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地铁站的城市商业发展思路探讨——以郑州二七广场站为例

2014-12-22张冰楠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客流量商圈郑州

张冰楠

〔郑州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近年来,商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郑州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给城市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面公交系统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郑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运输压力,也大大推动了地铁沿线附近商圈的快速发展。本文以二七广场站为例,通过分析郑州地铁1号线站点所辐射的二七商圈发展现状,对郑州地铁商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

一、地铁1号线二七广场站点对二七商圈的影响

郑州地铁1号线是目前郑州市唯一建成并运营的线路,西起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东至河南大学国际学院,全长41.4公里,共设立29个站点。纵观整个地铁1号线,沿线串联起郑州9大著名商圈,包括目标客户群为中高档收入人群的二七商圈、高铁站商圈、曼哈顿商圈以及郑东CBD商圈,针对中等收入阶层的紫荆山商圈、碧沙岗商圈、桐柏路商圈以及秦岭路商圈,还有以批发为主的火车站商圈等,地铁沿线的百货商场和城市综合体达到数十个之多。[1]

郑州二七商圈是郑州市最早形成、发展的商圈之一,它以二七纪念塔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是以餐饮、娱乐、购物、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商业区域,被誉为“郑州市门户商圈”。商圈内大型超市云集,覆盖了百年德化商业步行街、郑州大上海城步行街、北京华联商厦大楼、世贸商城、大商新玛特、丹尼斯、百盛购物中心等。业态多样的大卖场,为二七商圈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量,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3年底,郑州地铁1号线正式运营,其中二七广场站的设立为二七商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地铁的运营为二七商圈引来巨大的客流量。众所周知,一条地铁线的开通必定会带来巨大的人流量,而地铁的乘坐人群主要以消费和通勤为主,如何将地铁所带来的人流量转化为以有效消费为目的的客流量是商业发展的决定因素。[2]此时,地铁站点的设立显得尤为关键。二七广场站点的设立,使得生活节奏日益增快的人们愿意前往地铁站点附近消费。地铁的通达性强,高速准时,使人们能够摆脱日常出行挤公交的困境,极大程度地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人们对地铁出行购物的欲望。据统计,地铁1号线日平均客流量为18.2万人次,二七广场站的客流量排名第一。由此可见,地铁的开通使二七商圈的消费群体数量急速增加,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来此消费,从而扩大了商圈的辐射范围。此外,二七广场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共设立3个出入口,包括分别位于二七纪念塔西侧的D号口、正兴街二七宾馆西侧的F号口和郑州华联商厦东门的A号口,它们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商圈人流拥挤的问题。[3]

其次,地铁站点的设立有利于商圈能级的提升。城市地铁的开通,必将提升交通便捷度,增加客流量,促使站点周围形成商业集聚效应,具体表现在商圈的服务半径扩大,消费点增加,各种业态配套日益完善。随着人们对商业体质量要求的逐步提升,早期规划不甚合理的现有商圈经营业态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迫切需要提升原有商圈的功能定位,扩大商圈服务规模,实现网络化商业布局。目前,郑州二七商圈正在进行能级提升,郑州华润万象城、大商金博大二期扩建、丹尼斯大卫城、新田置业时代广场、百年德化二期项目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即将投入建设,一些一线品牌店及国际品牌商品开始入驻各大商场,补充了一批高品质的生活休闲娱乐业态,极大提升了二七商圈的业态品质,重塑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4]

最后,地铁商业有利于提升商圈价值。地铁沿线商业所独有的交通优势,会对其商业价值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从消费者出行习惯来看,消费者日常出行购物对于交通工具的依赖性极高,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繁荣程度较高的商圈,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自然巨大。另一方面,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而言,利用地铁口与地上商业的接洽优势,积极开发地下商业项目,充分合理安排地下空间,经营即时消费项目,无形中也会增加商圈的价值。目前,地铁的开通极大地增加了二七商圈的含金量,周边的地价以及商铺的租金已经大幅上涨,提升了二七商圈的无形增值空间。

二、二七广场站点存在的问题

1.地铁出口与周围交通站点通达性差,停车位少

若地铁出口与周围公交站点的通达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实现地铁与地面周边交通站点的换乘,不仅会降低地铁的运行效率,也会减损地铁商业的显性和隐性价值。郑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运营,减轻了城市交通运输压力,尽管围绕站点周围的公交路线数量繁多,然而从整体上看,地铁口的位置距离公交换乘点仍然较远,乘客出行和换乘还是不太方便。(见图1)。二七广场站的三个出入口相距较为紧密,而周围的三个公交站点却以二七广场为中心,分散在周围三条主干路上,消费者到达所需换乘的公交设施点仍需步行较远的距离,这无疑是与地铁的直达性相违背的。[5]成功的地铁商业可以使消费者无论是乘坐公交还是地铁都可以轻松到达目的地,从而保证地铁商业庞大的客流量。而且,地铁二七广场站的设立使客流量剧增的同时,原本紧张的停车局面更加严峻,距离二七广场站最近的两个停车场分别为北京华联停车场和郑州华联商厦停车场,共计288个停车位。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二七商圈的日均客流量达300万人次,按照每辆私家车承载5人计算,现有的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由此,城市的公交系统以及商业区的停车设计的缺失,必然会给地铁商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地铁商业缺乏自身特色

二七商圈坐落于郑州的老城区,是郑州最早形成的商业集散地。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现如今经营场所零散分布,整体缺乏特色。目前,郑州地铁1号线沿线的二七商圈、高铁站商圈、曼哈顿商圈等九大商圈,虽然各个商圈对消费群体的目标定位不同,但是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二七商圈作为发展较为成熟的商业区,也缺少特色卖点,无法对消费者产生特殊吸引力[6],无法吸引消费者跨区域消费。这对以足量的客流为发展基础的商圈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地铁的建设既能为沿线商圈带来客流量,同时也能带走其客流量。因此,缺乏经营特色的地铁商圈必然导致人流量的快速下降,对商圈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图1 郑州地铁1号线二七广场站公交站点及停车位示意图

3.沿线商圈与地铁接洽不合理,导向标识不明晰

从地铁1号线二七广场站出入口的位置来看,其三个出入口均没有实现与地面商场的完美接洽,消费者通过相对漫长的通道抵达地上出口时,还容易迷失方向,无法短时间内准确定位所要到达目的地的具体位置。许多商家也忽视了出口的重要性,从未在地铁出入口处标示商场位置及到达线路。此外,郑州地铁的地下导向标识系统不完善,导向性不强,整个二七广场内指示标志少,站点内的标志牌形式单一,色彩不鲜明,更没有在指示牌中详尽列出周围建筑物、商场名称。这样就削弱了以购物为目的的消费者乘坐地铁的便捷、快速等心理要求,淡化了地铁出入口的引导作用。地铁商业与其他商业相比较,也丧失了其所独有的地铁优势。

4.地铁站点商业开发率低

郑州地铁1号线虽然设立了29个站点,但真正依靠地铁优势发展地下商业的站点几乎不存在。目前,郑州地铁1号线在运营近一年的时间里,仅仅发挥了其运输功能,其潜在的商业价值还没有充分被挖掘。在二七广场站点,从地铁入口到地铁乘坐地点的通道中,仅能依稀看到一些自动贩卖机,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任何商业店铺。地铁的设计与地面商业圈的联系几乎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在两者的连接空间,缺少商业流线的设计,从而造成了地下商业的缺失,极大地浪费了地铁商业空间资源和发展机遇。

三、优化地铁商业发展的策略

1.提高地铁与地面换乘系统的衔接度,有效解决停车问题

科学设计地铁站点与公交站点的有效衔接,合理规划停车区域是优化发展地铁商业的有效手段。在规划、建造地铁时,就要充分考虑与公交车站的有效换乘,融合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充分利用地铁的地下空间,设计规划多层地下通道,构建一个衔接紧密的交通网络,直接将地铁客流输送到地面公交站点,提高消费者的便捷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带动地铁商业良性发展。[7]此外,在停车方面,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稀缺性,增大停车场面积的设想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只有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重新科学规划设计停车场。可以借鉴日本商业地铁发展模式,建造立体式、智能化停车场,既能合理有效利用空间资源,又能很好解决停车困难的问题。

2.体现自身优势,打造商圈特色

地铁沿线的商圈应充分利用地铁能带来巨大客流量的优势,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区域资源优势、现有的商业资源优势等,量身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经营模式,形成差异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地铁商业,从而避免与沿线其他商圈产生同质化现象。根据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及经营类型,充分挖掘自身所蕴含的商业潜质,制定符合消费者偏好的发展策略,积极发展多种业态的商业模式,从消费者角度着手打造集购物、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地铁商业圈,从而突出自身商业经营特色。

3.合理设计地铁与商场的流动线,完善地铁标识系统

对于地铁商业而言,地铁的人流线路具有单向集中的优势,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地铁人流直接引入商城显得尤为重要。[8]因此,提升地铁商业的综合价值,就必须在地铁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合理设计地铁与商城内部的人流线路。可以将商城内部的开放性空间划分为不同层次,既可连接城市公交系统,也能与地铁通道相连,从而实现地铁人流、地面公交人流与车流的高效转换。[9]在人流导向标识设计方面,既要满足简单明晰的视觉效应,引导消费者顺畅地在地下流动,提高生活节奏,同时又能体现自身商圈所具有的文化主题内涵,达到吸引消费的目的。

4.充分挖掘地下商业的发展潜质

地下商业虽不是新兴商业模式,但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它既满足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同时也破解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其发展潜力及商业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地铁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地铁商业的集聚效应,充分挖掘地下稀缺资源,注重地铁商业公共空间的有效利用,在规划时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开发地下商业。地下商业与一般的商业经营模式应有所差异,应根据人流量大、速度快的特征,以便利店、快餐店、报亭等小型应急商业零售业态为主,[10]满足人们外出时的必要物质需求。同时,可考虑开发地下商业街以及站厅商场,以经营流行服饰及特色美食为主,以吸引青年群体在此消费,拓展地下商业的潜在价值。

[1]秦焕城,贾昊.郑州地铁站点问题研究及规划建议[J].中国房地产业,2013(3):231.

[2]杨建华.郑州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4):62-65.

[3]熊民庆.郑州商业圈与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J].中国商贸,2014(17):186-191.

[4]华文琪.郑州市二七商业中心区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5]张昊锋.郑州市商业中心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6]汤雅莉,吉颖.西安地铁商业街衔接空间与导向标识系统的调查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3(5):726-731.

[7]宋炜丽,张晓明.石家庄发展地铁经济的可行性探讨[J].经济论坛,2008(9):20-22.

[8]柳思维,唐红涛,王娟.关于城市商圈时空演进若干问题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6):5-8.

[9]陈忠暖,冯越,江锦.地铁站点周边的商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6):189-196.

[10]宋培臣,林涛,孔维强.上海市轨道交通对零售商业空间的影响[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4):25-28.

猜你喜欢

客流量商圈郑州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机器学习在商圈运用管理中的应用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梦启郑州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商场客流量统计算法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基于AFC数据的城轨站间客流量分布预测
商圈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