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纸技艺在现代拼布立体塑造中的应用

2014-12-22潘春宇郗文雯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基元折纸立体

潘春宇,郗文雯

折纸技艺在现代拼布立体塑造中的应用

潘春宇,郗文雯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随着现代社会对“女红”和纺织材料循环使用的重新认识,拼布以其自然、精致、丰富、环保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总结折纸技艺在拼布立体和空间塑造中的表现类型、效果特点和操作方法,将折纸技艺融入拼布作品,实现具象立体形态、实体组合空间和空间感的拼布塑造,改变拼布的平面外观,完成其从平面到空间的转换,形成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感官体验。在提升拼布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为其创新设计和深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折纸技艺;拼布;立体形态;组合空间;空间感

拼布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形式的传统手工技艺。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资源再生利用理念的兴起,拼布艺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研究组织和学者的关注,民间爱好者和相关从业者也逐渐增多。现代拼布在保留传统拼布自然、精致、丰富、环保特点的前提下,需要更多设计理念的融入和设计手法的革新。

折纸是常用的设计造型训练方法,将折纸方法引入现代拼布创作,是基于两者材料性能的相似性与处理手段的共通性。在保留由零到整拼合成型手段的前提下,实现现代拼布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换,以开阔其创作空间、丰富其表现形式,对传承传统拼布技艺和拓展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范围,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一、折纸的特征与分类

(一)折纸的特征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凹凸交替、块面转折形成丰富多变的棱线效果。作为立体造型的重要方法,设计师常常折叠简单常见的纸张,辅以切、叠、剪卷、粘等加工手段来提炼、再现和塑造这些棱线和形体,然后或直接运用纸质包装装潢、或通过性能相似的纺织品面料以金属、玻璃、木材等板型材料替换后运用于服装、产品、汽车、建筑、航空等各个设计门类。纸张不仅便宜易得,且因为其兼具刚性、剪切性和可塑性而便于折叠成型,是优良的试验训练用材料。纸张的刚性使折纸产生折线并呈现凹凸感;其剪切性使其便于切割和形成光洁、严整的边缘效果;其可塑性则有助于形态塑造产生富有弹性的立体形变和弯曲棱线(图1)。

可见,折纸能够使平面的纸材形成体积的增减和空间的重构,产生立体造型和空间虚实关系,进而形成风格迥异的形态样式和装饰风格。

(二)折纸的分类

折纸的基础折法有山折和谷折两种:山折后,棱线在上,两个折面形成山峰状凸起,体积明显;谷折后,棱线在内,两个折面形成山谷状凹陷,呈现虚空间。通过调节折面角度和棱线间距,这两种基础折法可以改变基础材料的体量造型,并衍生出各种复杂的表面肌理或者造型体积,完成材料从平面状态到立体状态的转化。

根据设计中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概念,可将折纸的效果按虚实分为实体形态、虚透空间和视错觉空间三种。实体形态是指依托于纸材表面且占据凸起空间的形态,依靠本身的体积和形状形成具有长宽高的立体造型,以具象形体或者几何抽象实体为塑造对象,并存在着体量的大小差异。虚透空间是纸材折叠后由各实体间围筑而成的间隙,或者是以隐藏、镂空、穿透的线、面、体为对象构成可测量、划分但无实际物质存在的“负”空间。视错觉空间是以感性认知界定出来的客观实体外不存在的部分,使纸面呈现平面与立体互换的错误视觉,在触觉上没有实际存在感,在视觉上却具有体块凹凸和高(深)度虚实的效果。

二、折纸技艺在现代拼布立体塑造中的应用

就操作思路和形成结果来看,折纸技艺和拼布立体塑造有极大的相通性。两者都是将平面素材立体化和空间化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技法,后者是前者的应用范例。借助折纸的构型方法,发挥纺织品材料具有的柔韧性、弹性、热定型等特殊性能,将有效地拓宽现代拼布立体塑造的创作思路。

(一)拼布实体形态的塑造

实体形态的塑造是现代拼布立体塑造中最基本的设计方法。通过拼接组合、层间填充和绗缝压线可以在拼布表面形成较微弱的浮雕肌理;利用面料的弹性在花纹的局部位置加强填充,再缝合、压线能够形成更明显的半立体效果;而将具有更大高度的体块即拼布基元植入基础布面,拼布的立体塑造效果就会具有更明显的体积感。一般来说,由于纺织品的自身刚性不如纸材,为了保持大高度体块的形态进行填充是必要的;而在小高度浮雕肌理塑造上,具有弹性和可塑性的纺织品比纸材更易于成型,且浮雕效果更明显。

图2 绗缝的浮雕式效果和装饰实物的立体造型

将折纸技艺融入拼布实体形态的塑造主要是指将拼布基元或基础布面先进行反复折叠成型,折叠后的拼布基元或基础布面由于折叠的棱线和缝迹线的加强会呈现更好的成型强度。因此,结合折纸方法的拼布一方面是使基础拼布具有层次丰富的浮雕肌理,另一方面是使拼布基元强化实体形态,形成出于平面且居于空间的形式构造(图2)。这些作品在表现效果上与传统拼布略有相似,但以逐步摆脱平面效果的局限性。

(二)拼布虚透空间的实现

空间是一种思想上的概念,在不同研究领域含义不同。现代拼布立体塑造中表述的虚透空间是指突出于基础布面的基元所包围而成的没有实体存在的部分而非基元本身,也包括在实体形态上以切割、镂空、穿透等手法形成的可测量、划分但无实际物质存在的“负”空间。

传统拼布将零碎的布块按一定形、色、质的要求和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审美需求排列组合成各种小形态的平面集合。但是在借助材料本身和加工工艺革新而获得更好剪切性的前提下,现代拼布可以实现精确的形状切割、雕镂以形成拼布基元的实体减缺;同样,在纺织品材料刚性的支持下,拼布基元和基础布面都能以小块片状的形态通过剪、折、卷、镂等方法产生视觉通透感(图3)。此时,折纸技艺更多表现在小块片状拼布基元的形态再造上,以改变拼布基元拼接与围合后形成多层次的、复杂交错的或者运动的虚透空间。

图3 表现虚透空间的拼布作品

(三)拼布视错觉空间的表达

传统拼布多通过色彩、材质等元素的排列追求图案花色的协调感,常常忽视对体积和空间的表现,而现代拼布立体塑造注重用视错觉的方法来营造体积感和空间感。视错觉是一种心理学感知现象,既是物体本身的体积所具有的立体感,也是实体之间由于穿插、交错所具有的距离感。

现代拼布中表现视错觉空间,就是要通过较小体积的制造经过视觉设计给观者造成符合内心对较大体积与空间的感知体验。

图4 通过色彩表现空间感的拼布作品

如图4所示是平面的拼布,基础布面上因为单元格内色彩的线型符合透视的原理,形成具有更高浮雕肌理的视觉效果,在视觉上有明显的凹凸和立体造型,但是在触觉上并没有这些体积的存在,而在实体形态、虚透空间两种立体塑造中,拼布基元突出于基础布面之上。多样的折叠操作技法和多变的组合能够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和形态结构,如山折线和谷折线产生受光与背光的交替和重复,受光源照射、物体遮挡、阴影覆盖以及其他光源折射等外部光影作用的影响,会形成独特的空间错觉,虽没有实际物质存在,但这些错综奇妙的视错觉空间兼具科学性和美学性。

三、设计实践和结论

参考折纸技艺和纺织品特性进行现代拼布立体塑造是拼布创新的新方向,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通过实践结果验证,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折纸技艺塑造立体化拼布的特征和规律。

图5 作者制作立体拼布作品《荷塘》

(一)设计实践

将前文归纳的立体形态、组合空间和空间感三种折纸效果融入拼布中,制作了这件名为《荷塘》的立体拼布作品(图5)。传统形式制作通常采用基底拼接、图案贴补的方式,水面和栅栏用不同颜色拼接以形成对比,荷花和荷叶则是贴布缝上。而融入折纸技艺后,以基元的折叠表现水面涟漪,以折叠立体荷花代替平面拼贴效果,扇形折叠而成的半圆两两拼接组成荷叶,栅栏也采用折叠烫褶的方法营造立体感,整件作品呈现视觉上的立体效果和触觉上的空间感知,打破了平面的约束性,更加生动立体且富有真实的画面感。

(二)结论

以折纸的方法塑造拼布立体效果,形成具有空间存在感的形式,是对拼布制作技法、表现风格的创新。通过设计实践,对折纸技艺塑造立体化拼布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1)折纸技艺与拼布立体塑造在造型目的、操作方法和形成效果等方面具有共通之处。折纸技艺是通过折叠的方法使平面纸材呈现肌理变化和立体效果,而拼布立体塑造也是将二维的拼布作品转化为空间造型,因此折纸技艺可以作为拼布立体塑造的一种手段,并且构成具有立体和空间变化的作品。

(2)折纸与立体化拼布各具特点但相辅相成。纸材与纺织材料都有较强的可塑性,相较而言,纸材的刚性更强而纺织材料柔度更佳。通常在表现直线、直面等较硬朗的效果时纸材优于纺织材料,而纺织材料更适合表现柔软、圆滑的曲线和弧面等效果。不过纺织材料可以通过粘衬、熨烫等工艺的预处理,从而使其具备更加广泛的适用性。

(3)借助折纸技艺的优势塑造立体拼布,拓展了拼布立体化设计的发展空间。由于折纸技艺操作性较强且成形效果明显,因此以折纸的方法将拼布基元先加工再缝合,即可形成立体形态和空间造型。折纸技艺塑造立体造型是拼布立体化设计的手段,立体拼布为拼布创新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结语

拼布因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纺织品中绚丽的明珠,人们对拼布的钟爱也随技术进步、信息普及和思想开放而日益强烈。通过折纸技艺进行现代拼布立体塑造,从实体形态、虚透空间和视错觉空间三方面使传统拼布产生立体造型和空间效果,进而丰富了其表现形式和感官体验。作为拼布创新设计思路之一,折纸技艺融入拼布立体和空间的塑造无疑对拓展拼布设计思维、提升艺术表现力、传承传统内涵和提高商业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1] 保罗·杰克森.设计折学[M].李弘善译.台北:积木文化出版社,2013.

[2] (英)瑞克·比奇.折纸大全[M].张舟娜译.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张勇.立体构成原理与设计应用[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 崔唯,等.纺织品艺术设计[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5] 詹妮弗·其亚佛尼. 传统拼布图案140[M].韩慧英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 艾迪·沃尔夫朗.拼贴艺术之历史[M].,傅家辉译.台湾: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

[7] Paul Jackson. Structural Packaging: Design Your Own Boxes and 3D Forms [M].Laurence King Publishing,2012.

[8] 张筱曦.折纸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0.

[9] 陈建亭.面料浮雕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1).

[10]张珏,李瑞君.论折纸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3).

The Application of Folding in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Modern Quilting

PAN Chun-yu, XI Wen-wen

(Colleg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China)

As the recognition of needlework and textile recycling in modern society, quilting has become more attractive recently due to its characters of nature, delicacy, abundant and environmental features. By summarizing the performance types, effect characters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folding in quilting’s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we can realize the structure of three-dimensional shape, combination space and sense of space while combining folding skills to quilting. Then the appearance of quilting will be changed from flat to space, which will make it more variety in both manifestations and sense experiences. In the time of promoting quilting’s artistic expression, this paper will also offer a new method for its innovative design as well as depth development.

Folding Arts; Quilting; Three-dimensional Shape; Combination Space; Sense of Space

潘春宇(1974-),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时装与纺织品设计.

J04

A

2095-414X(2014)02-0026-04

猜你喜欢

基元折纸立体
面向游戏场景生成的细分插槽WFC算法研究
基于多重示范的智能车辆运动基元表征与序列生成
念个立体咒
人体细胞内存在全新DNA结构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折纸鹦鹉
折纸
折纸图形
折纸