可以窥见一斑:笔者于2009年调查的一个收购商1个月收购了近30万条爬沙虫,但到了2012年和2013年,每年均只收购了几万条甚至不到1万条爬沙虫;2013年底,全国出现“爬沙虫荒”,就连爬沙虫的盛产地攀枝花等地区的爬沙虫数量也急剧下降,说明供给远低于需求。

2.3  爬沙虫的研究现状

从事爬沙虫研究的单位不多,主要有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乐山师范学院、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吉首大学等,研究人员约20多人。从20世纪下半叶中国才开始对广翅目昆虫进行分类学研究[19],21世纪以来,随着广翅目昆虫分类的继续蓬勃发展[13,20]所奠定的雄厚基础和爬沙虫作为一种新的资源昆虫所受到的关注,其生物学[4,7,21-24]、行为学[25]、人工繁育技术[2,11,26-31]、营养学[3,9,10]和产品加工技术[5,9]等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整体而言,除了分类学研究位列世界前沿以外,其他的多为初步研究。让人欣慰的是,难度极大的爬沙虫人工繁育技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除了有些专家所做的人工养殖技术的探索[2,11,26]外,笔者已经初步探索出立体养殖爬沙虫的技术并取得多项专利[28-31],研究成果被中央电视台两集专题报道,除此之外,笔者在将爬沙虫加工成辣酱[5]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将爬沙虫做成了粉剂、含片等多种功能性食品。

3  小结与讨论

3.1  科研急待加强

如前所述,中国对爬沙虫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起步晚,研究基础薄弱,对爬沙虫的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幼虫和蛹的营养学和功能成分研究、相关产品的开发技术,尤其是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这些都是爬沙虫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3.2  养殖急待推进

人工养殖爬沙虫技术尽管已经有所突破,但距离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人工养殖还有很大的距离,应将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一起推进。按上述爬沙虫的定义,人工养殖爬沙虫可优先选择的品种有巨齿蛉属的6个种(属模巨齿蛉、越中巨齿蛉、东方巨齿蛉、单斑巨齿蛉、云南巨齿蛉、中华巨齿蛉)及部分体型较大的齿蛉(普通齿蛉、麦克齿蛉等)。

3.3  资源急待保护

广大群众对爬沙虫知识的匮乏和对这种资源昆虫的粗浅认识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漠视和对爬沙虫的滥捕,导致爬沙虫资源急剧下降,在很多地方,甚至还没来得及开发利用就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了。因此,为了保护这种宝贵的物种资源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政府和民间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爬沙虫的生活环境,科学有度地捕捉开发爬沙虫,这样才能可持续地利用这种资源。

3.4  产品急待研发

目前,除了餐馆的食用,市面上还没有任何的爬沙虫产品,其开发利用还处于相当原始的初级阶段,市场空间很大。今后科研机构要和企业联手,加快产品的研发力度,产品类型的广度和加工利用的深度都要兼顾,进而稳妥地推向市场,造福人类。

3.5  市场急待开拓

爬沙虫的利用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不普及,只集中在非常少的几个地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这种药食两用的珍稀昆虫。因此,爬沙虫的市场空间极大,不仅可以在国内广泛推广,还可以推广到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全球市场,将爬沙虫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王付彬,刘玉升.爬沙虫的开发利用价值[J].农业知识,2009(21):38-39.

[2] 王付彬,刘玉升.爬沙虫的生产养殖技术[J].农业知识,2009(24):40-41.

[3] 王付彬,刘玉升.小碎斑鱼蛉幼虫资源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1):147-151.

[4] 王付彬.泰山区域小碎斑鱼蛉生物学研究及其资源价值评价[D].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5] 向世杰,曹成全,秦  文.爬沙虫食品加工工艺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8-23.

[6] 龚子端,王  宇,郑  毅.一种昆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34-21835.

[7] 施智雄.攀西特种水生生物——爬沙虫的野外生存环境调查[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2):46-50.

[8] 杨冬梅,陶双伦,何  岚,等.爬沙虫提取液对果蝇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366-369.

[9] 王  燕.四川鱼蛉蛋白质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2012,33(5):31-33.

[10] 王  燕,曹成全.四川鱼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J].食品工业,2012,33(1):139-140.

[11] 施智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攀西特种水生生物——爬沙虫人工养殖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72-75.

[12] 赵  君.攀西爬沙虫肴[J].四川烹饪,2005(5):32.

[13] 刘星月.中国广翅目系统分类研究(昆虫纲:脉翅总目)[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8.

[14] CHENGQUAN CAO, XINGYUE LIU. Description of the final-instar larva and pupa of Acanthacorydalis orientalis (McLachlan, 1899) (Megaloptera: Corydalidae) with some life history notes[J]. Zootaxa, 2013,3691(1):145-152.

[15] 左中美.漾濞名吃美食[J].大理文化,2013(3):77-79.

[16] 黑惠江爬沙虫的价值[EB/OL].http://nc.mofcom.gov.cn/articlepx/px/njbk/tzty/tztylzjs/201212/18412559_1.html,2012-12-05.

[17] 刘联仁.凉山地区资源动物简介和保护利用的几点建议[J].大自然探索,1983(4):118-123.

[18] 程晓辉.主治风湿类疾病的多功能药酒及制作方法[P].中国专利:CN 101380345A,2009-03-11.

[19] 杨  定.中国齿蛉亚科的分类[D].北京:北京农业大学,1985.

[20] 杨  定,刘星月.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51卷):广翅目[D].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1] 曹成全,黄明远,卿玉弢,等.普通齿蛉幼虫的呼吸系统及呼吸行为[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2):392-396.

[22] 陈申芝,卿玉弢,朱晓英,等.普通齿蛉幼虫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取食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4):1033-1037.

[23] 陈申芝,易理玲,任伟毅,等.炎黄星齿蛉的产卵习性及卵的生物学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366-368.

[24] 黄成军,易理玲,朱晓英,等.乐山地区齿蛉科昆虫种类调查及栖境分析[J].江西植保,2011,34(1):19-21.

[25] CAO C Q, LIU Z W, CHEN S Z, et al. Swimming behavior of the aquatic larva of Neoneuromus ignobilis(Megaloptera:Corydalidae:Corydalinae)[J].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2012,55(1):133-138.

[26] 施智雄.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爬沙虫自动化养殖技术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48-51,57.

[27] 曹成全.鱼蛉人工养殖器具[P].中国专利:CN  201451067U,2010-05-05.

[28] 曹成全,黄成军,朱晓英,等.水生昆虫运输器具[P].中国专利:CN 201647425U,2010-11-24.

[29] 曹成全,陈申芝,胥成浩,等.爬沙虫单头养殖箱[P].中国专利:CN 201976614U,2011-09-21.

[30] 曹成全,陈申芝,林忠烨,等.爬沙虫卵孵化器[P].中国专利:CN 201995475U,2011-10-05.

[31] 曹成全,陈申芝.爬沙虫自动化立体养殖设备[P].中国专利:CN 202819355U,2013-03-27.

(责任编辑  昌炎新)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物种
吃光入侵物种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丽水发现新物种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